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上汽与大众的结合,桑塔纳的诞生,波折的合资时代来临

2019年09月10日 10:47:01
分享到:
来源:车经社

SANTANA这个名字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座山谷,该山谷以出产葡萄而闻名于世。但在这山谷里,还经常刮起一股强劲的旋风,当地人把这种旋风称做“SANTANA”。1981年,当第一辆新型轿车从西德大众公司生产出厂时,公司立即决定以“SANTANA”为其命名,意在希望这种新车型轿车如同山谷一样闻名于世,像“SANTANA”旋风一样风靡全球。而引入国内后便音译为“桑塔纳”,并命名至今。

有人说,桑塔纳是中国轿车历史的活化石,在这款车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轿车业和中国轿车使用和消费历史的全过程,说它是缩影并不为过,讲它代表中国的轿车历史也行。问题是,桑车作为过去的历史并非过去,现在的也并非现在,它的存在似乎更有思想的价值。

没有桑车,中国的轿车业也许还会推迟几年或更久才能发展,没有桑车的示范效应也不会萌生出“支柱产业”这样沉重的话题,没有桑车也不可能掀起现在的汽车消费热。

历史告诉我们,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到1978年间,中国是不允许私家车存在和消费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轿车的概念是一种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轿车消费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和观念下,尽管中国也生产轿车(红旗和上海牌),那都是为官员(包括国有企业的行政领导)而生产的“官车”。即便是这样,红旗也只生产了上千辆,上海牌也仅仅是万余辆,这对一个泱泱大国来说,比例实在是不相称的。

桑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今天我们无需对桑车评功摆好,但我们不得不正视它的历史价值,以及它所引发的对上海乃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利用国家允许上海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的机会改造上海汽车厂落后状况。”

这是桑车项目引进最原始的由头,也是最单纯的想法。

但上海人则意识到这是历史的机遇,看到了梦圆轿车的希望。当时一位知名的工业家说过,凭他的经验,上海要想干的事是没有不成功的。

早在20世纪初叶,一位先哲就说过,上海插一根树桩子也能长成一棵树。

干轿车,这是国家给上海的权利,但无资金和技术。这对于当时刚从文革过来的上海来说,用得最多的形容词就是“百废待兴”。现实是,当上海以机械部的名义向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发出邀请合作生产轿车时,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人家根本不相信中国能生产轿车,对中国市场的陌生几乎排斥在国际市场的视野之外。

日本人在参观了上海汽车厂后说,这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并以送一条淘汰的生产流水线来示好;美国人则不屑一顾地说,提出以零部件换整车的方式进行合作;法国人说,我们的车不适合在中国生产,没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奔驰公司傲慢地认为,与中国现有的汽车产业的基础无法合作。

想不到世界是这样看中国。穷与落后,封闭,当国门打开之后才清醒过来。实际上面对世界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无法与世界对话,也没有资本与世界汽车交易。最后还是德国大众从战略角度(把上海当做大众进军日本市场的桥头堡),与上海合作,提出了既出钱又出技术的合资方案。

然而,这是一个没有先例,也是很难接受的方案。因为当时左的思潮还没有完全从政府部门和人们的思维定势中清理出去。“提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进行合资搞经营”,这样的概念和方式不是一个地方企业和政府所能做得了主的事。事情反映到中央,最后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锤定音“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嘛。”

解决了政策问题不等于合资谈判就一帆风顺。想不到1983年中国面临国民经济调整,轿车项目要下马,德国大众也面临财务上的困难,谈判陷入了分手的困境。最后还是在有关人员的建议下由15万辆合资规模缩小为3万辆能力2万辆产能的小项目,最终保住了上海轿车与德国大众的合资项目。但其艰难的谈判过程,一波三折,几度僵局,一谈就是6年多。

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合同包括有关生产项目和至90年代初期合作第一步生产能力的具体约定。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引进一个车型改造一个行业。”“以滚动的模式发展上海轿车业。”

这是上海人的生存智慧,也是一种正确的战略决策。这里我们不能不认为上海人在最后选择车型时的务实和市场的眼光。从中级车入手,实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引进的桑车并不是德国大众最先进的车型(主力车型是家庭轿车),但它是最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车型。

中国的轿车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公商务用车市场的需要,其次才是出租和私人消费。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梯次型转移过程。今天当我们看到桑车还有市场,不能不佩服上海人独到的市场眼光和精明之处。当桑车经历了公商务和出租及私家车四个过程还宝刀不老,这是一个奇迹。

人们不禁要问,就在大家都曾认为普桑应该退出市场时,却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还认这款车,认为使用成本低,售后服务网络健全。在中西部地区,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但对行业来说,桑车的成功引进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示范效应,对地方经济来说,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效益显著,同时也明晰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思路应该怎样走并提供了经验。所以上海率先在全国提出把汽车业列入“支柱产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实际上已经表示了一个时代正在发生变化。对上海汽车业来说,桑车的成功就是国产化的成功。

如果现在回过头来看上海这20多年来发生的变化,用迅速、巨变等词来形容似乎都不够准确,不过,还是用架在轮子的上海来比喻也许更形象吧。

2012年末,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发布了新桑塔纳这一汽车。这就意味着曾经在中国销售了30个年头的普桑,走下了汽车的历史舞台。全新桑塔纳的问世,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