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2023关于蔚来,李斌准备先裁掉谁?

2023年01月28日 17:37:02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新年新气象的同时,新年也要有新动作,今年众多企业的主旋律是调整与优化,汽车领域里哪儿是重灾区?

春节假期结束,很多公司已经正式开工。很显然,今年各个业态都会非常卷,2023年政策上的主基调已定,就是搞经济。公司层级行为,自然是要匹配大方向的。

世界,在经历了3年非常规发展后,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而按照老样子做优化和调整,等于没有大的创新,然后等于与时代的脱节概率会越来越大。

头部企业们对2023年的发展进行新优化,幅度远比往年更大,关于“大”有如下一组信息可供参考:

2022年年末,小米被传裁员15%左右,估算为6000人。有小米内部人士表示,裁员存在,比例不实;

2023年年初,字节被传整体优化规模10%,裁员人数超过1万,DAU日活增长不及预期是主因;

2022年年末,马化腾表示,腾讯内部贪腐触目惊心,进入2023年至今,已通报辞退百余人;

2023年年初,李彦宏对内表示,腾讯有的问题百度也有,此事之后至今,百度IDG智能驾驶事业群裁员,无年终奖。

往年,头部互联网企业在新年伊始都会快速的进行人员调整,而从今年的变化来看,幅度和力度都远远更大。而同时,汽车版块的同类消息也频频传出,互联网造车的思维,与互联网公司保持了高度协同。

2023年开年,李斌对内发表全员信,列出8项不足。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将在2023年进行比较大的内部优化,可能会有裁员动作发生。

2023年开年,小鹏汽车传出正在与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进行接触,可能成为小鹏新CEO。之后,小鹏官方进行回应,强调何小鹏为最高负责人,同时对业内优秀人才加入开放和欢迎。这能够看到小鹏的态度和思维。而如今也有传闻,如果王凤英加入,小鹏将会在很多部门进行40%以上的裁员,这并未被核实。

2023年开年,原小鹏汽车副总裁(后任CEO助理)李鹏程被传将加盟阿维塔任CMO,目前官方尚未有披露。

LOOKAR

架构都在调整,可预见的新一轮裁员?

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据Layoffs.fyi的估计,2020年3到12月,科技行业雇主裁员为8万人,2021年全年裁员人数为1.5万人,而2022年,这一数字相比前一年增长了10倍,达到15万人。

巨量的变化,因为科技股神话的崩盘。在2022年,美股长达20年的科技股利好被按下暂停键,然后开始下滑。奈飞、Meta、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值发生腰斩,以及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值蒸发了近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7亿元。

很多机构和分析师已经对此进行了解释,一是美联储的加息,遏制了科技股的发展,二是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初衷遭遇变动,很多国家的发展策略回调至实体层面。不过,一切还有变数,比如在经历暴跌之后,随着2023年陆续恢复正常,科技股也有望迎来较大幅度的反弹,毕竟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无常。

车企的老板毕竟不能靠运气发展,也因此,他们得让企业发生变化,符合新趋势来走。

好,回到主话题,李斌会不会对蔚来内部真正动手。这件事,要分两面说,因为分析一下他对内所说的8个不足,是否该使用裁员这种方式,犹未可知。

8个不足,已经在网络上流传了一段时间,仅从公开信所说的言论,基本可以总结为低效、管理、业务三个领域遭遇了问题。低效,主要指调整不及时、交付量低于智能电动车整体增速,调整不及时主要指随着供应链和全球化发生大波动,零部件和芯片的应对还有提升空间;交付量则是,蔚来2022年的整体销量数据尚可,但看看特斯拉、哪吒、零跑等后起之秀,它们的增长速率飞快。其实这一段落主要说的是生产体系的问题,关于采购和工厂有明显提升空间,之中的低效部分可被优化。

管理,关于蔚来内部的整个产供销体系,比如新车上市前后的软硬件质量影响口碑、测试车从楼上摔下以及数据被窃取暴露内部体系有一定缺陷,另外2022年整体扩张过快,增加了很多组织和团队,内部沟通效率需要提升。以及,用户满意度的解决问题速度,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

针对管理板块,只看李斌用词的话,管理是要加强的,内部沟通效率是要提升的,都属于相对比较满意,解决办法也都是优化提升。而软硬件质量问题、解决问题速度较慢,只指出了问题,但并未在公开信里给出方案。那,只按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关于车型、技术的质量验证,关于解决用户问题的团队,明显是可以被动的。至于这种动的方法,是通过优化低效团队人员加入,还是其他办法,有待观察。

而业务方面,则是数字管理系统能否支持业务新需求,成为发展瓶颈。实际上,这是工业领域里目前大多数企业存在的问题,也因此,腾讯、阿里、华为等,也都组件了相应团队,主攻为企业搭建数字化底层新工具的研发。

那么,结合上述来看,可以做的猜想如下:生产和采购是有很大优化空间的,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工业4.0慢慢的充分落地,自动化和智能化,让工厂对工人人数的需求有所下降,然后是新增的团队和组织,也有优化空间,他们的流向可以是数字化部门和服务部门。

李斌全员信,浅层来看,是对低效的优化,而深层来看,则是互联网造车模式向成熟运营的转型。而做出这种新动作的,还有它的战友,小鹏汽车。

虽然新CEO还没定,但吉利系营销高管易寒已加盟小鹏,出任副总裁,主管营销和公关。这直接反映出的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多,原本的创始人直管“战时模式”被日常琐事慢慢占满,还是需要调整结构聘请专业人士来进行运营。之前的互联网造车模式,基本上都是一杆子直管,创始人投入的精力会直接决定完成效率和效果。不论从蔚来还是小鹏的新计划里,它们的结构都会变成,几大独立业务群互相配合,朝同一目标来行进。

小鹏的新结构是,战略、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产销、OTA一共5个委员会,职权和工作职责都是比较明确的,而下设的三个产品平台矩阵,则是5个委员会的工作间,最后的效果都会在之中进行融合,然后投向市场。

那,仅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新调整来看,和传统车企结构之间比较明显的差异就是,市场营销+公关这个组织结构被融合,同时数字化层面的东西被单独提取出来,作为一个独立业务板块。人员方面,小鹏汽车已经确定了组织架构即将调整完成,会有少量的员工裁退。而基于对蔚来汽车和李斌多年以来行事风格的判断,他们的动作也可能是如此,毕竟当前的情况远好于之前的“资金链接近断裂,企业接近破产”。

LOOKAR

跨国车企也在下棋,大众这次是先动了

小鹏和蔚来的新变化能说明什么,不太能,但是如果把案例再加入一个特斯拉,那比较明确的规律就出现了,互联网思维+传统造车的结合,当下几家优势企业的表现都是同质化的“把数字提到一个高位,同时优化掉传统模式中值得商榷的脱节部门”。

然后,如今在做同类动作的,还有全球巨头大众汽车。

虽然,赫伯迪斯在2022年夏天下课,虽然大众集团新CEO上任之后就开始新官上任三把火“重新思考智能电动车战略、延期、考虑关停工厂”,但随着进入2023年,之前烧掉了大量超额预算,并且实际落地结果很差导致多款知名车型(大众ID.3、第八代高尔夫、保时捷Macan EV等)推迟上市的软件部门CARIAD,其发展计划却依然得到了保留。

CARIAD负责人Dirk Hilgenberg是,已经完成了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下令进行的战略评估,计划逐步为未来汽车建立统一的软件架构。以及,不准备裁员。不过发展模式从之前的一刀切到底,快速推出VW.OS完成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突出,这种齐头并进的模式,切换成了三级跳的递进模式。

换言之,德国的这家全球汽车巨头经过思考之后,认定确实要把数字+电动车提到一个绝对高的领域,否则会失去竞争力。而与其产生鲜明对比的,则是日系品牌里两家的按兵不动。丰田不动、本田不动,只有混着法国血液的日产因为3年疫情进行了全球结构的调整,发生了裁员。另外两家,只是用减薪、休假等进行了侧面的调整。而且,数字化和软件等等东西,也还是被保留在传统的技术研发子板块中。

当然了,没人说得准押宝传统,押宝未来到底谁对谁错,毕竟谁也无法预知未来,只能在概率上更偏向于押宝未来的趋势。日系车当前确实一如既往的选择了偏保守的思路,而市场表现也发生了波动,二者之间初步相连。

中国车企里,也有很多企业在悄然发生同类的变化。有人明说了,有人在暗中已经初步完成了。

明说的,比如长城汽车,品牌进行了管理上的整合、技术进行了整合、平台给出了整合,搭出了应对消费趋势变化的森林体系。而2023年,会是验证这一整合是否有效的初步舞台。

比亚迪其实也差不多,随着更多品牌的推出,民用,高端,超高端的结构已经完成,而接下来要完成的显然是技术、营销、智能能力层面的差异化,这样才能避免消费者的认知混淆。

吉利,则是悄悄做的那家。芯片、计算领域,差不多是初步完成了芯片层面的布局结构,而同时还涉猎了三电系统半导体的布局,再加上现在掌控了魅族,眼见得也是智能计算+新结构完成了一把抓,另外还有创新品牌和自动驾驶上的推进。创新品牌自然说的是极氪,而自动驾驶上,则是极氪准备在美国试跑的Robtaxi。

那么简言之,从当前的计划来看,私企们的表现其实都不错,体系革新的动作基本完成,只待发力交由市场验证。

LOOKAR

写在最后

裁员与否,其实只是次要的。毕竟,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产物和领域会逐渐转为“落后”,那此消彼长之中,就成为了不太被需要的部分。比如,日本汽车产业尽管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不裁员”代表,但随着汽车发展的变化,日本相关官方机构已经给出了对未来的预测,接下来会有超过8.5万个岗位被取消。于是,裁员不裁员,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

那所以,一切都要看2023年的经济情况和市场情况。以现有情况看,如2020-2022年之中的大幅度裁员,预计不会发生。不过,变量也依然存在。比如,那些还没有进行转身和结构调整的传统大企业,当它们反应过来要变的时候,那人员的流动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丨黄强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