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铃木是一家具有20多年历史的车企,凭借着优异的品质和可靠的性能到目前为止已经吸引了200多万的粉丝,长安铃木在汽车界的百万级偶像地位毋庸置疑,而长安铃木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直坚持“精品小车”路线。有一家三代用户用的都是长安铃木的车型,也有与长安铃木车型相伴在商海沉浮20年的成功创业者,他们只所以会一直选择长安铃木的车型作为自己的爱车,不仅仅是因为优异的品质,更是对长安铃木企业和品牌无比的信赖。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凡的用户汇聚成了长安铃木庞大的粉丝大军。
记得改个开放之初,中国国产汽车技术一片空白。当时,国家大力提倡长安、嘉陵、哈飞等一批军工企业发扬本身优势,造汽车,造摩托。但苦于技术实力较弱,只能四处寻求“外援”。但受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因素以及自身军工企业属性,大众、雅马哈、本田等企业均拒绝提供援助。而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铃木”这家从未染指军工而坚持为老百姓造好车的日本企业,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选择随波逐流,对中国企业视而不见。反而顶住被日本业内视为“亲华左翼”的压力,义无反顾的向多家中国军工企业伸出援手。
1992年底,按照“兵总”的统一部署,第2代奥拓(CA72)在国内4个生产企业投产,他们分别是:重庆长安、吉林江北、湘潭江南、西安秦川。由此诞生重庆长安奥拓、湖南江南奥拓、西安秦川奥拓与吉林江北奥拓, 形成了中国大陆小型轿车领域之“四大奥拓”的格局,让轿车走进千家万户。而当时西安秦川造一台奥拓,只需要向日本铃木缴纳30块钱的版权费。这与当前合资模式中,中方需向外方提供技术转让费、技术提成费、销量提成等利润分配模式相比,无疑相当于无偿援助。
也许长安铃木并不是很多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眼中的“尖子生”,没有大胆的技术探险,更没有眼花缭乱的产品更迭速度,也许有人会为长安铃木总是无法抓住中国市场的一股股潮流而惋惜。长安铃木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辆车,都鲜有因技术问题而失速,更少有烧机油、自燃等严重品质问题,更多的是某车主驾驶长安铃木车型不慎从二楼跌落而平安无事。天语出租车遭遇泥石流灌顶,大石块压塌车身而司机与乘客却毫发无伤,清理后仍然可以驾驶到修理厂等报道屡见不鲜。无法否认他是一个稳健的优等生。二十年,长安铃木培育了100多万的粉丝,可以说长安铃木并不缺少用户基础与优良的口碑积累。
潮流易逝。只有真正为平凡的大多数着想,才能成就非凡。当面对中国制造爆发式增长而反思中国为什么百年企业那么少?为什么中国制造匠心不存的时候,长安铃木的非凡之路,是否为中国汽车打开另一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