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动车成年季?
A.冷观派
李安定:我完全不同意这种估计。现在对电动车的期待在中国甚嚣尘上,但是拿马的生长作比喻,电动车不但谈不上成年,甚至远未出世。电动车的生存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它是什么,是骡子是马;二是生存环境,吃什么,怎么吃,长颈鹿可以吃树叶,马行吗?
我曾是最早的电动车鼓吹者。但是,让我伤心的是:中国直到今天还没有一辆商品化的电动车。我指的是,可以和同级别汽车等量替代的,能够跑上二三十万公里寿命,年产5万辆的电动车。10年前,丰田、通用的电动车就商品化了,在加州卖了几十万辆。1998年,在中国汕头南澳,国家曾设立电动车试验示范基地,丰田的电动车就是一款RV4的替代车型,已经非常成熟。2003年,全球电动车遭遇一场大退潮,因价格和续航里程[综述 图片]问题,通用、丰田宣布退出电动车生产。今天中国还没有一款电动车可以量产,没有一款车可以达到丰田电动车10年前的驾驶感受,尤其是可靠性。中国的电动车是骡子是马还不能拉出来溜溜。
再说电动车的生存环境,在北京,一万辆电动车,电力供应不成问题,充电站用地不成问题,100万辆,问题就大了。如同甲醇汽车,一开始用存化粮作甲醇,变废为宝,一片赞扬声。但是大面积推广,原料供应立马紧缺。在全球因为玉米造甲醇,汽车与人争口粮,引发了穷国与富国的大冲突,成为政治问题、国际问题。电动车牵涉全球、全社会的能源结构,它的推广绝不能一蹴而就。
当前,鼓励电动车研发,没问题,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埋头苦干。切忌当年大炼钢铁般大轰大嗡,劳民伤财。节能减排、新能源,也有多条路径,不必在电动车一棵树上吊死。
杨嘉林:从2008年底开始,国内把注意力从燃料电池车转向电动车。这个转变一方面是由于在燃料电池车上长期大量投资看不到实际效果,急需另找出路;另一方面由于提倡氢经济、燃料电池车的布什总统下台,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提倡电动车,同时欧洲也有人宣传电动车。国内企业在急于弯道超车的压力下,要显示自己跟得上,纷纷上马电动车。
从技术上讲,造电动车并不困难,难点在于车用电池技术。这些问题已困扰人类一百多年,近年来虽有很大进展,但仍远未解决。国内虽成立一些新能源汽车联盟,但很快解决这些难题的希望极小。因此,在2010年我国有可能造出一些电动车的样车并进行试运行,但其性能和成本都会有很多问题,再加上供电网络的问题,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销售。
供电网络的建设需要大规模投资。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现在不缺钱,但由于清洁电力大规模供应的条件不具备,同时电动车的很多难题远未解决,估计不会贸然大规模投资建设电动车的供电电网。
我国的电动车热在2010年有可能会因国家承诺在2020年减少温室气体40%-45%而退烧。我国主要依靠火电,而使用火电驱动电动车将使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至少一倍。因此,即使车用电池技术过关、成本大幅下降,电动车也会因没有清洁电力大规模供应而无法对实现国家减少温室气体的目标起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为兑现减排的承诺,各级政府和汽车企业将不能不把注意力集中在降低汽车产品的平均油耗上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应集中力量攻克车用电池技术,而不是大造电动车。如果我国在2010年还意识不到这些,再过几年后也会意识到的。
需要指出的是,当年小布什拒绝京都议定书,很“聪明”地提出要搞氢经济、燃料电池车来解决环境问题,被证明只不过是忽悠而已。世人已经看得很清楚。因此,现在要兑现减排的承诺,只能抓实效,不能把重点放在长时期不能发挥作用的事情上面。
钟师:2009年电动车成了汽车产业的新时尚,但离市场的宠儿可能还是一个期货。2009年电动车暗潮汹涌如同十年前搞传统汽车一样,吸引无数新的投资者入场淘金。但是,电动车就是新能源车的化身吗?从中国、欧洲、日本到美国,从未有行业定论和官方表态,足见其中的混沌不清。新能源车的称谓产自中国,词义不甚精确,无非只当一种代称,国外都称清洁能源汽车或先进驱动技术的汽车。新能源车产业的技术线路在各国都是朝三暮四,各立山头。
从2004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技术线路选择上多路出击,朝着节能、环保、小排量方向进军,到了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开始显露出对电动车的偏好,难怪投资者闻风而动,从草根型的自行车、三轮车到正宗四轮汽车,都在竭力披上电动外衣。凡是车企不搞点电动车就不足以彰显其赶潮流之形象。
电动车是否是零排放,答案是肯定的,但电动车是否是彻头彻尾的环保车,答案是否定的,这像是脑筋急转弯的游戏。通俗讲,电动车可以把排气管拆除,堆放在发电厂的大烟囱里,专业表述为污染方式的转移。对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电动车不失为一种解决区域空气污染和降噪的捷径,值得推广。到了偏僻的农村,插电式电动车在自家充电也许比去遥远的加油站更便捷。
光就实用性而言,电动车应用可以在城市和农村通吃,有可观的市场前景。何况依靠本土巨大的煤储量发电驱车,至少可以部分摆脱对进口石油的过分依赖。车企可以逐步摘掉制污的黑帽,扔给火力发电行业去戴,何乐而不为呢。如此推算,电动车产业能率先在中国做火是很可能的。唯一担忧的是一旦出口加工型产业康复后,电荒现象加重,嗷嗷待哺的电动车能开多远?煤像石油一样也有用尽之时,电从何来?
B.期待派
林雷:汽车企业发展电动车应该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对世界的一个承诺。但电动车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难题需要去攻克,例如,电动车的续行的问题、充电问题、电池回收问题、驾驶感受问题等等。因此,2010年还谈不上是电动车的成年的时间,应该算是电动车的试水阶段。
在2010年出现的电动车将有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等,2010年是消费者初次尝试电动车的年份。可预见明年将是一个对电动车评价风起云涌的年份,也许会是一个好坏掺半的年份。但相信在社会共识如此一致,规模化推进如此坚决的情况下,电动车普及使用的前景值得期待。
孙健:随着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纯电动车在中国上路将是2010年里最值得期待的事件。除了通用汽车和日产汽车已经公布的纯电动车以外,还有不少本地汽车企业的产品同样令人期待。与2010年世博会相配套的零排放汽车产品的使用将有助于推动市场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并加快其市场的导入。
梅松林:电动车是世界发展潮流。能源危机和环保意识是未来汽车发展必然的趋势。过去整车厂很少讲绿色,而随着汽车发展地越来越多,能源和环保问题日渐突出。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整个主题都是绿色。
而我认为,尤其经过去年的经济危机,消费者将选择更加省油的车。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随着外部环境改变将越来越普及。欧洲之所以盛行小排量汽车,主要的原因就是油价高,而经济危机和资源紧缺,都将促进汽车产业的转移。
现阶段大家比较推崇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是替代产品,而电动车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此外,发展电动车,外部环境也有待于改善。现在很多厂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都有想法投入,而政府的支持政策还在酝酿之中。政策最后的决策直接将影响到厂家的投入和消费者的热情。从目前的情况看,电池仍然是比较大的挑战。我认为汽车电池行业和汽车行业要同步发展,可以采取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厂家结成合作联盟的形式。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zhangy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