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互动讨论:制造业工业4.0转型升级之路

2015年06月09日 21:38:19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凤凰汽车讯 2015年6月9日,第六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经过三年在成都、两年在武汉的成功举办,今年的第六届年会首次移师到我国重要的汽车城市重庆举行、并第一次从秋季轮动到夏季召开。本届全球汽车论坛主题选定为“大变革:重构产业体系”,共吸引了160家国内外媒体,共356名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凤凰汽车在现场搭建了直播间,第一时间、全方位报道会议盛况。

以下为全体会议“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互动讨论现场实录。

瑞欧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Stefan Weiler主持

Stefan Wiler:大家好!在这个部分想讲一讲工业4.0以及挑战、趋势,以及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提供的新机会,并且我们希望更多地来复制工业4.0的主题。在过去几年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尤其是汽车销售以及生产的工厂。而且我们知道中国去年的汽车产销量是2300万辆,是2014年的7%的年化增长,并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了。

我们知道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仍然是在有一定萎缩趋势,并且中国需要依赖于西方和日韩的生产技术、系统和工艺流程。如果我们想扭转这个趋势,在中国的“十三五”中已经有所规划,已经“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实现中国从生产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而且工业4.0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趋势的扭转提供了可行的框架和方向。除此之外,中国和德国也已经达成了共识,在工业4.0的发展方面进一步合作。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这一部分的会议,聆听嘉宾的演讲,每一位嘉宾将会为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演讲,在这之后是问答环节。第一位演讲嘉宾是赵英博士,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他常驻北京,将会为我们介绍一下工业4.0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和变革有什么样的影响,有请赵博士!

赵英:大家好!首先,我想讲一下工业4.0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出现呢?就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迄今已经经过了七年,在这七年当中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和中国这种新兴工业革命政府,为了振兴制造业、挽救经济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植新兴产业的措施。经过七年以后已经见到了成效,这些产业已经开始生根开花,逐渐完成产业化。

比如奥巴马总统推出的经济政策,核心是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通过发展软件产业、化学制药、农药、教育、医疗、新能源汽车等等新兴产业,使美国走出不景气。欧洲、日本拯救经济的计划中都包含与美国类似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内容。例如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25战略,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求,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核心部分是支持新兴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其后中国政府又从国情和产业基础出发,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

现在工业4.0之所以特别突出得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作为一个现实的可能性,在技术上也有背景。因为互联网包括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3D打印、模拟技术、新材料等等,经过产业化运用以后更加成熟。为深入介入工业生产运营打下了基础。

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为工业4.0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刺激和需求,金融危机以后新的一轮新兴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产业不仅成为有关国家经济成长再工业化的新动力,而且成为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制高点、体现国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在发达国家竞争尤其激烈,其实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在2007年的八大关键技术中,把CPS列在首位,其实就是今天工业4.0中的核心部分。同时美国GE公司已经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也参与了这种竞争,在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中,德国的作者对中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另外,工业4.0作为一个可操作的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的计划,在德国出现不是偶然的。反映了一个制造业立国的大国、强国对于工业发展的战略关切,也反映了当代工业发展、升级的方向。

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中后期,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当然对工业4.0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根据自己的国情推出了类似的行动计划,例如互联网+、工业2025等等。中国和德国的合作,我想也是制造业大国的合作,这种共同的需求所导致的。中国的工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中后期,中国面临着一个选择,我们是要长期固定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还是进一步突破瓶颈进入到产业的中高端?就用我们政府的话说,产业结构实现中高端,经济发展实现中高速,成为一个像德国、日本那样的制造性强国,必须在制造业上进一步下工夫。

下一步讲一下对工业4.0总的看法,我认为工业4.0是继开始于十八世纪后半期以蒸汽机发明为表示的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次革命,开始与19世纪后半叶以电力发明为主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下半叶主要标志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以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利用以往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就是硬件的生产线装备。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数字信息系统,通过虚拟网络系统和物理系统的两者融合,也集使传统生产体系智能化,实现高度智能化生产。

我觉得这个技术上说很复杂,但是简单地我想扼要说一下,既往所有的工业革命都是人不断地在监督机器更加高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意味着人机之间的互动、人和生产线之间的互动,生产线的主动性和反馈信息、自我调节能力空前增强了。

再就是工业4.0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工业4.0对全球产业结构变化、全球产业链条分布、产业分工、产业竞争带来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我之所以说这一点,就是对中国这种新兴工业国家有非常大的意义,大家无比要重视这个挑战。经过了几十年的追赶,包括我看了很多汽车厂,我们在制造领域从装备和管理水平仅仅发达国家了。但是如果工业4.0上去了我们跟不上,可能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还仍然保持甚至拉大制造环节的差距。

工业4.0既是生产方式的革命、生产力的革命,同时也是生产方式的革命。因为他的核心是提高海量数据的可用性和集成度,使价值链上所有产品装备、资源、管理互联互通,从数据中挖掘附加值,改善生产流程。最终实现厂家、客户价值最大化。

工业4.0将使工业生产更加智能、柔性、高效、绿色,对汽车的生产、研发和职工素质等等的影响是全面的。与以前不一样了,比如以前出现一个加工中心、机床是局部工艺的改进,即便是整个生产线的改进也还是效率的改进。但是工业4.0提出反过来是要求做一系列的人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的改进,包括从营销的方面。因为信息反馈,相互生产和营销之间的信息反馈非常灵活。

另外工业4.0对政府制订政策法律法规影响是深刻的,我详细研究了德国的工业4.0的行动计划。他们提出一个主要方面,倒不是我们讲的装备,而是标准,就是软硬件的接口、数据的安全性。因为很多方面,产销共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如何界定知识产权、界定保密问题,德国的先生们还要讲。

我认为工业4.0虽然影响很大,但是根据我现在的研究,即便在发达国家的推动仍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带有国家工程的色彩,就是说政府结合企业、结合中介机构来共同推动的。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推动路径与阶段,有些产业可能在推动工业4.0过程中受益很大,有些行业可能受工业4.0影响比较小。即便你是高技术的,比如说宇航产业是单件的火箭生产,这里面工业4.0的影响可能局限在某些环节。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能在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借鉴工业4.0的做法,但是不能照搬。从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说,也照搬不起。

中国为什么重视工业4.0呢?简单说,就是中国已经完成了由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工业大国的目标下面要向工业强国转变。大家可以看这个图,就是增长速度中间下降到7%左右。这是我们的生产总量,我们已经有两百多种产品,在世界上第一位。下面主要是通过转型升级变成工业强国,所以我们要抓住工业4.0的挑战。

主要挑战是什么呢?我觉得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主要的挑战是我们的工业装备水平在迎接工业4.0当中有很大差距。我看了很多汽车企业,我们的汽车企业可以说工业发展并没有相应带动中国装备工业的发展,我们的汽车工业大的产量是建立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的基础上。今后工业4.0的时候怎么磨合、协调是很大的问题。

汽车工业国内外达成的普遍共识是最适合工业4.0应用的产业,德国已经用了很多例子。再有就是中国面临的自己已有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的整合,工业4.0很多都是外国的。比如说软件、计算能力等等都是外部的,所以工业4.0不是中国汽车企业自己能力解决的问题。

再有,在合资企业中,合资企业一定会积极引进工业4.0。但是对于中方的话语权会有所压缩。另外,对于管理者、职工的素质形成挑战。以及高投入带来的挑战。我跟长安的老总交流过,特别是工业4.0意味着高投入,不仅是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如果自主品牌在每一个单一产品销量有效的情况下,同时在进行企业的工业4.0升级和改造就会很困难。

我简单讲一下,从上面来总结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认真重视工业4.0的挑战,要研究应对之策。工业4.0在汽车工业中的推广,虽然是逐步探索过程,但是要有紧迫感,要有战略远见,提前规划企业的未来。

工业4.0的普及和引进虽然是渐进的过程,但是的确是现实的可以看见的可能性很大的未来的现实,这个我们不能忽视。真正把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引进了生产过程,我们现在中国汽车业炒着互联网+炒得很热。但是恕我之言都是边边角角的,做销售和做电商等等,而这些是影响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形态的。

挑战虽然严峻,但是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应急之策,例如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出台了成立了国家级领导小组。另外我国的云计算、机器人等等,和工业4.0相关的这些产业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产业进步和基础。

工业4.0中间没有什么太多的其他技术突破,而是把这些技术融合为一个生产体系。所以我对中国汽车工业迎接工业4.0的挑战,谢谢各位!

Stefan Wiler:下面有请Sebastian Bersch先生演讲!

Sebastian Bersch:大家下午好!刚才讲到了工业4.0在中国最新的进展和专家的想法,我讲一下如何实现工业4.0,讲一下工业4.0实际的意义。

我们讲到LIS的时候,LIS指的是本地化以及识别系统。西门子实现的是一种对工业环境进行数字化,在这方面可以识别出产品。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汽车,不管你是在哪儿生产的,都可以马上识别出产品,这里说的是汽车产品。

在这里我讲一下LIS在工业4.0目前的进展,以及讲一下系统设置,还会讲一下LIS实施方面的例子。首先我要说抱歉,这里有一些内容可能比较突兀,因为我的时间比我想得要短,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在之后交流。

现在是工业革命的第四个阶段,前两个革命都知道主要是最终生产当中的动力、电气化的问题。第四次工业革命,这里面主要是看到更多的IT应用,还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原来主要是讲动力的,现在我们重点是放在智能上面,就是设备的智能化。

你看到生产过程当中,我们想知道我们想生产什么,不想预先定义,而希望更灵活。我们期望像中国大的整车厂,希望在同样的生产线上面能有更多的生产灵活性,这样想要生产什么再生产什么。因为智能的识别出每个产品,同时并不需要扫描的步骤,这样就可以使用人力资源和智能使用方面都更智能化、更有效率。

我们一直都在讲首先要能够识别产品,不管产品在哪儿,希望能够马上识别,这样才能够灵活,才能够对生产设置做出及时反应。

LIS位置和识别系统到底做什么呢?主要是基于RFID技术,我们是把在产品上面贴上标识,我们想追踪他们的话,一般来说会有自己自驱式的标签,也就是标签可以发出信号,传感器可以捕捉到这些符号,然后会对生产生成一种数字信号。我们说的是硬件和软件完美的结合。

有了这样的系统主要的好处,就是能够保证流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般来说要手动进行产品识别的时候,往往要打开可能犯错误的门。如果是自动识别的话,不会造成人为的错误。同时我们还实现了时间的经济性,还有效率。因为在每次扫描步骤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每个工作站、每个车要花五秒钟。如果要自动识别的话,这个就可以省下了。

还能够帮助我们实现ODE战略,如果系统能够自动地收集质量信息,比如说从工作站自动收集质量信息,然后我们还能够自动识别工作站的汽车,就可以对工作站上汽车的质量信息获得好的建议,这样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质量控制成本。

在讲到系统的时候还要讲到设置,如果想追踪产品,比如在生产过程当中追踪产品的话,首先要给予任务。最初的任务是在一开始的时候给一个任务,一个工人把标签贴在汽车头上面,这里有传感器就可以读标签上的信息,就把标签的身份和汽车的ID联系起来。从这一点开始,汽车上面的标签和系统连接起来,这样系统马上识别这是我的车。这样就可以定义以下的工作内容,比如说生产当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识别,也可以识别到厘米级。我们汽车在经过这些点的时候,就可以触发信号。其他的一些用处,还可以讲到测试站,比如说在成品区的测试站,汽车进入到传感器覆盖区域的话会被识别,就可以进行检验,也可以被记录下来。

同时不光能够识别一辆车或者是一个标签,当他进入这个区域的时候可以识别这辆车或一个标签。同时还可以对两个接近的物体进行识别,给每辆车不同标签的话,就可以定义每个车附近或每个工具附近的区域。只要这一个区域接近每个车预先定义区域的时候,工具就被激发启动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站才可以开始工作。

比如说螺丝刀会接近第二辆车,信息自动传送到工具这里来。会告诉他,在生产上面能有多少主动空间,螺丝刀识别出了汽车之后就知道要做多少工作。你看到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假设我们看到工人离开了第二辆车,在进入这个区域的话,系统也可以检测出是不是超出过这辆车,是不是工具可以让车启动起来,或者工人应该在另外一个车上面进行工作,这样螺丝刀就不会被启动。

因为时间已经不就用了,我想给大家实施方面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因为在欧洲有七个生产区域,已经有所运用。包括中国、德国的合资企业已经开始了系统的运用,而且我们意识到这个系统的好处,就像我刚才所提到的一样,我们所做的是能够覆盖整个的组装线,并且能够进行最大规模的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

并且我们可以在这个生产线中灵活地安排生产步骤,并且识别可以帮助工人在新的站上去实施新的工作步骤。如果工作步骤不对会被识别出来进行纠正,而且是在组装结束的部分,包括在室内的停车部分。我们在进行表面加工,在结束组装之后,我们仍然可以在室内的停车区域找到有可能出现问题的车辆,并且及时对他来进行重新的加工。并且通过LIS的系统,我们每天能够把数千个,比如把五千个机器架设到组装线里面。

谢谢!

Stefan Wiler:谢谢Sebastian Bersch的介绍,讲的例子是非常可以使用的。回到中方嘉宾,接下来的嘉宾是胡朝晖女士,她是长安汽车总裁助理,管理创新与IT中心的部长。胡女士将会为我们介绍工业4.0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并且为我们进一步介绍本土的整车厂如何适应工业4.0的邀请。

胡朝晖:大家好!非常感谢会务组、大会给长安汽车和我这么一个机会。大家一起来探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最近中国网络上比较热门的话题。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认为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二个方面,我们想和在座各位一起交流一下,长安在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当中初步的理解和我们的想法。

当前全球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全球工业竞争已经进入了4.0的时代,中国制造的2025刚刚颁布的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在这个规划当中,国家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来,未来我们三步走,逐步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我们初步的判断,全球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微增长的常态。

以中国为例,目前中国汽车年销售量大概为2000万辆,目前个位数的增长会成为常态。目前初步估计,今年一到五月份整个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长大概是3%左右。整个汽车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型汽车在颠覆传统汽车的形态。

同时我们看到大量的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竞争日趋激烈,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制造商都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归制造的本质,那就是是不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高性价比的、个性化的需求和服务。作为企业,我们更需要高质量、更需要高效率、更需要低成本来确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第三个方面,我们大家也看到未来汽车的消费者,就是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这一批用户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这一批互联网的原住民开始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在做汽车购买决策的时候更加依赖网上的口碑和评价。这一批消费者更加强调产品的个性化,更加追逐创新性的产品、智能化的产品、环保力的产品、绿色的产品。

此外,我们也看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以及移动互联、5G、4G通讯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特别是刚才西门子谈到的很多新技术的发展,将会彻底改变我们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这种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方面,为我们汽车产品会带来新的升级。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品,它会变成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工业产品。

第二个方面,整个汽车的价值链,无论营销、制造、供应链、研发等等,都会受到这些影响。由过去我们以产品为中心,逐步转移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巨大变化。

第三个方面,产业链得到了延伸,整个汽车的产业链呈现长尾的态势。我们有单一产品的模式,逐步向产品+服务的双模式方向发展。以麦肯锡最新调查结果来说明,未来由于移动互联的一些变化,未来我们在服务业的增值大概有600到1800亿的市场。

基于我们上面的综述,可以认为在汽车企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落实工业4.0,将是我们未来的必经之路。

接下来,我想跟各位共同分享一下,我们长安在推进这项工作,推进工业4.0落地,推进智能制造当中的一些初步尝试和思考。

首先,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的四大企业之一,是中国的第一自主品牌。去年我们产品整个销量突破了1000万辆,研发连续三届、六年排名行业第一。已经实现了全球五国七地的在线协同研发。

我们的愿景是希望能把长安打造成中国品牌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从而造福百姓的生活。长安也为此制订了我们的2025规划,在我们的规划当中把智能制造、落实工业4.0作为长安在未来竞争中赢得新竞争优势的内容和途径。在刚刚6月3号工信部公布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当中,长安也非常荣幸地入选。

我们的战略重点,就是要以产品为中心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转型。以客户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我们客户关系管理,搭建起长安的CRM系统,今年年底会上线。建立统一的客户体验平台,同时基于客户的基础数据和行为数据开展大数据的分析,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赢取客户的忠诚,创造客户的价值。在这个转型当中,我们特别突出要直达客户,无论是研发环节还是制造环节,还是营销等等,我们要愉悦体验,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产品、服务是非常好的。同时通过大数据不断完善营销、物流、产品等等。

在我们的规划当中也强调智能产品的打造,所谓智能产品打造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个是新能源产品,第二个是智能化,第三是互联化。2015年在上海汽车展首发的CS75车型,荣获了2014年度智能汽车的称号。在刚刚过去的三月里,长安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同时纯电动汽车逸动EV也成功上市。

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当中,也强调制造过程的创新,重点是建设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我们得到了西门子的大力支持,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工厂的一期建设,正在推进二期的建设。同时我们与华为等中国品牌企业一起合作,利用RFID、智能芯片等等各种智能工具嵌入到设备、零部件、整车里面。实现设备、工艺、质量、能源生产过程全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逐步构建基于云服务的控制中心。

同时我们在制造模式创新方面,重点是开展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个性化定制,离大规模、离低成本还有一段路,还要走。

在价值链和产业链创新方面,重点突出制造性企业向制造服务性企业转型,重点围绕客户的选车、购车、用车、换车全生命周期,打造服务的生态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认为有几个基础条件不能迈过,正如工信部苗部长说的,必须要走2.0补课、3.0普及和4.0并发式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我们的关系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数据的治理、数据的安全、数据的挖掘应用也是我们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信息化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智能制造推进的基本条件。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合作和快速的实践,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一定在中国品牌的企业里面能够有效落地,我们指日可待,谢谢大家!

Stefan Wiler:非常感谢胡女士。下一位发言人是Peter Rohde-Chen,他是德国科德宝集团业务发展部主管。这是一家IT公司,坐落于上海,他会讲到IT水平和垂直整合和工业4.0,现在有请Peter Rohde-Chen!

Peter Rohde-Chen:大家好!我会讲一下水平和垂直整合的差异是什么,像在西门子的项目里面就是垂直的整合。

我也要讲的稍微简短一点,有一些就跳过了。首先我们要看一下什么叫垂直和水平的整合,实际上说到水平的整合,一般来说,说的是1.0,我们这里说的就是生产和供应链的整合。比如说和我们的供应商、客户完美整合,让供应商和客户、经销过程是无缝连接的。说到垂直整合的话,这里说的是机器之间的沟通,还有生产执行系统的垂直整合。

这里讲的是信息的持续收集和分析,比如说每天和每周持续的收集和分析。还有ERP系统,ERP是我们公司的核心。还有采购、销售、控制部门、财务部门都要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和我们的工业生产执行也要完美整合在一起。

这给予我们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我在这里讲三点。第一个,自我归置的系统,当机器和机器能够对话、机器和产品能够对话的时候,这样才是可行的。比如说产品通过RFID有自己的足迹,这样会告诉生产系统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同时在RFID里面装上质量信息,比如说可以对我们的自动化进行评估,这样决策也可以是自动化的。比如说在生产过程当中,我们零件是不是要返工,还是要作废,可以马上做出决策。比如说在汽车的供应商系统当中,我们这里有很多零件,有很多废料,我们想了解一下废料的价值有多少。这里都可以做一些自动的评估。

还有我们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也可以极大地改善这方面的改善。比如说流程、供应商。比如说我们有什么样的质量问题,都可以马上识别根源在哪里,然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另外一个方面,这就是预测性的维护。我们主要想降低故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说机器有传感器,还有一些智能机器可以告诉你什么时候需要保养了、需要什么保养、需要什么零件。

我们维护的信息和生产计划整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故障时间或保养时间,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比如说到垂直整合也可以让服务达到最大化,比如说机器学习MES和ERP系统联合在一起,ERP系统可以对采购进行自动化,然后供应商就可以及时给你供货。比如说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的话,就可以及时的送货,不会打扰你生产的计划。

在这里也是面临一些挑战的,生产设备的整合听起来是很时髦,但是现在的问题还是在于很多公司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比如说生产商并没有开放数据的格式,这样的话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没有办法整合我们的设备到工艺当中来。如果现在有现有设备的话,可能想对他们升级和一些传感器能够建立整合。比如有的时候会有零碎的信息,但是不可能有特别完整的信息。比如说当我们做预测性维护的时候,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大的垂直整合的挑战。这就是我们执行系统和ERP系统整合的问题。比如说他们是来自不同供应商的,需要很多研发的工作来研发界面,这些界面也需要被监控、被维护,这样又需要人了。这也是我们在4.0里面想降低成本的地方。

我觉得我们看到的最大问题,说到工业4.0执行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ERP本身的功能问题。我觉得并没有完全设置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像预测性的保养,我刚才讲到了这种保养必须得确保ERP系统里面设置好了才可以,这样才可以有自动化的和供应商的互动。我们才能有很好的连接,才能够和供应商进行自动对话,而不需要人为干预,所有这些都需要定义得很好的ERP系统,或者设置、使用得很好的ERP系统。

我们这里有两个组织,一个是德国的组织叫工业4.0平台,你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全球的视角,原来是美国始创的。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安全性,比如说当我们说到和供应商进行整合的时候安全性是很重要的问题,要和供应商进行分享信息才能达到很好的效率,才能够做到及时生产和及时交付。我们必须要和供应商分享信息,要确保不要有人偷听。

谢谢大家!

Stefan Wiler:谢谢Peter Rohde-Chen!最后一位发言人Christoph Rieger,他是博世销售经理,他会进一步讲到实施的例子,比如德国的工业4.0实施的例子,这些例子实际上是在去年智能自动化当中获得了工业4.0的大奖。

Christoph Rieger:大家好,我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已经运行几个月了,有很多产品在里面。这是博世的产品,而且还和其他公司的产品整合在一起,从而让它成为非常完整的工业4.0。你看到工业4.0说的是IT和工业的完美结合,其他的发言人都讲到了这一点。

首先是一个自动化的发展,这个不是很新鲜的事物,几年前就开始了。新鲜的事物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现在有了很好的传感器,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了。还有我们的数据互联网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实际上我们博世在工业4.0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领先的供应商,在全球有很多工厂。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实验,这里涉及到好几个主题,正在为我们的客户开发很多的产品,都是基于工业4.0。

首先说到实验的结果,工业4.0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的质量。我觉得工业4.0可以给我们带来革命性的进展,对当前的工业流程带来进展、带来革命,也就是说必须要绿色项目,不需要全新的项目。

实际上我们就可以同现有的基础之上去开始工业4.0,不需要全新开始。当前自动化的技术,实际上已经为工业4.0打定了基础,而且还支持开放标准。

我给大家举个更好生产的例子,实际上替换了三个工厂,在德国汉堡工厂替换了三个工厂的生产线。在工厂的生产线上面有200个工作台我们在生产线上生产出两千多个零件,这里包括有九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都有自己小的控制器。每一个工作站都有RFID技术,进入这个生产线的时候不管是生产还是说的是工人,RFID就变红了,RFID就和服务器上面的虚拟数据联系起来。实际上这个产品的设置,还有流程,就是工人要做什么的所有这些都被展示在系统显示屏上面。每一个工人都应该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就是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能力,或者用的是不同的语言,但是我们会自动适应语言、适应能力,只要一进入我们的生产线系统就会自动识别他们。

我们的结果是更好的质量,生产率提升了10%,我们的废料降低了30%。一年之内整个生产线获得了很大的改观,实际上是应用了博世自动化产品。

我们学习的经验,作为一个用户经验可以说是从小开始,然后从小实验当中快速学习经验,然后再把他们拓展到其他的产品上,或者是拓展到其他的工作地点上。

供应商要求开放的标准智能化,以及像编程的开放化等等都是有需要的。另外我们在液压、电气化方面也是做到了这些。而且包括互联网的标准,也是我们必须所使用的一些行业的标准。对于交互界面,包括对IT的控制以及驱动,除了PIC,OEM也可以同时为不同的功能来进行高度技术化的编程,比如说IT和自动化工具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互。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控制区域来计算以及收集并且记录所有相应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并且我们希望进行这些数据实时分析和管理的可视化。

在工厂通过集成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从而提升改善,对于任何的问题和事效都可以直接收到相应的电子邮件进行数据的分享和预警。并且我们可以通过连接到更加高层次的系统,比如说没有没有任何的延迟就可以在总部的系统中得到连接。而且通过我们软件的创新,我们可以增加管理以及生产的透明度,并且在我们的汽车工业方面进行变速箱的生产,以及其他部件的生产。

当然对于OEM来讲,这个系统也将是非常具有显著意义的。我们知道工业4.0已经是一个变革性的过程了。工业4.0的应用,对于我们生产企业的生产力、生产效率、生产质量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并且我们的自动产品已经能够深入融合到工业4.0系统里面,它代表了技术的融合、可连通、可接触以及开放的标准。

除此之外,我们除了连接技术也连接了人和人的思维。我们公司非常愿意和大家来分享我们的见解、技术,并且为终端用户和OEM提供服务。

谢谢大家!

Stefan Wiler:谢谢各位演讲嘉宾!接下来是一个问答的环节,我也准备了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其实现在最重要的关于工业4.0的问题就是数据安全,而且所有的演讲嘉宾也都涉及到了连接性、互联互通,包括ERP、MES垂直的,还有水平的连接,包括供应商和OEM的连接。不管是在垂直还是水平连接方面,数据安全都是很重要的。我首先问Christoph Rieger一个问题,你认为数据安全方面有什么重要的议题?其实工业4.0在很多公司实施的时候,对于数据安全的重视度并不够,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工业4.0时代的数据安全?

Christoph Rieger:在今天上午的媒体见面会已经提到了,在和供应商和客户在沟通的时候也会开放系统,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的。而且生产的自动化也会导致一些信息的分享的,对于博世来讲,博世是我们的母公司,给了我们很多关于数据安全方面的指引。而且我们全球有一些公司能够确保有一个好的防火墙系统,并且确保我们能够输出正确的数据,确保内部数据的安全。当然我们也涉及到了一些挑战,在这方面有一些项目。

在我们工厂内部其实没关系的,工厂内部是闭合的信息环。但是如果想真的去实施工业4.0,想和供应商一起收集信息放到自己的生产部门,并且生产部门也收集信息提供给顾客。在这个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我们要确定信息的传输是安全的。

Stefan Wiler:另外请问胡朝晖,其实您也提到了工业4.0,也就是长安汽车工业4.0的历程,以及你们实施的情况。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智能生产方面的主要特点?

胡朝晖:谢谢Stefan Wiler!长安汽车在推进整个工业智能化方面的时候,刚才我已经谈到我们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去开展。第一个方面在产品方面,要结合智能化和互联化去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构建我们核心的竞争力。

第二个方面,整个价值链。刚才大家更多谈到的是制造环节的互联互通,纵向的集成。实际上还有横向的集成,从研发、营销、制造、市场整个的生态圈的打造。这里面主要是围绕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如何让效率更高,如何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这一块我们是智能制造的重点之一。

第三个方面,基于产业链的延伸。这里面主要是通过物联网,包括车联网等等来延伸整个产业链,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和价值空间。

Stefan Wiler:您认为工业4.0对于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您刚才提到了很多德国的工业4.0的项目,对于我们中国工业4.0以及中国汽车市场有什么影响?

赵英:基于我的一个判断,我认为最近十年之内,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的增速是在逐步压缩的。从今年看,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面临着是秋风萧瑟在这种情况下工业4.0又来了,可能使中国汽车市场上这么多的厂家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就是说强者可能通过工业4.0走得更快,弱者可能跟不上工业4.0的浪潮,或者没有能力跟上浪潮而面临更严峻的市场形势。 还有一个中国汽车工业在实行工业4.0的过程中,大量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能比较尴尬,因为我们本土零部件企业水平是比较低的,如何跟上工业4.0的步伐,跟上主机厂生产调试的步伐,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认为工业4.0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影响是全面的,而且在十年之内越来越深刻。谢谢!

Stefan Wiler:谢谢赵博士,我接下来有请观众来提一个问题。

来自于京华时报的朋友,请问赵先生。现在很多人的观点是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在转折点上,而且我们知道在未来有可能会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所以对于中国的市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你同意这一点吗?如果同意的话,您认为工业4.0的发展会不会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有正向的激励作用?其实有些问题您已经回答了,但是我想问问您会不会也相信中国的汽车市场将会面临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赵英:我认为零增长或负增长还是过于悲观,可能今明两年有一个特殊情况,特别对商用车来讲。根据我的研究,跟整个国家经济增速和基本建设是正相关的,如果国家整个这方面的增长下来,肯定商用车下的幅度更大。我认为今年商用车也是稍微低一点,但是它是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还是十年的过程。零增长在十年之内我觉得还谈不到。

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确进入了一个结构急剧变化、技术急剧变化,消费需求倾向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之所以这么说,新能源汽车出现了,这带来了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从去年一年到迄今为止在政府的强烈推动下,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正在敲门的现实素。工业4.0来了以后,一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另外一方面对于很多优质企业又带来了机遇,这个机遇是什么呢?就是你有可能通过工业4.0来降低成本,增加自己适应市场的灵活性,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我们今后所有的主力汽车企业可能都要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两条路线上并行,在这种情况下工业4.0是更加需要。

Stefan Wiler:我想感谢我们的讨论嘉宾,大家为我们讲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演讲,并且大家也提到了我们工业4.0的理论、IT技术,以及对于中国和德国市场工业4.0的挑战,以及我们的历程。

如果大家想要更多聆听,我们有一个工业4.0的工作坊,是从5点半到6点45在喜悦厅B有专题演讲。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