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两会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发展新能源”的内容,在汽车业界普遍关注并希望“借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全球”的情绪下,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现状并不乐观。
十年后中国正在迎来以换购和首次购车并存的二次汽车消费潮:一二线城市购车向中高端品牌集中,三四五级市场仍在延续杂牌丛生局面,二元消费结构正在形成。
在这种消费结构下,合资品牌在坚守有传统优势的一二线市场同时,纷纷推出合资自主品牌主攻三四五级市场,挤压自主品牌的空间。“消费转型升级倒逼产业升级”的局面正在形成,本土品牌如何应对上挤下压的局势?这是十二五初期整个行业面临的现实课题,
我们发现,在消费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正在行动。上海汽车坚持中级车的经验与得失,广汽从合资经历中提炼的一次规划分批发展策略,奇瑞品牌高端化的困惑,吉利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提出“价值竞争”的经营转型,长城坚持控制规模只做细分市场的理念,都值得研究。
3月2日,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进京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携带了两份提案,一份关于“治堵”,一份呼吁“涨薪”。李书福对记者解释说,“治堵的根本是为了推动汽车消费,为车企转型提供引擎;涨薪的出发点是,要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这是提升中国产品品牌形象的必然要求。”
两份看似毫无关联的提案,其实指向的是同一问题——在新的消费环境下,汽车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李书福所说的新的消费环境与两件事情有关:2010年,中国汽车年产销超过1800万辆,晋级全球最大汽车生产销售国;北京出台摇号限购政策后,一月京城新车交易量仅为1.79万辆,同比下降72%,自主品牌车型销售受到严重打击。
前一件事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汽车公司都在关注中国市场,而成长速度相对滞后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正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在几乎全世界最优秀的跨国车企围堵下,寻求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
后一件事情将产生的结果是,在摇号购车政策的限制下,合资品牌生产的中高端车型将很可能成为一、二线城市消费人群的首选,自主品牌产品将被迫转移至三、四线城市,产业阶梯式转移带来的二元消费结构特征,将使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对此李书福在提案中建议:将汽车消费税转交地方政府,通过税收的杠杆调动地方政府治堵积极性,进而对汽车消费采取鼓励政策,扩大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空间;呼吁提高一线劳动者福利待遇,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
两份提案看似解决目前民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实则是李书福为自主品牌车企的未来寻找出路。而在此之前,李书福为吉利汽车转型开出的两剂药方是:海外并购、实施多品牌战略。
收购是提升品牌的捷径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的初稿已经制定完毕,年内将正式出台,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过去五年,中国汽车市场通过吸引投资、刺激消费实现了爆炸式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不过外资品牌依靠核心技术、品牌溢价优势,是这一疯狂增长盛宴中的最大利益获得者,自主品牌车企在整个汽车产业结构中始终扮演低附加值的角色。
“过去,自主品牌车企在低附加值领域中实现了自然扩张和原始积累,随着‘十二五’规划大幕的拉开,自主品牌车企实现产业升级,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已经成为必然。”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孙健如是说。
而商业嗅觉敏感的李书福早在吉利汽车获得“准生证”那天起,就在思考低价策略下,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出路问题,尽管此时吉利汽车的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在李书福看来,自主品牌车企转型升级将面临三大难题:如何扩大市场占有率,如何提升品牌附加值,如何提高人员素质。这三大难题同时也是自主车企发展的机遇。
经过长期的思考比较,李书福认为,收购一家世界级汽车品牌是中国民营车企在世界汽车版图中谋取一席之地的捷径,靠模仿起家的山寨血统毕竟不能带给企业未来。
所以从2002年开始,预言福特早晚会出问题的李书福,开始窥探沃尔沃,发动所有资源确保收购成功,当时李书福面对媒体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是倾家荡产。李书福对记者说,“收购沃尔沃能够帮助吉利打造自主品牌,如果这个事情做不成,吉利只有死路一条。”
12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回顾“十一五”,再展望“十二五”,所以具体提及汽车业的并不多,仅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话题较去年下降13处,致使今年仅为10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