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号称东方“本田宗一郎”,他是如何把长城变成“中国丰田”的?

2021年04月04日 20:44: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扒一扒

我一直都不认为100年前出现的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

将电力公司存储起来,放在汽车上使用,这本就不能算得上“新型”能源,按照历史的车轮来看,中国最早出现的电能是1878年,次年1879年上海外滩就有了使用发电机的记录。

中国第一个发电厂,是1882年成立的上海电光公司。



很明显在中国人的世界中,电力是早于内燃机出现的,而历史上第一台电动车的记录也要早于内燃机。

我们今天再来聊所谓的“新能源车”,本质意义上没有能源上的突破,亦或者说用燃油,亦或者说用电能,用燃油的原因是本身燃油能量大,而且获取方式简单,用电能的原因更简单,技术上不用做出突破性的改变。

仔细分析,电动车从技术壁垒上来说并不难,电池+电机+电控是非常常规的技术,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在这种已经非常成熟的基础上,考虑安全以及距离长短问题。



既然如此,那我们应该从技术角度上,重新定义新能源。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内要把“电动车”定义为新能源,亦或者说要把纯电续航50km以上的车型叫做新能源车。

这只是我们国内界定“新能源车”的一种方式,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拥有更加强势技术的外资企业无法享受到号牌的补贴,如果丰田本田的强混也能够被定义成新能源车,享受到号牌以及购置税的福利,那么对于我们的“基础电车市场”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击打。

我们国内的新能源车标准,是纯电续航50km以上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企业都在卡这个BUG,只要电池容量稍微大一丢丢,就能够混得上拍照片,卖车就能拿双积分。



很少有企业,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其实这个行业还有电能、燃油之外的第三种能源,那就是丰田现代已经推行很久的氢能源,这种全新的技术已经在市场中行走了多年,只是至今没有被大面积开拓而已。

没有被开拓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技术壁垒太强,另一方面是产品售价更高,不少企业不太可能在这种全新的领域中过多的烧钱,毕竟想要把氢能源真正意义上完善,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与时间。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能源,种种阻力让氢很难在乘用车市场中大展拳脚,即便它拥有如同燃油车一样速度的补电效率以及更长的续航成绩,但这样依然没能让其在乘用车市场中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我不认为是储能、运输影响了它的发展速度。

氢能源过去的传统认知是,制氢难度大,难运输,难保存,所以想要打通这个产业链需要一个环境的共同努力,但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看,运输与存储并不是一个问题。

的确安全在中国是重中之重,氢的确是易燃品,但汽油跟锂离子电池也是如此,但这种危险不是不能通过严格的管理来规避,过去几十年加利福尼亚有关部门一直在运作运输氢气的工作,没有发生过问题。这说明只要在运输氢气这个环节保证严谨,就能像运输汽油一样安全。



而氢能源汽车不安全更是一种荒谬的言论,装备氢能源的汽车不会比装备油箱的汽车更危险,在美国每三分钟就有一台汽车着火。

真正阻碍氢能源汽车在全球发展的,一定是更高的技术成本。

简单来说,现代NEXO在美国的售价逼近6万美金,这在美国可以买到一台中大型豪华SUV,而NEXO只是一台小尺寸,搭载现代Logo的车辆,它的更多成本花在了氢能源系统上,丰田Mirai本田 Clarity也是如此。



如果能把这些车型的价格打下来,降到3万乃至2万美金,那么氢能源车也一定会迎来自己的突破口。而想要把价格打下来,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伙伴参与进来,保证氢能源体系更快的发展,更快促成全球角度的研—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的氢能供应生态链,保证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加速氢能源商业化运营。

中国也有自己的力量,来保证真正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前几天,长城给自己定了一个“全国第一,全球第三”的小目标,在这个目标基础上,要让氢能源有强势的表现力。

这个规划有点玄,但不是没有底气来源的。

大概5年前,长城已经开始布局了的自己的氢能技术,过去5年长城已经斥资几十亿完善技术,截止到今天已经掌握了氢能的电堆及组件、Ⅳ型储氢瓶、液氢工艺等六项核心技术,从生产到运输安全再到应用技术上,长城都有自己的规划。

按照规划,长城的氢能新车将会在一两年内亮相。



不过不要开心的太早,氢能源车依然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一方面是相关手续审批依然难度大,毕竟现在行业不认为它很安全,另一方面车辆价格不会太低,看看美国市场销售的现代丰田本田氢能源车型昂贵的价格就知道了,此外氢能源的添加是一个问题,截止到目前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没有太完善的加氢站。

不过,这不影响长城在技术上大秀肌肉。

长城的“中国第一”难度倒是不大,目前因为技术、投入、理念等等原因的影响,很少企业在氢能源领域有巨大的投入,长城算得上一家,所以想要在中国自主品牌中闯出点名堂来,长城还是有十足的把握,但“世界第三”,难度倒是有一些。



从目前全球市场规模来看,想要追赶丰田现代本田不难,2020年年底,全球氢能源车辆保有量不过3万级,去年销量一万台都没有,这意味着只要中国市场拥有一定的开放度,那么在这个市场中,长城就能生产出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车辆。

一旦如此,长城很快就能长成头部企业。

所以,长城也是在做有准备的赌,大量的技术储备下在赌我们应该也会放开氢能源的市场认知,一旦这种市场认可度达到,那么我们将会拥有更好的市场前景,长城在这个市场中的地位,将会如同哈弗SUV在SUV领域中的地位一样牢不可摧。

在这里必须要聊一聊长城对未知技术的渴望。



氢能源的研发设计与规划打造,一定需要从企业核心人物的思想高度上来看,对技术痴狂的魏建军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本田宗一郎”,他对未知技术的渴望以及对企业的缜密规划,的确是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技术流人物。

而对技术的狂热以及对企业的严格管理,让长城这家企业拥有完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风格,它更像是中国人自己的丰田,质量控制、技术突破力以及市场规划,都要表现出更好的前景。



从传统动力引擎到DHT混动平台再到今天的氢能技术,在新技术的突破上,这家企业总能有一些新的想法出来。

对困难的不服输以及对自我的强烈认可,让本田宗一郎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男人的魅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在魏建军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这股子倔强,氢能源或许是长城全新的转折点,在这个新技术上,至少我们能看到中国企业与现代丰田这样顶流企业站在同一高度的态度与实力。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