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撞出来的“真相”?为何矛头全指比亚迪?

2021年07月27日 17:40:01
分享到:
来源:敢动派

“北汽终于不再挨喷了!”相信各位最近都被一条视频刷了屏——国内某汽车垂直类网站的著名“吃瓜”节目《XX试验场》2021年7月24日发布的第九期节目中,比亚迪汉EV与极狐阿尔法S在节目常规高速对撞测试后,表现得大相径庭,甚至根据节目片段显示,比亚迪汉EV在碰撞试验后48小时尚未进行拆解分析时,从底盘处突然起火!

碰撞实验后48小时,车辆底盘处突然起火

众所周知,比亚迪汉EV是一款被全社会寄予厚望的纯电动汽车,甚至很多人愿意为购买比亚迪汉EV放弃得来不易的特斯拉Model 3购车名额。而比亚迪汉EV恰恰又是首款比亚迪装备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整车产品,被比亚迪赋予了对抗三元锂电池的重任。

被寄予厚望的比亚迪汉EV

这样一款肩负重任的战略车型,在碰撞测试中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比亚迪汉EV这种参数很好,实战失利的测试结果呢?

刀片电池祸起萧墙?

对于刀片电池,比亚迪声称这是业内首款采用针刺试验作为企业标准生产的汽车动力电池。如电池可通过这一检测标准,则可以证明此款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扰业内很长时间的电池单体内部短路问题。此前,因为动力电池单体内部短路造成的车辆自燃事件并不在少数。

其他品牌动力电池由于内部短路发生爆燃后情况

在此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内部短路?电池单体的内部结构除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外,还有一层隔膜防止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解液发生反应。而这种电池单体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即为内部短路,成因往往源于外力撞击破坏隔膜,或电化学反应后电解液活性降低锂盐溶液(即锂电池电解液)中形成刺状固体沉淀“枝晶”(因其结晶形状酷似树枝而得名)刺破隔膜造成。按比亚迪的针刺实验显示,这种内部短路应该基本可以被避免。

刀片电池首要卖点就是通过针刺测试

此外,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刀片电池还搭载了相较于风冷更加令人放心的液冷系统,热管理系统十分高效,面板式液冷系统与直列式排布的电池单体都是业内首创的有助于散热的设计。另外,纵使上述所有主动热管理系统失效造成电池整体(业内称为电池包或Pack)热失控后,还有熔断器(相当于保险丝或空气开关的作用)保护,同时隔烟通道将迅速排除烟雾,减缓热量聚集。最后一重保障则是一体化的电芯与电池包(Pack)——这种一体化结构将大幅度加强整个电池的抗冲击强度,故比亚迪才将满载总重46吨的重卡作为刀片电池的碾压实验用车,并在国内多家媒体同仁的见证下成功通过实验。

刀片电池甚至通过了总重46吨的重卡碾压测试

关于火灾成因的种种猜想

上文书咱们曾经说过,《XX试验场》向来是大家“吃瓜”之地,此前奔驰宝马对撞、五菱宏光MINI EV与“老头乐”对撞的实验都令大家“津津乐道”。此次比亚迪汉EV在实验后起火,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有些网友甚至“眼尖”地发现实验用比亚迪汉EV的车内地板上有两个洞。以至于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

此前公众在该节目中喜闻乐见的真·老头乐与五菱宏光MINI EV对撞实验

首先,这辆实验用的比亚迪汉EV,据节目主持人介绍,这两辆车都是在做完对撞实验后,在相同环境中静置48小时。此时比亚迪汉EV的底盘处突然闪现火光,随即场地内工作人员赶来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车辆完全烧毁。

完全烧毁的比亚迪汉EV

其次,该主持人介绍,比亚迪汉EV失火后,“经消防认定为电瓶电器线路故障导致”。这种特别不严谨的说法似乎表面上说得过去,但事实上该节目并未以任何形式公布任何消防相关部门出具的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一些经历过车辆自燃的朋友们可能在处理事故后,都要到属地消防部门开具这份认定书,但这并不意味着消防部门可以在新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盖棺定论——这句话中的“电瓶”也并不十分严谨,并未指出究竟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起火还是启动用12V铅酸电池起火。

视频中对于火灾原因模糊的解释

对此,我们也第一时间咨询了相关电动汽车业内专家。专家的意见是,目前大多数厂商都采用内燃机防冻液作为动力电池的冷却液使用,而普通防冻液是有一定导电性的。第二,按目前我国现行碰撞标准,实验结果仅对车辆碰撞发生后短时间内情况做出评估,但事实上一些电动汽车由于碰撞后动力电池包由于变形造成内部短路,可能在碰撞数小时或数十小时后发生电池的爆燃。另一种情况则是低压电路由于碰撞后移动车辆等原因造成其短路,从而引燃内饰中某些易燃材料,这在此前的碰撞实验中也是会发生的。但从视频中监控录像部分可见,车辆起火部位不是前舱,也不是内饰部分,而是底盘处,所以第三种情况可以排除。

更令人捧腹的是各路键盘侠,直接在懂车帝网站及APP该条视频下方直接评论关于视频中体现比亚迪汉EV主驾驶车门及覆盖A柱的车身焊接覆盖件在碰撞中脱焊的情况,竟然把迎宾踏板固定孔看做是测试者为了降低车身强度故意为之。同时这些键盘侠按上文小编提及的“消防说法”编造出了12V铅酸启动电瓶起火之说。如果您有救援与汽修经验,就会明白,铅酸电瓶一直以来用于各种柴汽油机启动电源的原因——安全!它的热冗余非常大,同时能量密度非常低,甚至有些时候为了激活一定程度上电量不足的铅酸电瓶,可以采用短时间短接铅酸电瓶正负极的方法利用电瓶内的剩余电量启动发动机。甚至铅酸电瓶可以充当电焊机,短时间内大电流短接放电也未见起火。

某些大神拿铅酸电瓶充当电焊机,长时间短路也未见铅酸电瓶起火

“康康”比亚迪怎么说?

最终,7月25日,比亚迪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声明。从声明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信息:1.比亚迪怀疑实验用比亚迪汉EV的防冻液(电池冷却液)被人“掉包”,从不导电的物质变为导电的物质;2.该节目中碰撞实验方法不标准,比亚迪汉EV已通过C-NCAP和中保研双重测试,皆取得业内较高标准——C-NCAP得分五星,中保研测试中除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得分为最低的P外,其余项均为最高分G。

千万别说哥们断章取义,都贴出来大家自己参考

关于冷却液的相关问题,我们也咨询了比亚迪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电机、电池的冷却液是不一样的”、“电池是单独的冷却液,不导电”的答复。由此看来,比亚迪在汉EV的选材上即考虑到碰撞后的安全性,而且电机、电池工作温度不同,自然要考虑到冷却液的温度容限。显然在制造电动汽车方面,比亚迪已经拥有一定深度的经验积累,安全性的考虑肯定是在线的。并且众所周知,电池包的外壳、线路均为抗冲击且防水的材质,即使整车碰撞后,电池整体及单体正负极材料接触外界导电物质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那么最终比亚迪汉EV碰撞试验后24小时即告自燃,且在及时扑救的情况下完全烧毁,就显得扑朔迷离了。

小编咨询比亚迪工作人员相关问题

比亚迪汉EV防冻液(冷却液)在说明书中的图示中标注了两种颜色

但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碰撞标准如同法律规定一样,都是在相应领域对个体的入门要求,若想满足实际需求,还需要企业做得更好。尤其是承载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的汽车产品,更应如此。即便如此,该节目的实验方法也不乏一定的缺陷。例如,为了防火,他们事前准备了两个可容纳下两辆试验用车的铁质水池,但锂电池起火不能用水浸灭,只能用水降温。特斯拉在某分指导电动汽车起火后扑灭工作的文件中甚至表示,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起火后24小时持续扑救才能完全扑灭。锂离子在电解液中保持游离态,锂的相对原子质量要远低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且锂的金属活泼性和钠类似,遇水将剧烈燃烧——这就造成了将失火后的整车投入铁制水池中,火势将远比预想的难以预测。不仅如此,碰撞后起火车辆未能保证完全断电,在可能存在的300V以上的高压直流电环境下进行吊装作业,对于现场所有人的生命安全来说,都将受到严峻考验。

节目现场不甚专业的测试安全保障设备

写在最后

在本文最后,奉劝各位吃瓜群众,理性吃瓜,理性看待汽车工业进步的每一步。在真相查明前,可以评论,但不要下结论,更不要“车身”攻击,一切都要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小编相信,已形成社会热点的该事件,首善之地的京城主管部门不会坐视不管——消防、市场监督、甚至交警等部门一定会联动查明事件真相,还公众、车企、节目出品方一个公正。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本事件中的两枚“大瓜”——1.实验用的比亚迪汉的电池冷却液是否被换为具有导电性的?2.刀片电池的可靠性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但在碰撞后一段时间内会不会出现新的情况?这两点则是我们围观这一事件需要注意的。

敢动派也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并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此事的最新进展,敬请关注!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