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走近特技圈——国内摩托车特技运动调查(下)

2019年02月05日 07:14:38
分享到:
来源:摩托车杂志

引言:与我们上期所做的越野运动(你所不知道的越野圈——民间摩托车越野运动调查(上)/你所不知道的越野圈——民间摩托车越野运动调查(下))相比,摩托车特技才是车迷圈中的“小众”,从人数到规模都无法与越野运动相提并论。可是,因为不受场地限制和更具观赏性,摩托车特技发展的速度要快于历史悠久的越野运动,在国内车迷群体甚至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前文阅读:走近特技圈——国内摩托车特技运动调查(上)

从2005年开始,以刘继春为代表的“创记录型”车手风光不再,真正的技术型车手则不断涌现。那段时间,我曾组织过一场结合河道拉力、特技表演的运河旅游拉力赛,徐州出发、扬州结束,在徐州、淮安、扬州三地进行了三场特技表演。这三场表演是对当时华东地区特技圈总体实力的检验,车手们的高难度动作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当时,来自山东青州和邹城的特技高手成为场上的焦点,他们用各种姿势的抬前轮、车上花式动作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距离前轮滑宣告了中国摩托车特技新时代的开始,也奠定了特技“齐鲁军团”的霸主地位。




可以这么说,在2005年之前,在西南、华北、西北等地的特技圈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山东的特技车手们的总体实力就已经达到了“商演”的标准,其中的青州苏斌、邹城李亮等车手的技术水平之高,放到今天也是一流高手。那时国内厂商的促销车队中,大多数车手都是来自山东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年轻的车手们身着简陋的装备,在终端市场摸爬滚打,原本就微薄的报酬往往还要被领队克扣,许多人都是遍体鳞伤……



当然,在当时的特技圈里,把特技当“饭碗”的还只是少数,大多数车手接触特技的原因只是出于纯粹的爱好。在2008年之后,我就认识了一帮玩大排量多缸车技巧驾驶的“纯玩”的特技爱好者,也为他们做了一期特技车改装的专题。事实上,国内摩托车特技的历史还是很悠久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就有长江750的翘边斗表演,第一代越野车运动员也曾在很多场合进行过飞车表演,只是因民间的保有量太少,还只能是官方表演项目。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摩托车的迅速普及,自然也是“大河涨水小河满”了。



人前的风光,源于人后的苦痛。在当时的国内特技圈中,车手们练习车技只能靠悟性和拼劲,特技动作不像越野场地赛的技术要领那样有章可循,即使是有老车手指点,还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和摔打。我们不否认许多车手练习特技的目的是出于炫耀心理,但我们也不能不肯定他们的勇气。摩托运动本身就是勇者的游戏,与车共舞的摩托特技不是谁都有胆子去从事的,那些看上去精彩刺激的动作都是摔出来的,有没受过伤的特技车手吗?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那些不怕摔、不怕伤的热血青年们用简陋的装备和小排量民用车摔出了中国摩托车花式驾驶的一片天空,开出了中国摩托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论是扬名立万的刘继春们还是默默在销售终端流血流汗的无名车手们,都是中国摩托特技的奠基人和摩托文化的传播者。



从辉煌到沉寂

工作原因,我常年在车迷圈中走动,与摩托特技群体的联系也很密切。从2010年开始,发现本地用嘉陵“白菜”玩特技的车迷越来越少了,玩踏板车技巧动作的渐渐多了。曾为媒体做过一次踏板车特技的专题,那天晚上,在市郊那条还未通车的柏油路上集结了近三十辆小排量(100mL为主)踏板车,十几辆车并排抬前轮的场面的确很震撼……



在城市中,年轻人是踏板车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活泼好动则是年轻人的天性,当他们腻味了无聊的飙车、炸街之后,自然就会将目光移向更有意思的踏板车技巧动作。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踏板车特技取代了国产民用小排量跨骑车特技,成为国内摩托特技阵营的主力车型之一,与多缸大排量平分秋色。



2013年前后,踏板车特技(其实称其为花式驾驶更恰当些)在国内特技圈中掀起第一波高潮,经过数年的酝酿和发展,踏板车特技群体的规模呈滚雪球的状态,一些高手在长期历练中脱颖而出。彼时的特技领域已不再是“齐鲁军团”一枝独秀的局面,各地都有规模不同的特技圈子,许多特技车手都是小排量踏板和大排量多缸车“双修”,譬如现在国内一流高手行列的长春“老虎”、徐州朱威、盐城阿伟、胡昊、阿来等人。



相比气势磅礴的多缸大排量特技,小排量踏板特技在观赏性上也是不落下风。得益于轻便车身的便捷操控,踏板车特技给人的感觉是轻灵舒展,同样是抬前轮,高手们的驾姿转换、速度和角度控制会看得你眼花缭乱,这种与车共舞的精彩车技,令年轻车手们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练习踏板车特技的成本也能让大多数一般收入的车手承受,除了传动系统和操控系统的适当改装之外,打造一款能够愉快玩耍的特技踏板车并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几千元就足够了,远远低于那类“发烧级”的踏板车外观和动力改装。我接触的那些练习踏板车特技的年轻人,很多人都是三五千元买辆旧车,再花点钱改动一下,车便宜,摔了也不心疼,骑坏了修好也花不了多少钱。



可以这么说,踏板车特技是最适合一般收入年轻车迷的“平民特技”,这也是这种特技流派在国内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在上文提到的多缸大排量车特技,虽然在近年来的群体规模有壮大的趋势,但相比小排量车还只能称其为“小众”。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高。除了那些财力雄厚的车迷会用新款雅马哈R1、铃木大R等真正的公升级大排量玩特技,玩多缸车技巧的车迷大多会选择动力相对更易掌控且价格也比更大排量车型低许多的600mL级日系四缸车,为节省成本,许多人会购买N手旧车,经过适当改装后投入使用。所谓改装,大多是换加大后链盘(提升低扭)、加固车架、做车体防摔处理、加装省力离合装置、升级制动系统等,一些车手还会拆去不影响性能的外观覆盖件。多缸车技巧驾驶的控车难度和风险更大,是摩托特技的最高境界,能达到这一步的,基本上是特技界的“老炮”了,都是从小排量一步步摔打出来的。



随着特技群体的日趋壮大,一些赛事组织者早在2010年之后就开始尝试举办特技赛事,经过这几年的磨合,在规则制定和操作流程上越来越规范。近年来,由行业媒体和企业合作的大型特技赛事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参与者则来自东北、西南、中南等地,国内顶尖高手在踏板车、小排量挡车、大排量多缸车等组拼抢激烈,并通过竞赛和交流再次提升技能。



现在的中国摩托车特技运动正从迅速发展进入新旧交替之前的短暂沉寂阶段,老车手渐显疲态,新车手仍未脱颖而出,在技术上也未有太大的突破,主要动作仍是多年未变的抬头、翘尾、画圈“老三样”。只有技术瓶颈的突破和新手的崛起,中国的摩托车特技才能进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期。不过,看眼前的总体状态,这一天的到来还需要一段不太短的时间,想要缩短时间,需要全体特技人的共同努力。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