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赵英专栏】从俄乌之战看汽车产业

2022年06月15日 10:18: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俄乌之战使我们体会到汽车产业对国家安全来说,具有战略意义。汽车产业链的完整、坚韧,在应对危机时战略意义更加凸显。

作者丨赵英

编辑丨大华

出品丨汽车人传媒

俄乌之战开打百余天,每天在电视上看那些枪林弹雨、炮火硝烟的场面,再一次感到这场战争对世界的强烈冲击。

俄乌之战,打到现在,已是二战以来极为惨烈、极为复杂、涉及范围极广、规模极大、影响极大的战争之一,值得认真观察与思考。

俄乌之战实际是俄罗斯武装体系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武装体系的对撞。

俄罗斯武装体系是二战结束后,在几十年冷战对峙中积累起来的成果。到了俄罗斯时代,普京非对称地发展军备,在某些领域继续保持了对美国的优势(例如,高超声速武器),但总体上处于下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基本上是以高技术装备武装起来的军事力量。俄乌之战,就是两大高技术武装体系的全面对抗。

有人认为,现在是俄乌在打一场二战乃至一战形态的传统战争,那是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支持双方装甲战、炮战的,已经是太空中的卫星侦察、通讯体系,是巡飞弹、无人机,是精准侦察炮兵位置的雷达,是各种导弹(从精准打击高价值目标的战术导弹到专门打击飞机、坦克的导弹)。

不过双方军事力量的底层是步兵。正因为如此,乌克兰军队才能在美国天空、网络等高技术体系支持下,以非对称战争方式,对抗庞大的俄罗斯军队。

实际上作为体系,西方军事联盟早已接入参战了,只不过战场上大量损耗的是乌克兰士兵(西方军人也以顾问、雇佣兵身份参战了)。

笔者在电视上观看俄乌之战的新闻画面,自然而然地聚焦到熟悉的汽车产业上。看到庞大的汽车运输队、呼啸的车载巨炮,产生了与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相关的联想,写出来供各位思考。

第一,尽管双方是依托于军事高技术体系的对决,但战场上的基础装备要素仍然是汽车、装甲车、坦克、火炮、飞机。只不过这些兵器在卫星、雷达、网络、新型战术导弹、制导炮弹支持下,发挥作用更加精准、厉害了(尽管传统兵器也价格高昂)。

尽管双方依托于高技术的武装体系,但其底层依旧是以汽车、装甲车、坦克、火炮、飞机为主的机械产品。只不过这些机械产品做了智能化扩展、技术水平极大提高,技战术性能有极大改变。

从这个视角看,汽车产业、汽车产品仍然是数字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战略性产业、战略性产品。

第二,从双方军队作战、行军、后勤补给看,各类军用汽车仍然是部队赖以运转的主体。

平时,需要维持相当规模的军车(以及军民两用汽车)的生产、研发规模;战时,除平时的生产、研发规模开足马力外,还要具有足够的动员、转产能力。

战争初期,打的是军队当时装备的武器;战争延长到三个月以上,打的是库存储备;战争延长到六个月以上,打的是战争能力动员。当下,俄罗斯已处于初步动员状态了。

从俄乌之战看,规模巨大的现代战争中,汽车及相关产品(军用装备平台)的战损数量是相当大的,必须有足够规模的、军民融合的动员、扩大生产的能力储备。

从这一视角看,我对乌克兰的战略态势不乐观。乌克兰的军备基础已经基本摧毁殆尽。依靠西方外来的军备,从弹药、维修等角度看,非常困难。来自不同国家的装备、技术标准不同,依赖的后勤支持不同,难以高效、持久地投入战争。

第三,俄乌之战显示出,当代军备体系中,随着高技术军备的进展,汽车在军备体系中的渗透率持续扩大。

汽车除用作物资、人员运输工具外,各种主战装备,也越来越依托军用汽车底盘。例如,各种车载火炮、各种战术导弹、各种防空反导体系,以及各种网络战、电子战体系等等。

军用汽车平台得到广泛运用,军用专用车、改装车种类繁多。俄罗斯军队在维持部队进攻中的野餐时,普遍装备了野战炊事车,车上烤面包的场景颇有意思。

汽车作为平台,在军备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并且在军用需求刺激下,在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原材料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高技术在军用汽车平台上得到了应用,进而对整个汽车产业产生影响。

第四,从俄罗斯军队行军、作战看,俄罗斯坦克、车辆尽管损失严重,但仍能够及时得到补充。俄罗斯军队的机动性未受太大影响。

俄罗斯在苏联瓦解后,推行失败的“休克疗法”过程中,工业体系被瓦解,国有企业大量被寡头、跨国公司收购、解散。俄乌之战爆发后,西方跨国公司迅速从俄罗斯撤退,汽车企业尤其如此,俄罗斯轿车生产、消费受到极大影响。

但俄罗斯军车的供应、维修仍能够基本保证,说明俄罗斯在军车的研发生产方面仍维持了必要的力量,体系仍相对完整。俄罗斯汽车产业在军用车辆(包括相关的专用车)领域,生产研发的产业链相对独立、完整。

俄乌之战使我们体会到汽车产业对国家安全来说,具有战略意义。汽车产业链的完整、坚韧,在应对危机时战略意义更加凸显。汽车产业发展依托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必须得到可靠保障。

第五,俄乌之战昭示我们,尽管当今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化革命如火如荼,但在军车及相关的商用车(尤其是军民两用车)领域仍有待探索和实践。

从战时部队行动的能源保障及战场环境看,传统燃油车的新能源变革,尚需时日,尚需探索。传统燃油车领域,尤其是军车领域,智能化变革的进展,应当快于新能源变革。

对于现在既生产燃油车,又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厂家来说,俄乌之战的启示是:逐步退出燃油车的顺序大致为——轿车、商用车、军民两用商用车、军车。

军车在考虑能源变革时,既要考虑本国能源供应体系,又要考虑国际(尤其是周边国家)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要充分考虑能源供应的便利与可靠。

军车如何转型,既是企业的事情,更是政府的事情。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将来是否要适当地在军民两用基础上,适当保留一些燃油军车的生产能力,兹事体大。

最后,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幕颇耐人寻味,乌克兰军队在燃油库存被摧毁的情况下,竟然不得不倚靠中国快递小哥的那种电动车。

军车如何适应新能源变革,的确是一个复杂问题。这是我认真看电视上的俄乌之战,产生的一些零碎想法,希望能够引起关注。

晚上继续看电视吧。【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