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要求每辆在售车辆必须张贴油耗标签。虽然这些标签数据和实际油耗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可以作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参考依据。
然而,上周央视曝出海马等车企油耗造假,再次让人们感受到诚信体系的缺失。据了解,部分厂家在送检前,为了得到想要的油耗,采取修改送检车辆发动机数据的做法,让车辆的油耗明显降低。有部分国家认可的汽车检测中心,在利益驱使下,大肆纵容汽车制造商作弊,甚至直接帮助车企制造虚假油耗。对于众多潜在车主来说,选购车型前挡玻璃那张“油耗标签”,还有参考意义吗?对于这个问题,南都记者得到的几乎都是否定回答。
车企油耗造假引关注
上周,央视曝光海马等车企在油耗上造假,张贴在车辆上的汽车油耗标识再一次成为关注焦点。
近年来,张贴在各品牌新车型上的汽车油耗标识,虽然数据和实际油耗有所差距,但是,该数据理论上可以作为消费者购车时的主要参考依据。随着油价突破8元大关,越来越多消费者将省油作为买车时的一项重要指标。
部分车企为迎合人们对低油耗的追求,从而吸引消费者选择本品牌车型的目的,不惜在检测过程中,采取各类作弊手法降低原车油耗。如改变发动机数据、将轮胎宽度变窄等,整备质量也按照最低的申报。只要和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沟通”好,就能让原车油耗降到车企满意的数据。然后,再将这些制造出来的虚假油耗数据,张贴在工信部网站上。
车主普遍对官方数据缺乏信任
在各品牌4S店展厅,我们可以从各款展示的车型车窗位置,看到一张黄色油耗标签,上面清楚写明这辆车在市区、郊区、综合路况下的油耗数值。而对于这样一个官方参考油耗,大部分车主已经投上不信任票。
车主向先生表示,自己买车时从来都不会仔细比较这些官方油耗,因为他觉得,官方测试油耗的手段与平时车主们实际使用没有可比性。相比之下,他更愿意花时间在各大论坛中,了解车主们用车过程中提供的实际油耗。
陈先生也指出,本次车企油耗造假,更暴露出监管不力。网友莉莉则认为,这次油耗造假曝光,让她对车企的诚信再次感到寒心。在买车参考数据上,不仅油耗,连其它车企提供的官方数据,她都觉得不可尽信了。对此,自己会更相信身边朋友及其它车主的真实用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