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月读车市|10月自主品牌:一场无声的“低端车型”驱逐战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文章,由驾仕派、童济仁汽车评论、车聚网联合出品。
“月读车市”作为汽车自媒体领域最有特色的车市销量盘点及点评,由驾仕派、童济仁汽车评论、车聚网联合出品。具备数据的权威性、点评的独立性。
每期分为“合资品牌篇”(童济仁汽车评论主笔)、“豪华品牌篇”(驾仕派主笔)、“自主品牌篇”(车聚网主笔),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点评部分由三方进行“盲评”(即在主稿基础上,分别独立作出点评,最后归纳整理三方意见成稿)。
基于不同视角的三方点评,将“月读车市”打造成为汽车自媒体领域最具参考性和可读性的犀利之作,从2016年12月开始,每个月末面向全网推出。敬请关注!
中国汽车市场则简单粗暴的多,因为这里不相信眼泪。10月只卖了215辆车的夏利发出公告:转让24.73%的股份。11月,观致第二次挂牌出让25%的股份。而名噪一时的宝沃也在考虑引入新的投资者。
车市的残酷在于,不止低端车型,连“伪高端”都容不下。
1集团份额图
如果我们也用粗暴的方式,来对自主品牌阵营作了切割,那么以10月的市场份额来看:“高端人士”有两个:上汽(8.9%)、吉利(6.1%),前者超过合资伙伴通用,后者碾压了日系三大。
“中产阶级”也有两个:长安(4.5%)、长城(4.3%)。它们在10月都度过了4%的份额安全线,甚至超过了丰田、福特等老牌合资对手。“底端人口”则有6个:东风(3.1%)、奇瑞(2.1%)、广汽(2.0%)、众泰(1.8%)、北汽(1.6%)、比亚迪(1.5%)。
2前十企业
如上所述,车市已经形成:224的阵形。十家自主品牌,10月一半在增长,一半在下跌,真的是冰火两重天啊。增长最抢眼,还是吉利,在整个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长只有0.36%的背景,收获了34.1%的增幅,近100倍于市场平均水平。
广汽14.3%、众泰10.4%的增长也实属不易,而下滑严重的是:比亚迪、奇瑞、北汽,跌幅均在30%左右,形势不容乐观。突然想到,很久没有看到一汽、华晨这些老牌车企的身影了——因为没有高级感而丢失了存在感了么?
3前十企业车型
▎No.1 上汽(SAIC)
▎No.2 吉利(Geely)
▎No.3 长安(Chang'an)
▎No.4 长城(GWM)
▎No.5 东风(DongFeng)
▎No.6 奇瑞(Chery)
▎No.7 广汽(GAC)
▎No.8 众泰(ZOTYE)
▎No.9 北汽(BAIC)
▎No.10 比亚迪(BYD)
联合小结: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的地方有三:
一、新能源开辟了一条新跑道,让N多自主品牌站到了和国外品牌近乎相同的起跑线上,忘掉上百年发动机技术的积累、甩开恼人的变速器技术掣肘。
二、中国的人机互动技术,已经是世界一流,这和智能手机很像;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没有落后太多。
三、中国90后消费者开创了“泛品牌”时代,机会对自主来说更公平,WEY快速过万、领克一车难求即是良信。
▎坏的地方也有三:
一、我们有200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2020年的计划产能合计为500万辆——其中80%会死掉。
二、能适应高科技发展的本土零部件企业,能力不足。除了科大讯飞、宁德时代,还需要Mobileye、Weymo这样的新锐技术公司,否则造不出自己的特斯拉。
三、90后绝不会在体验上有任何妥协,他们希望有更出色的高级感、愉悦感、共鸣感,并毫不留情的剔除那些设计很丑、手段很low、体验很差的“低端品牌”,即使他们也是所谓的“底端人口”。
最后,车市的“低端品牌”无家可回,归宿就是:被更高阶的兼并,或和同级别的重组。《童济仁汽车评论》、《驾仕派》、《车聚网》只有一个心声:能先把那些一直抄袭的低端车企清理了么?
◎ 本文版权由驾仕派所有,侵权必究
转载请联系授权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