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问界无疑是“杀疯了”,有多个月月销过万,但进入2023年,问界却几乎没了什么声音,在销量榜单上都鲜少见到。根据赛力斯集团公布的最新数据,刚刚过去的4月份,赛力斯汽车销量为2953辆,同比下滑14.13%,当然除了问界之外这其中还包含赛力斯的其它车型,所以问界的销量只少不多。
事实上,和2022年的高光不同,从2023年开始,问界的销量就在大幅下滑,1月销量腰斩至4469辆,2月继续下跌至4000辆,这或许有大环境的因素。但随着3月份大多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开始复苏回升,问界的销量却还在下跌,3月继续下滑至3679辆,4月更是不到3000辆,连续多月的销量下滑,可见此时问界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产品力竞争力弱,是销量下滑的主要症结?
事实上,赛力斯和华为深度“融合”的问界汽车,销量增长速度飞快,2022年销量达到7.5万辆,多月月销过万。不过赛力斯方面却依旧深陷亏损的泥沼,即使在问界发光发热的2022年,依旧亏损42.96亿元。
进入2023年更是惨不忍睹了。那么问界的销量下滑问题出在哪?主观方面,就问界的产品力而言,放在拥有海量产品的市场中并不算特别突出,就拿增程式动力来说,在2022年算是一个亮点,但是增程式本就技术门槛不高,进入2023年越来越多厂商跟进,还把“价格打来了”,问界的增程车型放在这些产品面前,竞争力弱了不少。与此同时,问界的推新节奏也比较慢,问界M5已经上市一年多,没有什么大升级,就推出了一款纯电车型;问界M7无论是车长还是轴距也都不及同价位段的理想L8等车型,消费者自然知道怎么选,这一点从销量差距上也能看出来。(4月理想L8销量为6887辆。)
那么光凭华为加持的车机系统,足以让消费者无脑买单吗?
华为重申不造车,智选车模式的问界还能撑多久?
除了产品本身的问题之外,今年以来问界可谓是腹背受敌。外部今年年初特斯拉开启的价格战就让国内许多新势力的日子不好过,而问界当然难以幸免。轮番降价的特斯拉Model Y抢走不少问界M5的用户,即使后来问界跟进降价,也于事无补。
不仅如此,华为内部关于造车的态度也让不少消费者对问界产生了怀疑。3月31日,任正非发文重申华为不造车,并且继续给出5年有效期。要知道,此前问界刚刚用HUAWEI的LOGO来做宣传,这声明一出,直接全撤了。赛力斯方面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3月份就推出了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将采用比亚迪弗迪电混系统。
很明显,华为内部对于入局汽车行业的模式出现了分歧。众所周知,华为拥有零部件模式、HI模式、智选车模式,三条路子。问界的智选车模式目前来看在内部有一定的阻碍。而HI模式,原来的极狐、广汽、阿维塔,目前也只剩下阿维塔了,极狐升级为智选车模式、广汽改为零部件模式。不过事实上,这三个采用HI模式的厂商在销量层面上并没有特别突出的。
对于华为来说,关于“造车”这件事是谨慎再谨慎的,不然也不会选三种模式来“试水”。而现在头部车企与华为的合作同样是保持谨慎态度的。余承东也明白:”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是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的,国际巨头们也很难选择华为,传统国产品牌又怕合作深入失去灵魂,这对于华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那么对于华为而言,接下来如何统一步调,找准合作方式发力,是其在汽车领域发展的关键。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对于现在的问界来说是面临着巨大的瓶颈,无论是产品力层面的竞争力不足,还是品牌层面的阻碍,其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即使今年品牌或将推出问界M9,但是究竟能有多少突破,品牌战略层面能否得到支持,离开华为LOGO的问界消费者们还愿不愿意买单?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是留给问界的时间实在不多了,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问界可能会成为上升最快也陨落最快的新势力了。
(文/Cc;审/凌云中生)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