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烟花”过后,“涉水深度”能否成车市新卖点?

2021年08月02日 11:14:01
分享到:
来源:禾颜阅车

【导语:受台风“烟花”影响,东部各地频降暴雨,路面积水成为日常。虽然像台风暴雨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但雨季确实是夏天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通过积水路段是车辆行驶的必修课,从这一角度看,对涉水深度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撰文|陈德军、编辑|禾子

在买车的时候,很少有人关心涉水深度,因为平时用不着,所以想不到。直到有一天遭遇了积水路段,看着别人家的汽车乘风破浪,自己只能望洋兴叹,心中塞得满满的酸爽,此时才会想起这项指标的重要。

风雨之中涉水深的车显身手

郑州暴雨,千年一遇,水漫长街。在各路豪车偃旗息鼓的大背景下,踏浪而行的汽车显得格外耀眼。

在众多熄火的车辆之间破浪而过的五菱神车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此前,五菱在大雨中也有出色表现。五菱的这一涉水技能在阳光下不显山不露水,危难之时,却显现了别人没有的特殊优势。由于不需要进气系统,很多新能源车在设计上规避了漏电风险。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纯电动车型,在电机、电控、动力电池部分,基本采用了完全封闭模式。甚至部分车型将充电、电控、电机、DCDC等模块采用集中式轻量化内水冷设计,液体根本无法渗入。

在奔赴河南的救援车队中,SUV的身影较为常见。高底盘的车辆对涉水项目具备天然优势。经典车型哈弗H9,其最大涉水深度达到700mm。值得注意的是,哈弗H9的进气口设计在车辆右前翼子板内,且进风口向后方向,有一定的角度,在涉水时更加安全。

SUV在乘用车市场的优势,很大程度在于其高通过性,所能适应的路况十分宽泛。大部分车主都不是职业玩车的,所以家里不会为每种路况都储备一辆车。多数车主都希望可以用一辆车走遍天下。而积水是夏天经常需要遭遇的寻常路况,对积水的适应能力,是SUV大热的重要原因。坦克300最大涉水深度为700mm,路虎卫士最大涉水深度900mm,都是极为抢眼的亮点。

基于同样原因,皮卡在近些年热度增加。比如长城火炮两座短轴版车型也拥有800mm的涉水深度。

平时用不上的涉水深度,却是夏天的必备技能。重视这一技能的品牌,也在市场上收获了回报。

新能源公交的暴雨焦虑

几乎各家新能源厂都会说:理论上讲,新能源汽车的涉水深度大于传统燃油车,这也的确讲得通。每辆车在出厂前,都已经对线路进行了密封保护,不管是电线之间的相互连接,还是电池高压线,都做好了保护措施,能避免涉水时发生短路。而且新能源车的前进气格栅是封闭式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车子的防水能力。

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涉水安全最为关键在于电池。只要电池不漏电,整车基本是安全的。而测试电池是否漏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电池浸泡"。"电池浸泡"的国际标准是30分钟,即电池在水里持续浸泡30分钟不能出现任何漏电情况。"30分钟"让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重点就在于“理论上讲”,实际情况似乎和理论区别较大。2018年7月5日,受暴雨预警影响,滨海县全部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的第7路公交车停运。客车厂方曾经郑重申明:“新能源纯电动车辆经过积水路面时深度应不大于30cm,当路面积水超过30cm时,车辆必须换道行驶,禁止强行通过,否则会引起绝缘故障”。这不是个案,而是存在于全国的普遍现象。一到暴雨天,新能源公交集体停运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不管理论如何有道理。除了严寒之外,暴雨也令新能源车焦虑不已。

客户是否会为涉水深度埋单?

有需求就会有销量。此前各车企不重视涉水深度,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增加显著,而对成交的促进并不明显,在涉水深度上太过投入会得不偿失。因为在家用轿车领域,买车的人基本不问涉水深度,这一指标似乎是越野车和工程车的专用词。

凡事在于引导,如果哪款车敢于把涉水深度当做亮点,那消费者自然也会提起兴趣。每个地方都有雨季,谁敢说自己的车永远不需要经过积水路段。通过积水时的胆战心惊,车辆泡水的痛心疾首,足够让车主知道涉水深度的重要。买车的客户其实不是不重视,只是缺少一个温馨提示。

防水设计在许多地区和厂商都有尝试。美国的Rivian Automotive,是一家总部位于汽车城底特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他们正在研发的Rivian Truck可以在2.8秒内完成0-100km/h提速,而这不是这款车的主要优势,其最大亮点在于涉水深度达到了1米。在印尼、马来西亚等群岛地区,由于经常需要在陆地和水面切换,所以两栖汽车很有市场。电影《一出好戏》里的冒险鸭就是一艘两栖车,长11.98米宽2.48米高3.85米,在陆地最快时速高达99公里每小时,在水中行驶可达到每小时28公里。

在广袤的大陆,虽然不必把车当船开,但涉水深度的加大,则意味着在雨季更多的出勤和更少的泡水故障。

在竞争激烈的乘用车市场,寻找车辆的亮点,抑或寻找研发方向都越来越难。涉水深度不失为一项独门绝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极有可能成为突破市场的支点。

点评

汽车研发很难,不只是说技术上有多难,而且也缺乏性能改善的方向,经过百年来的精益求精,汽车似乎已经完美,现在的车已经不需要更快,更高……至于新能源、智能驾驶又没法一蹴而就,这就让汽车厂商充满迷茫,不知道该在哪个方面下手,才能做出更让人喜欢的车。郑州大雨和徘徊北上的“烟花”给车企提了醒,平时不被在意的“涉水深度”,其实是很重要的性能指标。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