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大热需谨防过度“炒作”新能源汽车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众多的“炒作”成分,实际上包括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仍未有本质突破。中国想要在下一代新能源汽车上迎头赶上甚至超越欧美日汽车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过度“炒作”并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详细]

 

新能源汽车产业过热?

应防新能源再蹈产能过剩覆辙

产能过剩的隐患不但没有得以消除,甚至延伸向了新能源领域。人们高涨的热情和期望为这个热点方向引入了更多的投资和更高的回报预期。目前,新能源汽车已为地方经济带动了百亿投资。预计未来一年内仍有望为地方带动产值200至300亿。如果在新能源领域规划不够科学、及时,恐怕也将涌现产能过剩。 [详细]

新能源热潮 概念化炒作

国内车企出现了“新能源热潮”,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而事实上,不少企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只是外购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这些企业一是迎合政策和市场需求,二是借以上汽车项目,谋求取得汽车生产资质。这不利我国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详细]

政策诱导下的新能源车热

与中国的整车制造商的狂热相一致的是,中国汽车的政策制定者不仅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在企业的具体选择上也有了明确的指示,纯电动汽车就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唯一方向。但把发展电动车描述为中国汽车摆脱落后局面的契机,无法掩盖中国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的缺陷。 [详细]

凤凰调查

调查

1.您觉得新能源汽车业存在过度炒作么?
存在
不存在
不清楚
2.您觉得炒作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如何?
积极,扩大影响促进认识
不利,过度炒作不利发展
没什么影响
3.新能源汽车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核心技术的突破
政策的支持
市场的认可接受
其他因素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仍有瓶颈

核心技术仍然山寨

像双环汽车、永源汽车等名不见经传的汽车企业都依靠跨国公司的技术将电动汽车出口到了美国,感觉挺意外的,也为国内主流汽车厂商感到担忧。然而,经过仔细研究,双环的电动车核心技术全是国外顶级供应商提供的,没有一个是自主的技术,看来依旧未能摆脱"山寨"的阴影。 [详细]

产品缺乏试验验证与改进

汽车专家钟师表示,"我们的实力和外资公司差很多,但是国内的汽车公司都在吹嘘自己的技术是最先进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也表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缺乏充分试验验证与改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在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演讲时称:“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 [详细]

研发缺少统一标准

当前,有的纯电动汽车采用"插电式"(电力耗尽后找个插座充电);但有的纯电动汽车采用"电池式"(电力耗尽后直接更换电池,不需要插座)。"插电式"的纯电动汽车也众口难调,各厂家不仅电池尺寸大小不一,有的连充电接口也不尽相同。如果电动车量产,几年后这些废旧电池的处理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新的环境问题。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国家标准的尽快出台。[详细]

相关内容

充电难技术不成熟 新能源汽车遭遇推广难

政策补贴确实助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但其购买和使用成本高、充电难、技术尚不成熟,市场推广仍面临考验。江苏常熟合众环保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沙永康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试点城市捡了个"烫手山芋"。充电难,也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详细]

电动车突围新能源 技术标准仍是发展瓶颈

随着电动车的突围,与之配套的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般星星点点出现在国内各大电动车试点城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让众央企和各地方政府垂青的充电站,到目前为止,尚无国家标准出台。 [详细]

 

核心技术仍未有本质突破

比亚迪“铁电池”

目前国内比较有名气的锂电池一个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铁电池”,但是比亚迪的电动车实际还未经过市场的检验。 [详细]

技术仍进口

另外就是上汽集团将要应用的纳米磷酸铁锂电池,但实际上后者的技术归美国A123公司所有,双方只是有后续的合作研发协议。仅电池系统就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详细]

政府推动力度大

今年9月,政府主管部门将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从13个城市扩大到25个城市,同时有5个城市试点插电式电动车。截至目前,除在公共交通领域试点的几百台车外,国内真正销售的纯电动车不会超过100辆。需要说明的是,公交领域的电动车解决方案相对容易解决,一方面它有政府买单的高昂补贴,同时还能够忍受体积硕大、重量惊人的电池组,这与实际电动轿车产业化应用目标相距甚远。 [详细]

相关链接

中国新能源汽车将领先世界?

由安凯客车和国资委分别牵头的安徽新能源汽车联盟、16家央企新能源汽车联盟成立。更早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成立了一个名为"Top 10"的新能源汽车联盟。"国家的思路是很好的,但现在的感觉是各地过于地方化了。"一家合资车企高层向记者表示,“感觉是过热了,纯电动车5年内是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的。" [详细]

新能源汽车产业:“连横”时代的隐忧

从产品层面看,中方要么是完全依赖外方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要么是自身技术还不完善,这难免导致日后在知识产权甚至零部件供应等方面“受制于人”;从市场角度看,中国汽车市场几十年的开放史证明,中国市场更多是国外公司赚取利润的天堂,而对有多少技术实实在在帮助了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成长,持乐观态度的人并不多。 [详细]

需谨防过度“炒作”

要理性认识 有效布局

只有对中国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才能够合理、有效地布局下一步发展计划。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技术的难题并非不可攻克,欧美日的技术也并非不可超越,但这些工作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脚踏实地的去推进。 [详细]

新能源技术没有"弯道超车" 惟有脚踏实地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到产业化的一个关键阶段,自主品牌车企在高速发展时期应该注意到,技术没有"弯道超车",在新能源领域,依靠国家的政策,脚踏实地才能走出自己的新能源道路。中国汽车企业也能够通过合作提升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才能让自主品牌汽车真正具有竞争力。 [详细]

新能源汽车热的“冷思考”

理想向左,现实向右。在成本高企、基础设施不完善、扶持政策缺位、相关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空心化等一连串难题面前,中外车企高调推动的新能源汽车革命,似乎更像是一场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科技“秀”。当前传统能源汽车在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应该“两条腿走路”,坚定不移地加快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鼓励汽车企业进一步改进现有产品。 [详细]

相关链接

新能源车技术共享难度不小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待出之际,由国资委牵头、16家央企发起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昨日率先成立。电动车"国家队"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中国在电动车研发国际竞争中保持同步起跑优势。但这个旨在整合央企资源、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成果的开放式平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力究竟有多大,尚待验证。[详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底缺的是什么

1000亿新能源汽车扶持资金,这绝对是个大手笔。但到底是不是这1000亿砸下去,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就会顺势而起,并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领先?相信包括政策制定部门在内的人心里都没底。[详细]

网友观点:中国新能源车业存在过度炒作?

核心技术仍没有突破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仍未与世界接轨。新能源汽车产业虽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包括电池、电机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仍未有本质突破。

 

差距不大 占据关键起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相比应该各有所长。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超越国际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关键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