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工信部的“三项强标”,能否阻断电动汽车安全问题?

2020年05月15日 18:21:13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头条

据头条君不完全统计,半个多月来,新能源汽车发生了多起车辆自燃起火事件:

4月28日 深圳塘尾陆地方舟新能源物流车自燃;

5月4日 新疆阿克苏一辆电动汽车自燃;

5月4日 杭州江干一辆江淮瑞风新能源车自燃;

5月7日 杭州萧山一红色新能源汽车撞到护栏起火;

5月8日 东莞塘厦一辆东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自燃;

5月8日 长沙街头一辆理想ONE行驶过程中自燃;

就在新能源汽车车主和潜在消费者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担心的时候,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三项强标”),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第一份强制性国家标准。

其实,本次三项强标早在2016年9月下达立项后就开始起草,经过一年多的实验验证、专家研讨、行业交流形成报批稿,又经过征求意见、WTO/TBT通报等于2020年5月13日进行发布。

从此前工信部的报批公示可以看到,三项强标原定于2020年7月1日开始实施,或受疫情影响将实施时间推迟了半年。

工信部表示“三项强标”接轨联合国相关法规,进一步优化了电动汽车整车和电池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发布对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水平意义重大。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汽车头条App表示,“三项强标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综合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与经验总结,与国际标准法规进行了充分协调,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业内对三项强标的评价如此之高,那是否意味着“三项强标”对根治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疗效?

1.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其实很多媒体都已经注意到这一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意思也就是说,“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 5 min,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服务于整车热事件报警,提醒乘员疏散)。如果热扩散不会产生导致车辆乘员危险的情况,则认为该要求得到满足。”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4月21日发生在上海某地下车库的特斯拉自燃事件,从冒烟到起火爆炸仅有短短的不到5秒,倘若当时车内有人,从意识发生问题到逃生这样的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

再回看文章开头提到的几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中,万幸没有人员伤亡,但从发生时间来看,应该也没有达到5分钟的标准。

在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的5分钟提供一个预警信号,这对车内人员来说是一个逃生的“黄金时间”,也可以在高速、车库等人员车辆密集场所尽量保证他人的生命财产。

此外,崔东树表示,“未来国外新能源车在中国销售也要符合这些标准。”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宝马大众奔驰等品牌在华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也要达到该标准。

2.电池过充标准调整

众所周知,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有着“成本低”这一特点。不仅电费比加油便宜,很多车辆还支持远程控制和预约充电,可以在晚上电价最低的时间段充电。

很多电动汽车销售也会向客户这样描述:“前一晚充上电,在手机上预约好充电时间,第二天一早就充满了。”然而,“电池过充”也早已成为引发自燃的一大因素。

文章开头提到的深圳塘尾陆地方舟新能源物流车自燃这一起事件很有可能就是电池过充导致,从充电桩企业依据后台数据作出的初步判断得知,事故车辆在4月27日20点40分进入充电站充电,于2月28日凌晨1点26分完成充电并自动断电,9分钟后车辆引擎盖部位发生冒烟,随后起火,火势波及周围其他4辆车。

蔚来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2019年5月16日上海嘉定的一辆蔚来ES8在地下车库自燃,事发之前,该车辆曾在插枪未充电状态下停放4天,充满电后系统多次自动复充使得电池长期保持满电状态,而动力电池在长时间高电量的状态下失效效率会增加。为此蔚来汽车还将处于联网状态的专属桩和车辆的充电量限制在90%。

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对锂离子电池单体过充的问题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将充电时的截止条件规定为“1.1倍电压或115%SOC”,以降低动力电池在充电时的安全隐患。

3.客车涉水标准提高

有些新能源汽车在经历过雨季之后电池会出现无法启动等问题,这则是因为电池系统的密封出了问题,因电池系统密封漏水导致的绝缘降低、短路,甚至造成车辆烧毁等事故。

在《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中,要求车辆应在300mm深的水池中,以5 km/h~10 km/h的速度行驶500m,时间3min~6min;如果水池长度小于500m,应重复试验使涉水长度累计不小于500m,包括车辆在水池外的总试验时间应少于10min。

据了解,标准制定过程中,在涉水试验池完成 4 个纯电动车型和 2 个混合动力车型整车涉水试验,对试验车速(5 km/h、10 km/h、15 km/h、20 km/h)和试验水深(100 mm、200 mm、300 mm)进行了对比测试,根据不同试验条件组合试验 过程中的车辆状态,考虑客车应用的极端情况,最终确定标准试验条件为 300mm水深,5 km/h~10 km/h 的速度。

标准制定过程中在客车浸水试验池按照标准整车浸水试验要求完成8米纯电动客车整车浸水试验,水深 500mm,浸水时间为24h,试验完成后车辆没有发生起火、爆炸。

4.取消电池单体针刺试验

近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口水战”引发关注。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刀片电池是其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并且认为在电池安全检测工作上电池测试并不等于电池安全:“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当晚在微博表示:“不服?!那也来扎一些吧!”

其实,比亚迪刀片电池针刺试验不是没有因视频中的时间问题而遭受质疑,此次又被宁德时代说是自己玩剩下的并“揶揄”测试滥用不知比亚迪会不会又在想新的方式证明自己。

比亚迪认为,针刺穿透测试是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一段对比三种电池针刺试验的视频彰显出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优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

而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中以针刺试验作为触发热失控的方式之一,并表示2017年发布的相关规定针刺为暂不执行项目, 在IEC 62660-2,IEC 62660- 3 等标准中发现均未采用针刺试验来评价电池安全性。因此在GB/T 31485—2015 和 GB/T 31467.3—2015基础上将试验方法中的单体针刺试验取消,在该标准中也不再单独对针刺试验进行评价。

此外,该标准除取消电池单体针刺试验外,同此前采用的标准相比,还取消了电池模组安全性试验、电池单体海水浸泡、电池包或系统跌落、翻转等;与此同时,还新增了电池包或系统热稳定性第二部分:热扩散、电池系统过流保护;修改了电池单体过充、电池单体挤压等,对试验的标准做了新的调准,也对电池的测试试验指明了方向。

其实,业内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早就“千呼万唤”,国务院此前曾发布相关指导意见对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提出高度重视,并要求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制度和汽车产品公告制度,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政府管理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是电动汽车产品应该满足的最低技术要求,这对于建立安全技术门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都有推动意义。

如今电动汽车由政策指导逐渐走向市场化,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期,三项强标的制定和发布不仅有助于阻断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