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随着一大波造车新势力败下阵来,理所应当会劝退想要入局造车的后来者,然而,不仅没有劝退,反而是前仆后继。
今年以来,许多领域的跨界玩家开始挤进汽车圈,包括百度、小米、华为、360等。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轻橙时代宣布入局造车,再加上此前地产大亨恒大和宝能,以及酿酒的五粮液,从消费电子到地产再到白酒,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企业都盯上了汽车这块肥肉。
而就在最近,一个造电动两轮的也要挤进来造四轮。
定名“自游家”
首款产品明年9月交付
近日,前华为高管、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造车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
12月15日,李一男正式向外界官宣造车新进展,牛创新能源的英文品牌名为“NIUTRON”,中文品牌为自游家,并宣布首款产品自游家NV将于2022年上半年上市并接受预订,同年9月启动交付。在渠道方面,自游家将采用直营模式,但并未透露具体规划。
根据官方描述,NIUTRON象征探索世界的精神,品牌内核倡导探索、精进、愉悦,中文名命名为“自游家”,希望为用户提供自在驾驭、游刃有余的出行体验。
目前,自游家汽车已完成A轮融资,共融得5亿美元,尚无启动下一轮融资的计划。不过,造车是一件很烧钱的事,对于自游家汽车而言,接下来面临产线改造、产品研发,以及直营店开设等一系列需要大把花钱的地方。
事实上,今年年初便有消息称,小牛电动将通过收购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厂的方式跨界造车,这一消息很快被小牛电动官方否认。据知情人士透露,收购虽然没谈成,但李一男与北汽新能源确实就收购一事展开过谈判。最终,他选择了距离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厂30多公里的大乘汽车工厂。据牛创新能源内部人士透露,该工厂并未全部收购大乘汽车工厂,电池包车间除外。
而这一次,也是李一男在继小牛电动上市后的再次创业。
另起炉灶押注造车
能否复制电动两轮的成功?
2015年,李一男创业成立牛电科技,在当时爱玛、雅迪等一众名宿的压力下成为市场黑马,四年后登陆纳斯达克。
小牛电动车为何能脱颖而出?或许是外观、功能上有一定的独特之处,又或许是互联网思维。2015年,参照数码产品的模式,小牛推出了国内首个电动车保障服务“牛油保”;2017年,小牛在国内开设共440家体验店、专卖店,手把手建立属于自己的高标准销售渠道,2018年更是推出了NIU Care,开启了全方位品牌售后的时代。
比如在电动车千篇一律、“不精致”的时候,小牛就跳出了电动车的思维,推出了“漂亮的不像实力派”的小牛NQi。凭借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设计,小牛在京东众筹获得7200万支持,刷新了国内产品众筹记录,同年10月更是取得了单日销售额破亿的好成绩。
毫无疑问,小牛电动车是成功的,那么电动两轮的成功又能否复制到四轮上?
一个两轮车,一个四轮车,关于小牛电动车和牛创新能源之间的关系,李一男坚定表示,两家公司是完全分开的,品牌不一样,品类也不一样,没啥经验可以借鉴。“两者之间差的不是两个数量级,而是三个数量级,所以我也想借,但实在借不过来。”
除了两座工厂都在常州、创始人是同一个之外,目前来看牛创新能源完全另起炉灶。只不过相比造电动两轮车,电动汽车的难度可想而知,除了造车,还需要资金、人才、运营、服务等一系列支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往往一个小小的环节没做好,便很容易造成全盘皆输。
虽然李一男被外界称之为“技术天才”,但在造车的这条赛道上,哪一个不是行业精英,恒大集团的许家印、小米公司的雷军等等,牛人造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相比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李一男入局造车显得有点晚,当然,来得晚也不能说明什么,正所谓好饭不怕晚,只不过要想立足就要付出得比别人更多。
数据显示,今年11月,小鹏、理想、蔚来、哪吒四家造车新势力销量纷纷破万。1-11月份,上述四家车企累计销量分别为82155辆、76404辆、80940辆、59547辆。从销量来看,四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已经形成先发优势。同期,传统车企推出的智能高端电动车品牌量产车也开始上市,鏖战市场。
就连曾多次“炮轰”电动车的丰田章男,在近日举办的丰田电动车战略发布会上,也宣布在2030年前投入350亿美元进行电动车的研究,并在此之前将推出30款电动汽车,雷克萨斯品牌也将全面转型为纯电品牌。
再加上今年汽车行业迎来小米、百度、360等一众跨界玩家。未来,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非同一般。
在这种背景下,押注资金与技术密集的汽车行业,面对新老造车新势力,作为后来者,自游家要想在新能源赛道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玩命”奔跑。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