9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补贴政策的利好正在逐步显现。近日,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开工建设,计划产能为16万辆,而同样在上周,由同济大学、一汽-大众及奥迪三方组成的“奥迪同济联合实验室”公开了首款纯电动车———“都市晨光”,开启其新能源战略的脚步。
此前,北汽、上汽、长安等诸多车企均提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规划。根据车企规划,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已远超出此前计划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的目标。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能否打通市场配套的关键环节,关乎其产业规划最终能否顺利实现。
再添16万辆新能源车产能
9月29日,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规划中的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占地400余亩,包括焊装、涂装、总装三大工艺和电动汽车及电子车间,主要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的混合生产。工厂建设一次性规划、分两期实施,产能16万辆,一期投资24亿元,预计2014年底全面建成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新工厂将优先保障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生产,当新能源车需求不足时,才会生产传统汽车。据介绍,东风公司计划从2010年开始在5年内投入不少于3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设。
事实上,在政策鼓励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车企必争之地,纷纷投入重本。北汽2009年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并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达到年产15万辆新能源车的发展规划。上汽将投入20亿元,用于建造上汽临港整车生产基地,该工厂年生产规模为22.5万辆。
加大投资的结果很快得以显现,今年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83家公告企业的电动汽车产能累计已超过60万辆/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日益清晰,我国汽车企业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对电动汽车产能进一步扩大投资,据不完全统计,生产线建设投资将达570亿元,预期产能将接近200万辆/年,已经远远超出去年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中提出,在三年内达成50万辆的电动车销量目标。
与投资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市场的反应。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今年两会期间的发言,2012年中国只卖出了11375辆纯电动汽车;而在这一万多辆销量中,有80%以上来自公共交通系统的采购,相比2012年全国1930万辆的汽车总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中汽协数据显示,2013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比去年同期有较快增长。其中,销售新能源汽车5889辆,虽然比上年同期增长42.7%,但距离50万辆的目标仍有巨大的差距。并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和公交客车领域,私人市场能否打开则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如果需求跟不上,在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很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配套设施将成发展重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除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限制之外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事实上,完善的充换电设施是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充换电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先于并且快于电动汽车的推广速度,才能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最终达成。
“实现50万辆的目标,目前仍有不小的困难”,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表示,虽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规定,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对示范城市给予综合奖励,将主要用于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但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国家一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是需要地方政府、电力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
然而,围绕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竞争和博弈或将成为激活市场的“鲇鱼”。当前除了电网公司布局充换电设施外,来自中石化消息称,中石化亦会借助原有的加油站网络,稳步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网络建设与运营进行下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石化已立足上海、武汉、河南(郑州、新乡)等地展开了基于加油站网络充电桩约500个,对上述地区原有加油站网络的覆盖率亦超过了三地加油站总保有量的3%。以上海为例,在嘉定区、杨浦区的部分中石化加油站旁边,亦清晰可见中石化充电桩的身影。
采写:南都记者 张笑
[观察]
学特斯拉应瞄准其商业模式
相比外界的热捧,汽车业界对于新能源汽车新贵特斯拉的态度似乎有些冷淡。或许,在行家看来,其技术并非如传说中那么神奇。然而,相比其技术,特斯拉的商业模式才是业界借鉴的重点。特斯拉联合电网公司为所有购买车子的用户在家中建立一个充电站,而且在城市建设了很多充电区域免费供用户充电使用,而且计划到2015年,充电区域将覆盖美国80%的大城市。只有同步解决配套问题,新能源车方能驶上快车道。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将逐渐向市场化转移,同时从公共交通领域转向开拓私人用车领域。政府除了鼓励企业进行新能源技术研发之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也将决定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