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大鹏
编辑 |王鑫
3月16日,一则由汽车产经披露出的“代工升级加严”的消息悄然流传。该消息称,工信部日前邀请部分车企进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变化是,代工政策将由过去的单一资质要求变为双资质要求,暨不仅代工企业需要有生产资质,委托方也要有。据悉,该项政策或将在近期正式对外公布。
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车企之间存在代工行为并不陌生。真正向消费者普及代工概念的还是蔚来汽车。在2017年12月16日,蔚来汽车首款量产SUV-ES8正式上市,在这场发布会上,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坦言,蔚来汽车选择与江淮合作代工,并且强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代工,而是蔚来全面介入生产的代工。
外界很好理解蔚来汽车选择江淮汽车进行代工,因为蔚来本身缺少生产资质。此后的小鹏汽车依托海马汽车代工、理想汽车依托力帆汽车代工等均是这一模式的体现。
随车车企代工模式的普遍化,2018年12月,工信部正式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其中的第二十八条写道:“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研发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工信部将代工纳入《管理办法》,这就等于官方正式为“代工”生产的合法性正名。从而打通车企之间的产品准入通道,盘活闲置产能。
时隔两年之后,2020年7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其中删除了原《准入规定》的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这在分析人士看来,无疑是进一步放开车企代工的条件限制。
如今网传车企代工条件加严门槛提高,无疑是与工信部此前的政策开放相违背,这让外界感到疑惑。对此汽车预言家连线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他表示,目前中汽协尚未听到工信部有关代工政策加严的消息,对此中汽协将密切关注。同时叶盛基认为,如果真如网传消息所言,他认为这也是根据目前市场发展情况所进行相应调整。
去年9月,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曾对外表示,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根据天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注册数量已经超过200家,其中有150家是在2018年至2020年之间注册完成,也就说是在工信部降低准入门槛期间注册的。
与车企主体数量蓬勃发展相比,市场终端方面却 不尽人 意。其中市场过半销量集中在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以及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蔚来、小鹏等少数头部几家车企。有些造车新势力品牌的销量表现仅百余台,或者根本没有上榜。这样的车企存在无疑是造成资源浪费。
另外,叶盛基认为如果这项政策是真的,也应该充分考虑细节情况,比如此前的车企主体是否在执行范畴之内,还是做好新事新办。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去斟酌商定。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汽车分析人士告诉汽车预言家,目前关于车企代工政策加强的传言只是一家之言。此外,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为汽车总体量的2.6%,也就是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上将仍处于成长阶段。而传言代工政策收紧这不仅与工信部此前的两度放宽代工政策精神相违背,同时也与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成长环境不相符。因此他认为这项政策不确定的成分居多。
对此,叶盛基表示,目前来看种种猜测均有合理之处,不过还是要以政策真正出台为准。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