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为什么国外没有“新势力汽车”?

2022年12月01日 21:49: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扒一扒

最善于造车的欧美日韩,为什么造不了“新势力”汽车?

过去5年,新势力似乎成为了中国乘用车市场上的主旋律,号称为人民造车的全新汽车品牌多了起来,UC、汽车之家、易车、360等投资人纷纷化身“汽车工匠”,入局乘用车市场造车。

新势力,只是科技公司下海造车的一个噱头。

必须要有故事可以讲,才能够在造车门槛降低的乘用车市场中说服更多的用户群体,中国乘用车市场入局门槛一直都比较高。

燃油车时代,只有国有企业以及一部分企业能够造车,门槛可以说非常高。

民营企业想要在燃油车市场中造车,难度非常大,长城吉利这种早期就落地的企业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造车资质,比亚迪众泰这种是通过收购其它企业获得造车资质的。

但电动化时代,所有人都可以来造车,只要你有投资和规划,就可以批准造车。

门槛极高地乘用车市场突然放开,让很多互联网企业转行造车,相比于传统企业,他们能讲的故事,就是全新的、具有势力的新一批企业。

他们自称自己是“新势力”。

但新势力造车企业基本上也就代表着“没啥实力”,连个造工厂的钱都没有,造增程的理想汽车买了力帆一部分资质,蔚来则和江淮签了代工合同,小鹏早期还跑到郑州,找到海马汽车代工。

连个生产基地都没有,说明新势力早期是又没钱、又没人,还没有基础设施。

当然现在的新势力也不好过,蔚来、小鹏等企业还没有从亏损的局面中走出来,当然,造车不是一个非常轻松的事情,密集型投资、持续性研发的产业,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回报率。

造车,在全球市场中都只能是再为普通不过的产业。

欧洲产业已经在“去汽车化”,尤其是英国、法国汽车产业,基本上已经抛售完毕,汽车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产业,制造汽车的成本、精力、投入太高,但回报又太少。

美国也在往高端产业发展,福特、通用这种产业在过去10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因为已经进入到平稳发展期,最近比较火的特斯拉拼的也是芯片、数据、自动驾驶,产业进行了完美升级。

日本是一个非常拼汽车的产业,是因为丰田本田日产几家汽车制造商就有超4000万的燃油车销量(包括摩托车),他们保留一部分本土研发、设计、生产基地,更多的是把制造向全球转移。

造车这门生意苦哈哈,全球制造商已经认清楚了传统制造业的心酸,再加上欧洲、美国、日本这种基础制造业优秀的地区,对产业的发展与要求比较理性,后来者造车基本不可能,因为需要投入的太多。

国内市场之所以有新势力,是因为我们的乘用车市场在电动化的发展路径下放开了,一些人找到了新势力发展的噱头,一方面能够在股市中找到故事可以讲,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让互联网生意落地。

毕竟,电动化的确是一个好机会。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