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满售后服务,青岛一车主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众怒砸价值300万元的兰博基尼超级跑车,这事恐怕也只有发生在中国。撇开车主是否涉嫌炒作的问题,这一砸也的确砸出了一些值得普遍关注的问题,比如,改装车、国外带入国内的车、水货车出了问题该由谁负责,消费者该如何维权,相关法规是否要进一步完善等。
首先,这辆兰博基尼是一款改装车,据说还是“深度改装”。而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登记规定》都对车辆改装有严格的限制,原因在于车辆改装涉及安全,弄不好就要出人命。遗憾的是,不少人对此并不理解,以为就是“因为警察叔叔不喜欢”。其实,车在相当程度上跟人一样,是一个精密的系统,有自己的血统。人与大猩猩的基因差异只有1.6%,但二者根本不同,汽车也如此。
汽车最讲究兼容和匹配,研发费用的大头都砸在这上面。大众和奥迪使用各自的GPS导航,开发和生产成本都很高。干嘛不像丰田和雷克萨斯那样使用同一个GPS?因为开发的路数不一样,二者不兼容,只能下一代产品再说。
调整汽车的底盘性能搞不好会引起失衡,更换内脏器官也会产生排异。不用说这种最危险的“深度改装”,就是不涉及底盘和内脏的零部件,整车厂家要求经销商在维修中必须使用较贵的原厂件,这主要是考虑到“副厂件”由于各项参数不能达标,会成为车辆的短板或缺陷,引发事故和责任问题。以国产奥迪为例,车内国产的空调出风口经过一系列国内认证后,还要拿到德国做碰撞测试,来看看它在碰撞发生后会不会崩裂伤人。“副厂件”虽便宜,但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吗?如果使用“副厂件”更换内饰件,或改装内饰,并因此出了问题,责任自然不在整车厂家。
外观的改装也不简单。除了大包围、后视镜、扰流板等导致的空气动力学风险外,还涉及外挂件本身带来的行人碰撞安全标准问题。奔驰、劳斯莱斯、宾利、捷豹等品牌的新车被迫把在车头上竖立着的车标拿下或设计成碰撞后自动缩回,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那辆兰博基尼买后3个多月至今无法在车管所上牌,也就不奇怪了。非要厂家及其经销商负责,也就更说不过去了。
还有就是国外带入国内的车。这种车虽然可以通过正常的程序在国内合法使用,但在本质上与非法渠道进口的水货一样,都属于没有经过中国市场本土适应性调整的“非中国版”车型(除非能拿出厂家出具的证明),有可能出现对中国的路况、油品、气候等水土不服的问题,越高级、复杂的汽车越是如此,类似人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不同的是人会自行调整来适应环境,而车则不会,只能花钱来做被动调整。
我国对批量进口的汽车实施强制性的3C认证,就是为了避免水土不服的问题,保护用户的利益。3C认证是要花大钱的,通过认证的“中国版”车型如果再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自然要由厂家及其经销商来负责,而没有经过认证的车辆从道理上讲不该由厂家及其经销商负责保修,而且“非中国版”的车辆会使用一些与“中国版”不同的零部件,如果需要更换,要由进口车代理商向厂家申请进口,时间和单件的成本都很高,所以保险费用也很高。对此,国家也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弄清了这些问题,再来看这位兰博基尼车主的维权。从现有能够确认的信息看:改装车,国外带入国内的车(兰博基尼一律订制,在国外买一辆“中国版”的兰博基尼绝无可能),没有上牌,也不会有保险,这些不利的条件这位车主都占了,与经销商和厂家讨价还价自然缺乏底气,甚至有绝望之嫌。车主控诉“兰博基尼在中国与欧美国家实行差异化服务”,虽然很煽情,但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是同样的情况,按照正常的逻辑和道理,欧美的经销商会如何处理此事?至于有媒体说“以后三包法出来了,就不需要砸了,直接退车”,“我看只有在国内才会有这么差的售后吧”等等,恐怕是因为还没有搞清楚状况。
车主自然要维权,但维权要讲道理,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法规,媒体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位国内权威汽车检测机构的专家曾对我说,他们每年要处理大量的车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委托,但80%的案例责任都在用户自己,就是因为用户乃至其律师缺乏相关的汽车知识及其与相关法规的联系。有的用户做检测,一次不够还要做多次,非要证明是厂家的责任,花了不少检测费不说,仅存放车辆的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最终检测结果还是不如意,损失太大了。
把车砸了,扔了300万。对车主来说,如果是为了索赔,肯定没戏;如果是为了解气,那是自己的事;如果是为了炒作,利弊得失自己清楚。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这300万砸出的教训是:改装车要特别谨慎,从国外带车也要特别谨慎,决不能买水货车,除非你做好准备自担相应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