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江淮汽车-瑞风

超低价好车团购

安进:“底盘性格”成就江淮50年

2018年01月15日 17:46:32
分享到:
来源:自主汽车

原标题:安进:“底盘性格”成就江淮50年

本期对话嘉宾:江淮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安进

江淮汽车是中国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力量,安进董事长是我从内心里敬重的企业家。我与他相约在江淮汽车创立 50 年时进行一次对话。我的思绪与飞机在千里高空一同飞翔。50 年来,江淮汽车从小到大,走过了艰辛、不平凡的历程。他们在没有汽车工业基础的合肥白手起家创造了历史,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打造成了位列中国汽车工业前十位的大集团。是什么基因和气质成就了江淮?尽管安进董事长反复讲,江淮的发展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他在其中仅仅是一分子,二次创业的代表人物是左延安,但和他的谈话仍然给了我诸多启示。

——题记

从风雨飘摇到再现生机 三个故事讲述江淮汽车创业路

李庆文:我了解到,你的父亲是老江淮人,两代人都为这个企业做贡献。你对江淮的历史最清楚 , 在江淮汽车成立 50 周年这个节点上,我很想听您讲讲江淮汽车的发展历程。

安进:我父亲是老八路,在 20 世纪70 年代,父亲到江淮担任厂长。我虽然工作、上学、再工作都在安徽,但都是在其他企业。老一辈人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在职期间不让我到江淮工作。父亲退休后,为了照顾他,我才从外地调回江淮,担任江淮汽车研究所副所长和试制车间主任,并且承担了江淮客车底盘的研究与试制工作。

江淮建厂初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实行分配制,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一般不会因为订单而发愁。但是,到了 70 年代末80 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指令计划取消了,企业拿不到政府的计划物资供应,也拿不到订单,根本没办法运行,这时,大家才真正感受到艰难,开始为生存发愁,为如何发展发愁。

那时,很多人开始动摇,有人提出让江淮汽车生产自行车,但我们老一辈江淮人抵住了诱惑,稳住了军心。他们说,要干就干汽车。他们咬紧牙关,把所有资源和精力都用在柴油车的开发上,最后终于有了第一批产品的下线。又千方百计贷款230 万元,买了一台太原重机生产的 3000 吨半成品压力机,全靠人工挖基础、搞吊装、电器管路线路二次设计,终于使江淮有了一个像样的大家伙——纵梁压机,也才有了后来江淮汽车做底盘的前提。

从江淮汽车开始做底盘,到再回归做整车,再到跻身商用车行业和市场前列,江淮汽车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这里面有三个故事。

故事一:50 元一公斤买下图纸,用榔头敲出第一台底盘1983~1986 年,经过努力,企业恢复了运转;但好景不长,到 1987 年后,江淮汽车再次进入困难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到 1990 年,企业基本转不动了。在这种情况下,左延安同志担任厂长,江淮汽车开始了二次创业。

当时,我们迎来了一个发展契机,大约在 1986 年左右,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日本五十铃进行合作,进口了约 6 万辆五十铃轻卡。这一举动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中国“缺重少轻”,需要轻卡产品。二是我们在进口五十铃产品的时候,也提出了条件,即技贸结合,要求五十铃把 N 系列轻卡的发动机和整车技术无偿转让给中汽总公司。

中汽总公司拿到这批产品和技术后开始组织生产。当时,北京、西南军工、航空等全国各地的汽车企业都参与其中,参加联合开发。由于那时中国没有乘用车,五十铃双排座轻卡舒适性特别好,所以很受欢迎,也因此,几乎所有企业拿到相关技术后都准备去开发这类车型。这种情况下,就有一批图纸被冷落了,即 3 吨的NPR 系列产品。

当时轻中型客车非常受欢迎,苦于没有合适的底盘,客车企业都拿轻卡的底盘改装,我们就瞄准了这一市场,决定开发客车底盘。江淮汽车当时也积极参加了联合设计,中汽总公司支持江淮发展,同意把 NPR 系列的底盘图纸转让给江淮,拿图纸时只收了成本费——每公斤 50 元,我们也因此拿到了相关的车架、车桥、变速器、转向等技术。就这样,江淮汽车就在五十铃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客车底盘的开发道路。

客车底盘的开发非常艰难,专用车底盘的大梁是弯的,没有资金开模具,我们硬是拿着榔头把五毫米的钢板敲了出来,敲出十台大梁,做了十台客车底盘。为了迅速发往客车厂试制,我们几乎每天干到凌晨。

底盘开发成功后,在销售过程中我们推行了“贴身服务”,不管客户提出什么变动需求,我们都尽力去满足。所以,尽管我们的产品不是最完善的,也没有品牌效应,但我们却得到了大多数客户的认可。以至于当时流行这样一段话:江淮底盘“长中短、中高低、前后置、柴汽油”,意思是说品类非常齐全。1991 年公司销售了 1000 多台底盘,1992 年实现了 5000 多台的销量,1993 年突破了 1 万台。有了产品,企业就活了。

李庆文:江淮客车底盘的研制成功,不仅为我国客车工业创造了一个名牌产品,大幅提高了我国客车产业的产品竞争力,为中国客车产业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使江淮汽车有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创新精神,也使江淮创造了学习技术,创造技术,再学习再创造,技术能力不断提升的基因。江淮汽车这一基因成就了过去的辉煌,也一定会创造出未来奇迹。

安进:故事二:回归本源,再造整车底盘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没有完整的车辆,市场订单还是要靠客车厂的牵引,很容易被替代。江淮汽车决定,必须回归本源,把整车产品再做起来,不然就只能靠别人吃饭,还是没有真正的市场主动权。

1991 年,安徽省发大水,中央支持安徽发展,省经委问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选择了 1000 台五十铃发动机,这样就建立起与五十铃的关系。

1994 年,在底盘销量不断攀升的积累下,江淮汽车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正式动手开发轻卡。同年,我们去五十铃公司考察,那一年他们刚刚推出了新一代 100P轻卡, 看了之后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开发轻卡的决心。

当年的情况是,江淮汽车有五十铃的底盘和技术开发的基础,又利用公司下属一个合资修理公司的名额购买了一辆五十铃100P 样车,就靠那辆样车和之前拥有的五十铃的技术基础,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分析等相关工作。

但车身却难住了我们,我们希望和五十铃再进行合作。但协商的结果是,他们不同意与江淮进行技术合作。如果在日本同样开发一套模具,要价 2000 万美元,那对我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们最终放弃了与五十铃合作的念想,转而与台湾的企业合作。

随后,在台湾我们又买了两辆样车,那时候没有数模,我们就用电钻把车身上的焊点全部扣掉,拆下各个零件,然后依据零件去做靠模,再加工出模具,这样冲压出的零件虽然外形相似,但其他各方面都不对,根本无法与内饰相匹配。

拖延一年后,在双方都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江淮汽车退了一步,要求台湾公司只要把车身做平顺,间隙均匀,可以焊接上就行。我们就用这样的车身作为模型,命名为零号驾驶室。然后,我们再去找玻璃厂等零部件企业,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零号驾驶室进行内外饰匹配。整车下线后,虽然与预想的有差距,但在当时,这款车仍是国内轻卡产品中比较精细美观的产品,且底盘性能优越,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1998 年一年销售了 6800 多辆,在江淮汽车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大的整车销量。

底盘和整车产品都步入正轨后,我们在商用车领域站住了脚。但依然难以成为主流轻卡企业,直到后来又有一个契机,最终把江淮轻卡推到了轻型商用车行业的前列。

李庆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体会到,在当年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基础严重落后的状况下,江淮汽车又一次凭借着敢打敢拼的精神,凭借着对市场的敏感,凭借着与供应商的真诚合作、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诚意,把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怎么都做不成的事做成了,而且为江淮汽车继续发展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安进:故事三:装配气刹,销量大增当时,客户为了多拉快跑,喜欢超载。而轻卡一直以来是靠真空助力制动,一旦超载,卡车就存在制动不灵敏、车辆站不住的问题。那个时候,客户对我们意见很大,我们想尽了办法也解决不了,最后决定,把轻型车改成气制动。由于气刹的制动力很大,所以很容易就改变了当时轻型车制动不灵的状况。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一阵风波,大家对江淮的这种做法也是褒贬不一。主要是因为,当时气刹主要装配在中重型卡车上,装在轻卡上不免给人一种杀鸡焉用牛刀的感觉,其他企业不愿意做这个事情。我们是第一个将气制动应用在轻型车上的,也因此我们的产品进入市场后很受消费者青睐,销量大幅增长。

就这样,江淮汽车通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收获了一个个满意的成绩单,2000 年,江淮汽车底盘和卡车销量突破 5 万台。随后,销量逐年递增,超越一个个老大哥企业。

李庆文:之前,我与一些当时大企业的同志讨论过,他们的技术实力、产品基础都胜过江淮,可为什么会被江淮超越?当时我们都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今天,我找到了,这个答案就是江淮汽车从骨子里为用户着想,把用户的需求当作自己的目标,这种用户至上的文化是江淮汽车在竞争中胜出的法宝。

再遇契机 瑞风开启江淮轿车梦

李庆文:我之前听过很多江淮的故事,今天,您讲得最完整,也最精彩,最感人,尤其是江淮汽车做底盘的故事,可以载入中国汽车史册。成为商用车行业一支劲旅之后,你们又是如何走上乘用车之路的?

安进:2000 年的时候就有了瑞风的故事。由于底盘和轻卡的积累,江淮汽车有了一定规模。2000 年,安徽省把当时几近停产的合肥客车厂转交给江淮托管。我们就开始为它找出路,最终选择和韩国现代合作。

在经过多次商谈和考察后,我们选择了韩国现代的一个 9 米客车进行合作。在考察回国的途中,韩国现代用他们投产不久的H1 送我们到机场。我对这款车非常感兴趣,不顾穿着西装就直接钻到车下看,发现这款车看上去像子弹头,但实际上是有底盘的,我们有能力干好。所以我就话峰一转,希望和他们商谈 H1 项目。因为有了客车项目,他们也希望和我们进一步扩大合作,经过反复谈判,最后韩国现代同意把H1 的技术转让给江淮。但有个前提,他们不转让发动机、变速器和后桥技术。

拿到 H1 的技术之后我们全力以赴,通过一年的时间就把车身做起来了。因为没有这三大总成,江淮只能是壳子工厂。国家当时的政策是,在没有国产化计划的前提下,不批进口动力总成和传动系统的配额,这又让我们陷入困境。因为三个动力总成的技术没有转让,这三个方面成了我们重点攻克的对象。特别是发动机几乎是从零起步,我们一方面组建队伍,一方面搞产学研合作,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把产品开发出来了,同时主动与现代有关负责人开展多轮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最终,在我们成功开发了这三大总成后,他们默认了我们的装车生产。后来,还转让了整条发动机生产线。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全面启动了动力总成事业,研发人员从当时的 3 个人发展到今天的 600 多人,产品也覆盖了汽油、柴油两大品类近 10 个品种,其中 1.3L 灵活燃料发动机、1.5T GDI 直喷发动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批量投入生产。之后,江淮汽车又把重卡产品做起来了。

后来伴随着瑞风技术的成熟和理想的市场表现,以及底盘和轻卡一如既往地稳定发展,江淮汽车正式进军轿车领域。

李庆文:江淮瑞风在中国汽车市场创造了一个奇迹,也为江淮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试想一下,如果当年您不穿着西装钻到车下去看底盘,如果不果断地决定引进这款车的技术,江淮的发展今天会是什么样?这里的关键是您的那一看;可为什么会有这一看?这更引人深思;看和不看不一样,会看与不会看更不一样,您不但看了,而且会看。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一款车型成功的开始。想一想,这里面的内容多么丰富啊!

安进:2003 年,公司开始动议开发轿车。轿车开发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就一边进行产品研发,一边向国家申请目录。

轿车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造型设计方面,因为当时并不了解情况,同悦开发时,我们支付意大利某设计公司高额费用进行产品设计。后来,随着对意大利研发企业的了解,我们发现,世界上很多车企也都是外包给意大利一些设计公司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说干就干,江淮汽车也在意大利成立了研发中心,在当地招聘大批人才,与我们的设计人员一起工作,既节省了费用,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

现在,江淮仅乘用车的研发队伍,已经从几十人发展到了 1600 多人。也是因为乘用车的发展,使得江淮汽车又产生了一次跨越,从 20 万辆级别跨越到了 40 万辆的级别。在这个基础上,商用车的市场继续增长,江淮汽车现在产销规模已经突破了 50 万辆。

李庆文:您的叙述使我想起我刚刚看过的一本书,书名叫《技术的本质》。江淮汽车走过的历程和这本书阐述的“技术本质”非常契合。这本书的作者几十年来一直在发问:技术的本质是什么?靠自己主动自觉学习掌握到的技术是真功夫,是真技术,掌握了一种技术,也就意味着能创造新的技术,技术可以产生技术,技术的获得有再生性和递增性。

50 万辆后遭遇瓶颈 江淮战略再调整

李庆文:说到 50 年历程,我觉得江淮汽车的技术来源和别人不一样,而且江淮汽车对技术来源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也和别人不一样,你们是通过实干,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江淮汽车最大的财富就是底盘文化、底盘性格,遇到困难自己扛着,埋头苦干。如今,你们迎来了 50 周年大庆,产销量也突破了 50 万辆。下一步,江淮打算怎么做?

安进:您说得很对,江淮人就是这样,把底盘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什么都靠自己扛着,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我现在最大的爱好也还是下车间,几天不下车间心里就不踏实。

产销过了 50 万辆后,瓶颈也随之来了,这个瓶颈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海外市场。我们必须考虑以后该怎么发展。

从国内来看,产销到了 2200 万辆,虽然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更多。第一,我们的产品品牌和合资品牌还有一定差距。第二,我们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与用户的期望值也有差距。第三,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能源压力的加大,环境、资源的承载力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怎样把握这些变化,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做出一些更精准的决策和行动就特别重要。

海外市场同样面临很多挑战,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种标准与税收的挑战。举个例子,2012 年,江淮刚进入巴西市场就收获了 3 万多辆大单,单车价格也很高,国内 5 万元的车型在巴西能卖到 15 万元。同时,由于同悦属于新车型,配置比较高,相比较菲亚特、通用、大众拿到巴西生产的落后车型,江淮汽车更有竞争优势,也因此,在巴西市场,江淮汽车迎来了市场的爆发。但好景不长,当地的汽车工业协会抗议我们影响了他们的经营和人员就业,向政府施压。随后,巴西政府就开始修改政策,提高消费税,从 13% 提高到 43%,给我们的销售带来很大困难。

现在,我们又面临着地缘政治的挑战,埃及、叙利亚、乌克兰的区域战争或动乱,都严重影响了自主品牌的出口势头。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在经营质量上下功夫,包括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品优势及特色等方面,也包括精益生产、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点,不能再一味地把产品规模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

很显然,江淮汽车的优势在商用车上。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轻卡一直站在行业前列,重卡也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而起步较晚的轿车还不是江淮汽车的强项,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赶超。所以,我们重新梳理了发展方向,进行了战略调整,提出了“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的发展战略。

商用车方面,把节能环保作为江淮汽车发展的契机,不断开发适合更高排放标准要求的车型,这样不仅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同时也能提升单车价格,相应地也就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乘用车要做精做优,不再追求速度和数量。做精做优的意思,一方面是把现有的优势平台进行优化,做好平台技术,在现有的成熟平台上尽可能开发多款新车型,既保证产品成熟也降低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就是抓节能。这个节能不仅要提升排放标准,更重要的是实现油耗的降低。其实,客户也更关注油耗问题,这关系到他们的使用成本。我们正在进行百公里油耗降低到五升的技术开发。同时,还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从降低油耗到实现零油耗。现在江淮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在全国领跑,江淮爱意为电动车目前销量突破 5300 辆。

启动新一轮改革 勇敢破解国企体制难题

李庆文:江淮汽车是一个特殊和典型的现象,从过去的军队企业、国有企业,到现在变革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不改革没有希望,改革是国有企业的根本动力。所以,我很想听你讲讲江淮汽车的改革,因为你对江淮的发展历史最清楚,你了解江淮是怎么一步一步改过来,走过来的。

安进:现在国有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国有企业的机制约束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难以留住人才。国有企业留不住人才,并不是因为企业本身无事可做,也不都是因为企业行政化现象严重。在用人和管理方面,内部竞争性不强是一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收入分配问题。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收入分配由国资委统一管辖,各层级工资标准划分得非常清晰,就个人而言,不可能实现突破。所以,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国有企业通过几年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合资民营企业的高薪诱惑下流失掉了。说到底,国企改革最现实的改革就是用人和分配的改革。有人说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是资本结构层面的改革,当然也不错,但我认为企业内部的改革尤为重要。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改变了经营体系的收入模式。首先,我们把经营体系进行细化。拿研发和营销来说,尽可能缩小到一个具体的项目和经营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以预算为抓手,每年都会做一个清晰的可行性预算,把这个预算分解到各个项目团队或经营体。任何一个项目一旦开始,就会制定项目的预算节点和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内完成了任务就进行相应的奖励。如果项目组节约了费用,这笔节约的费用也按一定比例归项目组所有。研发的成果在市场受欢迎,还要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进行奖励,评先评优就在有业绩的团队中选拔。

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名利双收。去年,在这项改革的推动下,员工的收入有了很大变化,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收入超过五六十万元的已经大有人在。

另外一项改革就是让管理骨干持股,让企业效益和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有效益大家共同受益,有风险大家共同承担。这就是大力推进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现在这两项改革都基本上完成了。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企业能够把领导团队和骨干团队紧紧凝聚在一起,和企业效益挂钩,让员工的收入和绩效挂钩。

在这个基础上,江淮汽车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内部改革。比如,我们还想尝试进行业绩和股票的挂钩等。

通过一步步的改革,我们会有更多的工具和办法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通过改革的推行,我们去年收获的不仅有发展的成果,还有企业效益的攀升。员工收入普遍提高,相应地,对企业的责任感也随之提高。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良性运转下去,在研发费用、利润、员工收入同步上升的情况下,再干五年,一定会是不一样的江淮汽车,一定是一个肌肉丰满的江淮汽车。

李庆文:你们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很正确,企业和员工互相注入血液,血液循环起来企业才能运转,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耐住寂寞 敢于亮剑 自主品牌必须向上走

李庆文:从江淮的战略调整,到江淮的国企改革,我感觉到,你们是一批实干家,不盲目追求数量、规模,秉承的是踏踏实实干事的原则,而且别人看得到的要干,别人看不到的也要埋头苦干。

安进:是这样。我认为,自主品牌要进步,不要总是纠结于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也不要总是纠结于规模。我们过去的发展就像是拉弹簧,拉伸得太快了,现在我们或许需要压一压。所以,江淮做轿车已经不那么着急了,无论干什么,干好才最重要。未来我们也不怕市场增长放缓,就算没有增长,我们只要练好内功,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质量,不断更新换代,也会有很好的市场。

其实,这几年自主品牌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平均价格上涨了 5000 元,这说明尽管自主品牌占有率下降,但自主品牌的价值却是向上走的。

我认为,在这个时期,自主品牌一定要向上走。因为,自主品牌只有不断地开发高档产品,才能承载更多的高档技术,企业才能掌握更多的高档技术。所以,我们现在是咬紧牙关地干,一定要往上走。尽管我们还技不如人,但也要勇敢亮剑,倒退和示弱就没有出路。

中国的汽车产业未来必然朝着节能化、电子化、智能化、高档化的方向发展。自主品牌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向上走,权衡好数量和质量、数量和效益的关系,在效益提升的前提下推动企业更好发展。因为,企业只有有了效益,才能循环起来。所以,企业一定要赚钱,对于江淮来说,通俗地讲,就是“双发”,企业发展,职工发钱。

李庆文:是,企业有了资本才能循环,没有资本很难转起来。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转不动就完了。所以,企业要平衡好这个关系。

订阅联系人:孙先生 15010368835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瑞风
瑞风
指导价:10.58-16.38万元
2.0L 2.0T 2.4L 2.8T
手动

最热促销

  • 4S店
  • 综合店
  • 港口店
北京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10.58-16.38
MPV
2.0L 2.0T 2.4L 2.8T
手动

外观

内饰

本文相关品牌车系

趣图推荐

二手车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