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成品油调价迷雾:定价权或下放给三桶油(2)

2011年06月11日 08: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旺季检修玄机

在两大石油公司炼厂排产严重滞后的同时,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三产公司却在各大炼厂进入检修期间大获利好。

除此之外,每当国内成品油供应趋紧时,中石油、中石化集中检修炼厂也一直被诟病。

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一般而言,根据炼油业务的特点,以及南北生产气温等环境的差异,北方炼厂检修期一般集中在7月、8月,南方炼厂的检修期则主要集中在3月、4月。

“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长期以来都是南北分治,但在陆续安排旗下炼厂停产检修的时间上却非常默契。”上述业内人士说。

在一季度山东海化、富海石化等炼厂相继停产检修后,中石化日前再次发布消息,称将对旗下的青岛炼厂和洛阳炼厂进行关闭检修。

据本报记者了解,青岛炼厂日加工能力为20万桶,从本月20日起,青岛炼厂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休养生息”。此外,日加工量于去年10月也增加至20万桶的洛阳炼厂则被安排在8月、9月停产检修,关闭最多50天。

中石化不断压缩炼厂开工率的同时,中石油也在对旗下炼厂的检修时间进行安排。而随着石化双雄相继亮出检修计划,部分地区成品油市场的紧张形势日益加剧。

“虽然每年对炼厂的检修排出时间表很正常,但从整个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量来看,两大公司的检修计划很难与成品油价格脱离干系。”姚达明说。

4月中旬,中石油做出7月份炼厂停产检修的排期计划,将西部两家最重要的炼厂停产检修,总计将停产21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这也意味着,届时西北地区油品资源将面临大幅减少。

其中,中石油旗下兰州石化将从7月初起对其500万吨/年的常减压及300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检修,原油加工负荷也将大幅回落近半。此外,中石油旗下新疆独山子石化也将于7月份开始进行为期45天的全厂检修。

据本报记者了解,这两家炼厂是西部地区一次加工能力最大的炼油企业,其中,独山子石化加工量达1600万吨/年,是全国最大的炼油厂之一,兰州石化现有加工能力为1300万吨/年,包括300万吨/年和140万吨/年催化装置各一套,而此次停产检修的是其中规模大的一套装置。

中石油旗下产能最大的炼油子公司——大连石化一个日加工能力200800桶的原油蒸馏装置因停产检修关闭至6月底。

“二季度是国内成品油市场传统的需求旺盛期,选择这个时候排产检修无疑将使油品资源更加紧张,‘油荒’局面也完全有可能发生,何况在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供应紧缺了。”姚达明说。

针对业内对两大公司安排炼厂检修、借机减少库存抬高油价的质疑,中石化集团一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并非刻意制造供应紧缺局面,而是根据原油进口、国际油价走势以及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制定的。

“并不是说进口了多少原油就要达到多少开工率,炼油单位的排产和检修计划在原油供应之前就已经结合产能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了,后期再根据国际油价和国内市场进行适时的调整。”上述中石化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这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完全脱节,从原油进厂到成品油配送销售都是按照计划在系统内运营,造成国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河北石油商会会长齐放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在两大石油公司炼厂排产严重滞后的同时,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三产公司却在各大炼厂进入检修期间大获利好。

一名与齐鲁石化有着多年业务往来的民营油企老板向本报记者透露,中石化在保证旗下炼厂不亏损的情况下,还会将国家批复给民营油企的原油指标压低成本,从中获利。

“他们(中石油、中石化)有计划内,也有计划外,国家每年批复给民营油企70万吨的油中,50万吨最后都会落到他们的三产公司,猫腻就在这里。”上述民企负责人说。

高“进”低“出”迷局

虽然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三申五令要求严格控制出口,但中石油、中石化在成品油出口上仍然有空可钻。

“中国作为国际石油市场最大的买家,完全有能力在国际石油市场谋求话语权,并左右国际油价的走势,但事实却刚好相反。”一名业内专家说。

“中国作为国际石油市场最大的买家,完全有能力在国际石油市场谋求话语权,并左右国际油价的走势,但事实却刚好相反。”一名业内专家说。

据这位专家透露,中石油、中石化在国际石油市场往往背道而行,国际油价越高,进口量越大,国际油价下跌,进口量也随之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石油消耗总量高达4.2亿吨,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企业的自产原油大约为1.8亿吨,这意味着我国的石油消耗量一半以上都依赖进口,对外依赖度高达50%以上。

上述业内专家表示,两大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买涨弃跌的目的在于借助国际油价抬高自产原油价格。

“哪部分是进口的,哪部分是自产的,国家和消费者都分不清楚,相反,国际油价一高,他们自产的那一部分也就可以水涨船高。”上述专家说。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6342万吨,同比上涨了11.89%。

与此同时,今年第一季度也是我国原油进口量最多的一个季度,刷新了2010年第三季度6319万吨的进口水平纪录。在价格方面,一季度原油进口单价则达到93.39美元/桶,同比上涨23.97%,这也成为历史上第三高的进口原油季度均价。

此前,2008年二三季度,我国原油进口均价分别达到了104.96、122.87美元/桶。其中,今年3月原油进口单价为了99.67美元/桶,环比上涨了8.33%,4月的原油进口均价竟突破百元大关,达到了108.57美元/桶,同比上涨39.67%,环比上涨8.93%。

而随着国际油价在5月份的逐渐下跌,中石油、中石化的原油进口量也随之缩水。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虽较上年同期的1784万吨增加20.8%,但相比4月份的530万桶/日则减少了3.8%。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预测,未来几个月内,两大石油公司的原油进口数量还将继续下降。

“一方面是炼厂的排期检修,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油价的下滑。”一名业内人士说。

与高油价下原油进口的大手笔相比,中石油、中石化成品油出口的价格则明显低于国内批发价格。

本报记者从商务部获得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成品油出口达658万吨,其中,3月成品油出口单价为752.56美元/桶,这也就意味着,成品油出口价与国内汽油零售价存在大约3000元至5000元的价差。

5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保障当前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成品油出口,除供港澳地区外,原则上暂停安排柴油出口。对此,中石化表示,已基本暂停成品油出口,中石油也称会严格执行发改委的要求。

但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则显示,1月至5月虽然成品油出口同比下降了9%,但依旧累计出口1110万吨,其中,5月中国出口成品油246万吨。

一名接近中石油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三申五令要求严格控制出口,但中石油、中石化在成品油出口上仍然有空可钻。

“他们的炼厂有一部分是给国外公司代理加工,还有一部分属于剩余产能,在出口配额不足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灵活的方式出口成品油。”上述人士说。

与此同时,该人士还透露,在销售终端,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大多数都存在“缺斤短两”等现象,“50升的油桶要价60升油”,而“回流”的部分也会被纳入成品油的出口份额。

“这就相当于是中石油、中石化自己省下来的,根本没有成本核算。”上述业内人士说。

[责任编辑:liujm] 标签:中石化 中石油 姚达明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