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芯片荒之后的电池荒:比亚迪有机会重做电池老大?

2021年07月23日 17:36:01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汽车界的芯片荒,从目前来看,已经开始出现拐点,如行业预期的那样,在2021年Q3开始慢慢回暖。虽然,还有很多热销的车根本没有现车需要订车,然后等1-2个月才能提车,虽然那些热销的车,之前优惠2-3万,现在优惠减半。但,汽车行业、汽车消费者、芯片产业已经开始对此习惯并给出解决方案。第四季度开始,预计体系强大的头部企业,会开始回到正轨。

芯片荒,影响的是:你我买车是否像之前那么便宜、要不要等,车企销量目标KPI到底能不能完成以及营收的多少。

但,接下来芯片荒之后如今行业里爆出的“电池荒”,影响要比芯片荒更大,甚至一定程度上堪比改变了几次汽车行业发展轨迹的“石油危机”。

电池荒:材料荒比芯片荒,更可怕

有结构给出相应的测算数据,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将面临“售罄”风险,实际上,这在几年前已有过相应的预警。

近几年,相信关注电动车的人会频繁听说过一个词“无钴电池”“电池去钴化”,作为动力电池中的一种高成本组成材料,因为钴的开采量受限,同时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预热,预期和需求都越来越高,钴的成本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最终,动力电池领域开启了“去钴化”的路程,但不同于钴,锂在目前的动力电池中,几乎具备不可替代性。

媒体经常引用的一个段落叫:

201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对全世界发出警告:锂资源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等战略性资源,一旦锂资源开采出现瓶颈,可能会跟石油一样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在目前的动力电池等相关能源形式之中,锂确实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同石油作为燃油车的动力源一样,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必须含锂,且比例不低,换言之,如果锂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能会转换路线变道,甚至是停滞。熟悉石油危机的人一定知道,正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让传统大排量汽车快速破百,正因为第二次石油危机,让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快速上位,也正因为之后的相关危机,很多车企埋下了油电混动、插电混动以及纯电动的发展脉络。

汽车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案例,比如福特发明了汽车流水线生产方式之后,让汽车快速民用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轮胎和橡胶的需求猛增,与全球橡胶价格的连续上涨。如今的锂,甚至拥有“白色石油”这种绰号。

随着目前全球电动车产业的跳跃式上升发展:大众将产品重心转移至新能源车、奥迪等宣布停止内燃机研发、沃尔沃等选择在xx年成为纯电动车型品牌,以及特斯拉的市值跳跃/丰田-宝马等传统企业市值停滞不前,一切的一切都在意味着一件事,电动车产业发展的越快,对于锂的需求就越大,但锂的开采/提取等相关行业与技术,可没有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那么快。

全球对锂的需求,从早期的手机(碳酸锂10克以内)笔记本电脑,再到新能源汽车,需求直接扩大了1000倍以上,并且那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初期。

眼前的电池荒,归结起来核心问题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太快而原有配套无法跟上,所以导致一系列车企在宁德时代等电池供应商门前徘徊/等待,谁手里的钱更多谁就可以包下更多的生产线产能。

但,日后的电池荒,本质上是资源的重新分配权,谁能掌握尽可能低的成本/资源,谁就能有对全球的相应定价权。

作为证明,如今的案例同时存在于企业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目前的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即将发布那钠电池,就是在寻求一定程度上摆脱对锂的需求,将手中的锂尽可能的实现储能业务-电池业务的合理分配。当然,钠在循环次数、储能能力等方面距离锂还有很大的先天差距,宁德时代的钠电池要打个问号。

同时,全球多个国家正在争抢锂资源,包含中国、俄罗斯、美国等。我国生产了全球过半的锂电池,是全球最大的锂消费国,但锂资源主要依赖于从澳大利亚和南美的进口。

下一个话题,如果电池荒发生,车企的生与死

分析这个话题,从不同的企业战略与体量,能找到相应答案。

先是动力电池行业角度,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之间,谁来承压?

从2017年的行业相关消耗量公开数据来看,动力电池以每Gwh作为同一标准进行测算,磷酸铁锂电池需消耗549吨碳酸锂+356吨氢氧化锂;三元NCM电池需消耗710吨碳酸锂+461吨氢氧化锂;三元NCA电池需消耗679吨碳酸锂+441吨氢氧化锂。

将氢氧化锂的数字按比例调整至统一后对比,三元NCM电池每Gwh对碳酸锂的消耗量明显高于磷酸铁锂,对碳酸锂的消耗量,三元锂电池约比磷酸铁锂电池高10%。而这意味着,三元锂电池在如今的局势之下会明显承压,磷酸铁锂电池所受的影响较小。

以这样的结论套用到大家比较好理解的例子则是,手里握着巨量未消化订单以及签约的宁德时代,从优势快速转为劣势,如果锂行业遭遇一定的变数,宁德时代的成本会大幅提高,从这个角度也能比较好的解释,它为什么要在2021年突然放出钠电池的相关消息。同时,这则是对比亚迪的利好,因为技术路线偏重的不同。

对于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而言,如果锂资源发生比较大的变动,比亚迪预计会收获一个比较明显的利好,但利好有多大,以及它能否重回电池头名的位置,一切都不好说。

车企层面,现在承压的企业名单很清晰:谁更激进、谁的体系能力更差、谁的技术能力更贴合高锂需求、谁手握的待交付订单更多,都有可能给企业自身造成压力,甚至是困难。

比如,目前计划十分激进的大众汽车,在率先布局进行电气化的转型,截止目前,2021年已向中国市场投放4款纯电动SUV,再加上年底的ID.3将总计5款,尽管市场销量平平,但大众全球的计划均是“先办了再说”。本质上,大众未来的局势不好预估,因为一旦动力电池出现电池荒,即便它与国轩高科完成了相应的绑定,也只是解决一定的问题。而丰田本田日产等老对手,则还是选择过度,意味着不会有特别大的冲击。当然,大众的事情看运气。

另外,沃尔沃也一定程度上面临较大压力,不过背后有着吉利,相对的玩法较多。

新势力板块,预计会是压力最大的区域。从特斯拉最近的举动来看,一方面在进一步与掌握资源的相关公司进行签约-如镍资源,一方面在通过4680电池实现动力电池成本的进一步分摊(中国特斯拉目前仍以磷酸铁锂为主,尚未有4680引入的新消息)。在积压大量订单之后,如遭遇进一步的电池荒,再加上它善变的性格,接下来的局势十分不好说。

新势力中另一家压力较大的企业,是和特斯拉同样善变的理想。目前的理想,正在进行从单一增程向纯电动车型的技术转化,产品尚未真正落地的前提下,如遭遇电池荒,则面临和特斯拉一样的局面。

市场中还有一系列值得分析的企业,不过相对意义不如上述几家那么大。

写在最后:

要记住这类新变化的背后,往往最终结果是,大洗牌、重新调整。

美系车的衰落与日系车的快速崛起,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

日系车逐渐在全球占领市场,并成功从欧系车手中分走一大块份额,因为第二次石油危机;

眼前的电池荒,会否发生,只能由时间来回答。但是,一旦发生,程度又比较剧烈,特斯拉还能站在销量榜首吗?未必。合资品牌和推进电动车策略的豪华品牌们还能像之前一样,在市场中呼风唤雨吗?也未必。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