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大众收购华为ADS,是个共赢的好选择

2022年02月18日 23:21:01
分享到:
来源:AutoLab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并购

文/白杨

今天最轰动的新闻,一定是德媒《Manger Magazin》爆出的大众洽谈收购华为自动驾驶团队,虽然截止目前大众和华为都未回复该信息的真假,但很多媒体都开始急着站出来帮华为“辟谣”来。

这则信息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大众收购华为自动驾驶团队可能么?

我认为极有可能,而且这笔交易能达成,对双方都是互利共赢的好选择。

收购涉及哪些信息?

外媒释放的信息包括,大众和华为高层已经展开几轮的谈判,有意用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提及的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并非是整个华为车BU(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因此“华为放弃自动驾驶研发”,或“华为放弃HI战略”这样的推论基本不具备可信度。

根据现有信息显示,大众收购的标的极有可能是隶属于华为车BU的ADS团队。华为车BU目前约有员工5000多人,部分员工也同时挂职在华为云、华为数字能源等其他主体,因此车BU更像是集团内部整合的一个庞大项目部。

华为车BU下设智能驾驶产品部、智能座舱产品部、MDC产品部、华为车云服务部等多个业务部门。此次涉及的ADS团队主要负责技术实现,包括传感器标定、感知和归空算法算法调优、算法模型训练等任务,是实现Door to Door功能落地的核心团队。

ADS算法团队目前约1000人左右(2021年4月信息),分为感知、预测、规控三个团队,每个团队约200-300人。ADS部门前负责人是苏箐,自2021年WAIC期间发表不当言论被内部停职后,该团队由原CBG CTO卞红林接任。

大众对华为ADS团队的收购目前还无更多信息对外释放,但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众收购华为ADS团队,还是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对双方而言,都是当下共赢的选择。

不过比起收购,《每日汽车观察》认为合资可能会是更好的形式,因为辅助驾驶研发是系统性工程,华为能做好,跟它能够协调华为云、华为MDC等业务有很大关系,合资可以更方便获得华为车BU的支持。

10多亿欧元大买卖对大众而言划算么?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多起车企对自动驾驶团队的收购案,且成本基本都在10亿美元以上的级别。例如GM收购Cruise,福特收购Argo,Aurora收购Uber的ATG团队等,金额都超过了10亿美元。

华为ADS是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头部团队,从今年年初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量产版ADS系统的体验来看,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表现已经优于现阶段能体验到的所有系统。

而且相较于其他车企收购的自动驾驶公司,华为ADS团队拥有更丰富量产落地开发经验,这在整个自动驾驶领域,都是非常稀缺的标的。

即便是和大众德国本土的开发团队相比,华为ADS团队也是更能打的。自动驾驶开发中实战经验非常重要,中国道路环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海外市场所无法比拟的,打个比方,华为ADS就如同明朝的关宁铁骑,宋朝的西军,以战养战才能骁勇善战。

此外,大众早前也已经和华为车BU有研发合作,奥迪的国产车型预计将搭载ADS的辅助驾驶系统。如果收购或组建合资公司,将进一步帮助大众将ADS辅助驾驶能力拓展到旗下更多品牌更多车型。

目前大众在中国,不论是“启迪未来”的奥迪,还是寄予厚望的ID系列,在智能驾驶的表现上都并不出色,和中国市场领先的蔚来、小鹏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国内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期待,体验的阈值,已经远超北美和欧洲的消费者,让中国市场来引导全球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且由于数据安全问题较为敏感,智能驾驶研发对因地制宜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在中国组建数据中心和研发中心是摆在所有跨国车企面前的必选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车企而言,要么收购一只成熟的开发团队,要么选择和Momenta等领先的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基本不存在第三条路可以走。

所以,不论是斥巨资收购华为ADS团队,还是和华为车BU构建合资公司,都是大众这个车圈巨头,能够不失巨头偶像包袱,拿到汽车行业下个时代入场券最“优雅”的机会。

华为和ADS也需要优雅地分手

部分人听到苏箐团队要加入大众消息,都振臂疾呼喊话华为不能卖,搞地跟苏箐是国宝大熊猫一样,不能让中国的骄傲流落外资去受苦。

但事实上,对华为而言,出售ADS团队在当下也是一个好的选择,这避免了“卸磨杀驴”的尴尬,同时又能帮助组织精简到符合到现有业务需求的规模,还能回血一笔100多亿人民币的收入,是共赢的选择。

为了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头部位置,华为的投入可谓不惜一切代价,ADS仅算法团队就有1000人以上,整个ADS约有2000人(2021年4月信息)。

而实现自动驾驶是系统性工程,除了ADS团队外,还有MDC团队对硬件的开发,华为云团队对数据清洗分拣标注等工作的支持,高精地图团队对地图的采集等。

华为车BU能抢跑Door to Door辅助驾驶功能,背后靠的是无数顶级“算力”的大脑级联起来,加速了技术的成熟过程。

现阶段ADS的任务基本已经完成了,通过体验来看,ADS辅助驾驶系统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后续制约ADS系统功能拓展的因素已经不在是研发问题,而是法规问题。

首先是泛化能力,ADS必须在高精地图覆盖的区域内激活,只要有高精地图,就能保证系统具备较完整的体验。按照此前功能规划,在无高精地图覆盖的区域,可通过众包高精地图方案来实现自构图。

但滴滴事件之后,国内对高精地图采集和发布的控制只会越来越强,众包高精地图路线希望渺茫。这意味着,ADS在泛化能力上,可发挥的空间很有限。

其次是功能拓展上,ADS已经完成了了AVP、城市Pilot、高速Pilot功能的开发与落地验证,而泊车、城市、高速三大场景的辅助驾驶功能落地,已经差不多到了现阶段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想象力的天花板,功能拓展可发挥的空间也很有限。

最后是技术突破上,想从辅助驾驶跃迁到自动驾驶,先不说法规还在纠结中,在技术实现上,也是投入产出比极低,实现难度巨大,最少近3年看来,都可能会是个研发无底洞。

总结而言,这就如同是洗车,刚开始洗的时候,前景巨大,可以不惜成本,用水桶去泼水,投入越大洗的越快。而到了全车都被水冲过一遍的时候,就需要切小盆和抹布重点突击“精益洗车”了。

毫无疑问,2000人团队的ADS已经走完了需要“大力出奇迹”的前半程,功能已经有了大的基础,能力也已经转化为了方法论,后续的迭代优化需要的是更可持续的团队配置。例如特斯拉Autopilot团队规模,也仅仅300人左右(2021年7月数据)。

比起“卸磨杀驴”,将ADS团队转让或以合资的形式注入新的主体,对华为何ADS员工而言都是很好的选择。

此外,担心华为重要资产流失的小伙伴,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用句俗话,你可以永远相信华为的研发团队构建能力。毕竟不论是团队氛围,还是全员持股的重金激励,出售ADS团队对华为车BU而言,并不会是元气大伤。

况且,ADS团队大概率只是部分团队转到大众体系。而且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管理制度成熟的企业,这些年的研发成果早就内化成了流程和框架,在一套完整的架构下继续推进研发迭代,算不上难题。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并购

这场并购让我想起了华为和思科的往事,当年思科状告华为专利侵权等21项大罪,企图遏制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增长态势。

这场专利仗最终以和解的方式收场,成为华为走向世界的关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另一家美国公司3Com为华为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而作为回报,华为也和3Com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新华三前身)。

华为3Com的合作是共赢的,一家借机走入了中国市场,另一家借着盟友走向了世界。

毫无疑问,华为又一次走到了关键的发展节点上,某霸权对华为5G的制裁,让华为步履艰难。而这场危机中,德国一直是对华为支持最多,也是华为最为感激的盟友。

华为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自己不造车,很大原因是因为德国是华为5G坚定的盟友,而汽车工业是德国的核心产业,因此华为绝不涉足整车制造,和德国盟友直接竞争。

或许“华为3Com”的往事,会再次上演,而这一次或许又将为华为争取一步胜负手。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