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时评| 纯电动生产资质审批冻结的“5大假说”

2018年03月30日 13:48:11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青竹

凤凰网汽车评论 前两年的新能源骗补风波,想必大家还没有淡忘。从开始的泥沙俱下、浑水摸鱼,到后来严管追查补贴压而不发,前后过山车式的两极走向,让初衷美好的政策饱受争议。

如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再现新能源造车领域。

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发改委审批通过了15家新能源生产企业的项目资质。14个月,15个资质,月均超过1个,相当密集。然而在江淮大众拿到第15个资质之后,审批戛然而止,之后1年来再无动静,也无交代,排在后面的企业备受煎熬。

为何审批戛然而止?是否会恢复?到目前发改委和工信部都没有给明确说法。

产能过剩说

“害怕产能严重过剩。”一位专攻新能源政策的业内人士表示。数据显示,已经通过发改委审批的15家企业总规划产能90万辆。但是这是个零头,传统车企们才是市场主力军,据官方统计,截止2017年已经批复的项目,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有望达到500万辆。

如果算上还没批的项目,那就没谱了。经济观察报曾根据各地投资有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很骇人。“从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投资金额10262亿,已公开产能规划达2124万辆。”

而实际市场需求是多少呢?2017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56万辆,按政府中期计划,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产销达到200万辆,除去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产能需求大概也就100万辆左右吧。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秋玲在《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宣贯会上发言时提及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

“10家”限量说&“鲶鱼说”

在最开始,关于新能源资质,业界曾经一度曾默认只新增10个的说法。“10家”的出处在于多位主管部门在不同场合提及。后来随着资质审批超过10家,这个说法就被人默默淡忘了。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说过:“我们希望放几条鲶鱼进来把这池水搅活。”所以,看官们请注意,此处是“几条”,不是几十条。而且这句话的重点不是鲶鱼,而是“把池水搅活”。

无论是“10个”还是“几个”,可以肯定的是,主管部门原本就没有打算开闸放水。所以那些等着排队拿资质的几十或者更多的项目真的有点过于乐观了。

回到“鲶鱼”的概念,到底谁是鲶鱼?这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过去很热的概念——“造车新势力”。众所周知,造车新势力的主角是互联网造车,比如早期的FF、现在的蔚来、小鹏、FMC等,旨在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但是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除了不能算真正新增资质的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知豆江铃新能源等,还有江淮大众这个新合资的例外,剩下还真是10家。但是很遗憾,这里面没有代表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造车,完全不具有挑战传统车企的号召力。所以在申请冻结后的现在,鲶鱼说也许只是初衷,没有成为结果。

僵尸还魂说

在资质的发放过程中,有的企业一经公布就引起媒体和行业的质疑。以拿到第12张资质的河南速达为例。

2016年3月,经济参考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相继爆出河南速达“五年未造出一辆车”,“没有生产厂房”,“为筹资金民间借贷”,以及占用大量社会资源后“僵而不死”的情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第12张新能源牌照的到来,却让这家8年前就已经成立,经历13次股东变更,7年前获得三门峡市705亩工业用地,此后频传非法集资的企业就此咸鱼翻身?

跟其他企业急于展开宣传攻势不同,河南速达几乎没有公布企业发展规划、品牌战略和产品计划。2016年,有报道称速达曾交付20辆纯电动样车给国家检测中心,但尚未有正式建厂、车型和量产消息。未来是否会因为没有落实产能和产品被吊销资质,还是成为新一轮僵尸企业?只能持续关注。但是,这些僵尸企业的借牌照还魂,显然有悖于主管部门初衷,让政策执行大打折扣。

地方过热说

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的背后,地方政府成为一股关键力量。据媒体统计,除了港澳台地区,新能源汽车投资已经全面覆盖内地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有135个城市有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共20个省有开工建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为了地方政绩,各地方政府大开方便之门,不但帮助立项和审批,还可以批地、拉融资,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亲自上阵。

比如江苏敏安电动汽车项目落在江苏淮安,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是投资方之一,股份占比高达50%。再比如云度新能源,股东方不仅包含福建汽车工业集团,还有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身影。而造低速电动车都排不到前三的陆地方舟之所以能拿到发改委审批,佛山市政府功不可没。2015年,佛山市政府专门召开陆地方舟工作会,市领导要求各方都以“资质通过”为目标。

结语:

无论是“鲶鱼说”还是“产能说”,或许政府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在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眼里,政策已经变味了,成为一个搏政绩、拿地、拿钱的获利工具,完全没有顾及汽车产业和民族工业发展的大格局。致使应该拿到资质的企业没有拿到,劣币逐良币,造成政策浪费和资源浪费。而且,有关管理部门是在应该提升管理智慧,不要越管越乱,与其这样还不如听从两会的号召,把市场的事情都交给市场。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责任编辑:马青竹 PA017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