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良:吉利不排斥自主品牌商业合作

2012年09月07日 21:08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关璐 0人参与 0条评论

凤凰汽车讯 (2012年9月7日,成都)以“在变革时代塑造行业新未来”为主题的 2012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今日在成都盛大开幕,论坛为期今、明两天。来自全世界 的汽车企业巨头、汽车行业专家、汽车专业媒体主编等将聚集成都,共同深入探讨 上述所有疑问。在现场,凤凰汽车采访到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先生,以下为访谈实录。

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

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

凤凰网汽车:吉利这边有很多人性化的技术和项目,我想请问一下您有没有一个体系,什么时候可以出来对用户有用的技术?

杨学良:汽车肯定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而汽车作为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的移动空间,所以我们希望汽车里的空气得到净化,这就包括了汽车空气净化技术和车材料本身的应用,都可以降低对人体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还有好处。这方面沃尔沃有很多领先的技术,包括了车内空气净化技术和沃尔沃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都可以使车内空气质量比车外的空气好几十甚至上百倍。这方面吉利以前就非常重视,尤其是车内材料的使用上,我们打算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使吉利汽车的车内空气质量可以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水平。

刚刚您还谈到了汽车落水之后车窗自动打开的技术,我们拥有这样的专利,而且这个专利是08年的时候就已经申请了,主要是汽车在意外落水的经过下,可以使乘客和驾驶者能够不被封闭在车内,增加逃生的可能性。正好最近我国遇到了几次暴雨,大家就把汽车安全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所以我们也在研究,探讨这种技术有没有推广的价值,能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所以这个技术目前还处于专利阶段,还没有应用在汽车上,如果我们认为市场是存在的,这项技术有推广的意义,我们有会做这项工作。

凤凰网汽车:吉利提出了技术吉利,而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沃尔沃在安全技术和人性化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吉利和沃尔沃在技术合作方面有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嘉宾:我们签订了一个技术转让备忘录,在今年三月份,目前在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包括信息的交流探讨、人员的交往,这些工作都在持续进行中,而至于具体什么项目,这属于商业机密。当然,我们肯定会像今天李董事长讲的一样,两个公司会寻求共同的协同效益,加强各个领域合作的探讨,如果有新的合作计划,我们会择机向市场公布。

凤凰网汽车:能不能透露一下6AT的发动机?

杨学良:我们是自主收购DSI之后的,这是09年收购了澳大利亚的DSI公司,他们原来是全球第二大的独立自动变速箱的研发生产公司,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遇到了困难,吉利就收购了DSI,然后把DSI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目前我们已经把它6AT手自一体变速箱搭载到了一些车型上,比如全球鹰的GC7和在成都车展上上市的GX7 2.4L车型以及英伦品牌的SC7和EC8都搭载了这个变速箱,然后我们会在1.8L以上车型上都搭载这个变速箱,因为国内的自动变速箱一直以来都是依靠进口或者合资制造,而自主品牌在6AT领域属于空白,收购了DSI之后,在国内生产的这款6AT变速箱弥补了这样一个空白,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便捷顺畅的驾驶体验。因为随着交通日益的拥堵,而大家使用汽车的频率又增加了,很多人都希望有自动挡的车型实现顺畅便利的驾驶,这在接下来是一个趋势,AT自动挡车型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这款6AT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包括了它非常的智能,非常省油,而且它有非常好的可靠性。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掀起一股6AT的风暴,让大家能够使用上拥有国外先进历史和研发积淀,同时又是在国内进行装配的,有性价比的6AT车型。

凤凰网汽车:除了技术吉利在海外出口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之前吉利的财报也说,吉利汽车甚至想要做中国的现代汽车是吗?

杨学良:这是摩根大通一个评估报告上讲到的,他们认为吉利汽车随着整个体系的打造,包括技术、质量、品牌建设、售后服务方面的日趋完善,吉利汽车有可能成为韩国的现代汽车,当然韩国现代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出口而言,今年势头还是不错,上半年大概出口了4万辆,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今年整体销售目标是8万辆,这和去年相比也增加了200%,去年是3.8万辆,在这样一个数字背后还有几个值得去总结的亮点和经验,第一个是车型结构在发生明显变化,以前吉利出口的车型主要是以自由舰金刚远景为主,现在新一代车型推出之后,它们所占有的整体比例在提升,包括了熊猫帝豪EC7、EC8和GX7,使得吉利的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推到国外去,当然中间有一个时间差,比如会拿国内的产品到国外去做适应性和合规性的实验,可能有半年的差距,这样第一就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整个经营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以简单的贸易型出口,现在我们希望最大程度地实现属地化,就是在当地建立工厂,实现当地的组装,当地的销售,当地的售后服务,甚至在基础比较牢固,市场比较大的地方我们会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以前都是有总代理,我们希望设立销售公司,建立专营的4S店,提升品牌形象。还有一个是,我们要加大在海外的售后服务能力,包括建零配件的中心,提升零部件的及时性,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使用户的满意度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所以,从这几方面包括产品结构、经营模式、品牌建设、售后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打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短期的只是以出口,做贸易为主。

凤凰网汽车:现在是做品牌?

杨学良:对,我们正好今年也做了一些海外营销的尝试,今年9月1日我们在乌克兰,向乌克兰奥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赠送了一辆帝豪EC7,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乌克兰也是我们的一个重点市场,今年整体的销量可能会达到1.2万辆,同比去年也会有翻倍的增长,在这样的市场里,我们不仅要销售车辆,还要打响品牌,培养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喜好程度。

凤凰网汽车:说完国外,再谈谈国内自主品牌的环境,国外我们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在国内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跟我们分享呢?

杨学良:最近几年我们在国内一直都是抓产品品质和技术研发以及品牌建设、售后服务,这几个方面不是说看的很短,是中长期的,我们是有一个体系的,比如我们吉利的管理体系,这是我们近两三年几款产品获得了五星成绩,最近还有一款产品获得了五星加,在海外也获得了四星的成绩,这是里程碑的成绩,赢得了海外同行高度的认可,这说明吉利过去几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和体系建立方面已经产生了结果,这些结果会逐渐支撑起吉利品质的形象。在营销方面我们一直是打造三个子品牌,它们的发展是非常均衡的,每个品牌对我们销售作出的贡献差不多各是1/3,今年CSI用户满意度调查,我们的三个品牌全球鹰、帝豪、英伦都处在第一阵营,这其中包含了合资品牌,我们排名第11、第13和第14。售后服务体系吉利过去几年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观,七、八年之前,我们的售后服务在这方面是基本垫底的,当时参与的厂家不多,10几家,而现在参与的厂家就很多了,大概有八九十家,在这么多厂家中我们跻身第十名左右的位置还是很不错的,这其中我们做了很多的细致工作,包括我们有五星的呼叫中心,客户出了问题之后24小时都可以和我们呼叫中心联系,客户做了保养之后,我们的呼叫中心会很快和客户联系,作出反馈,我们还推出了道路救援计划,全国各地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以呼叫,我们有道路救援车,上面有必要的检测设备、零部件、食品、药箱,我们有送服务下乡的这项服务,如果你在偏远的地区买了我们的车,离售后维修服务网点比较远,你的车该保养了,我们会派人到家里面为你的车保养。包括我们的销售体系,售后服务人员培训的工作,我们有自己专门的售后服务实训中心和技师学校,因为中国目前在售后服务领域的人才争夺战是非常厉害的,我们9月3日在湖南成立了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这个技术学院就是培养一线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技工技师的学校,我们认为汽车工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应该关心谁暂时跑到第一第二,而应该看谁坚持跑道了最后,如果一个运动员可以在一场马拉松中跑到最后,一定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牢基础,练好内功,扎扎实实地培养人才,扎扎实实地去做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以及售后服务的提升,这些都是我们在国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今天下午各位嘉宾谈的也都是说要看长远,要把自己当下做的事情做好,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这是这个论坛大家基本上达成的一个共识,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上,与会者都有这样一个观点。

凤凰网汽车:整个车市现在处于很低迷的状态,我们也一直在探讨说以前是政策车市,而现在国家再出台政策干预车市的话,会得到一定的体现吗?

杨学良:过去几年汽车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政策的激励作用对车市的井喷式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包括前两年消费能力的抑制,这个汽车市场还是有刚需的,过一段时间再加上政策刺激可能也有一个突然的释放,包括中西部地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汽车产品在2008、2009、2010年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都是正常的。现在是我们汽车行业平稳发展的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厂商的发展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扶持上,还是要真正地到市场当中去参与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做好基础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像同行学习,倾听市场和消费者的声音,我认为可以到这一点的企业,一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然,如果有政策可能更好一些,而这个政策肯定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的,是针对所有企业的。

凤凰网汽车:刚刚您也参与了合作共创未来的一个论坛,说市场低迷的时候会促进自主品牌相互之间的合作,这方面您怎么看?

杨学良:全球汽车工业的趋势都是大家越来越多的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对手都在进行合作。因为汽车行业的特点就是规模经济,大家共同投入的话,就可以分担成本,降低风险,尤其是对一个全新的技术趋势。我前几天看到宝马丰田也在合作,宝马会把缸内增压涡轮发动机给丰田,丰田把混动技术给宝马,这样就会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大家合作共赢。我也觉得中国的企业如果真正地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下去的话,肯定要寻求更多、更广泛的合作,包括技术、采购、营销方面。至于说具体的,也有可能有一天,比如我们6AT的变速箱,如果我们做到非常有优势的时候,也可以向其他的自主品牌开放,这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是商业化的开放,我们也欢迎其他的自主品牌使用,我们是有这样的胸怀的。

[责任编辑:xingkun]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