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理想汽车销量创新高,车主反映汞中毒?期待真相时,需重视车内安全

2021年08月03日 16:29:01
分享到:
来源:车业杂谈

7月31日,理想水银事件当事人在微博发布检查报告结果,内容显示,其被确诊为汞中毒。普通人正常值小于4,中毒标准小于35,而他24小时排出的检验值达到359,超出生物接触极限,就是中毒标准10倍,超出正常值接近百倍。

另一方面,这一事件所牵涉的品牌理想汽车在7月份的销售并没有受影响。据了解,理想汽车在7月份共交付8589辆理想ONE,单月交付量首次超过8000辆。同比2020年7月增长251.3%,环比2021年6月增长11.4%。2021年前7个月,理想汽车的累计交付量达到38,743辆。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不仅是因为水银有剧毒,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还因为水银出现在座椅里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方,更因为在出现这样的事情之后理想的销量不降反升。面对车主的检测报告和理想汽车的销售数据,不禁让人疑问,车内环境安全到底重要吗?

这个车主很理智

这件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是从车主在微博发布视频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投诉,理想汽车进入了全面公关的状态,甚至出现了爆粗口的行为。但是车主并没有因为害怕而乱了阵脚,而是非常理智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拿出种种事实来击破理想汽车的回应。

他选择第一时间在网友众多的舆论阵地微博发声,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公布于众。7月4日,一位“理想ONE”车主在“理想汽车”App连发布3条视频。该车主称,最近发现汽车座椅从里面往外渗水银,并且坐垫座架子上、座椅下面也出现大量水银珠。视频显示,不仅座椅缝隙中有水银存在,按压坐垫还会从小孔中往外渗出水银珠。该车主便是理想水银事件当事人 @正义谦叔。

按照常理来说,企业应该第一时间给出官方回应。实际上,理想汽车也这么做了。但是,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却似乎觉得自己很委屈,做出了让人诧异的行为。李想回怼称:“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祝愿你们血液里流动着汞,脑子里装满了汞。”但不久后李想又将该内容删除。

很显然,相比这个看起来的成功人士而言,车主更理智。

面对理想汽车的声明,车主选择了“用事实说话”。理想汽车在7月6日声明,汞的特性是在高温下易挥发,用户还能看到液态的汞,必然是相对较短时间内产生的遗留。关于汞的特性和作用,欢迎大家网络查阅百科的知识。

事实上,车主并非真的只会打嘴炮,他真的报警了。7月12日,当事车主发微博表示双方已报警4次,但不构成投毒标准未立案。

汞在高温下易挥发,一般人可能会被这所谓的常识唬住了。但是车主并没有,他用事实来回击:我车里的水银都个把月了没挥发完,职业病医院医生也说了,这东西一般环境下至多是慢性中毒。

而且找出了2003年一位研究人员的实验,通过实验证实,在20℃室温下,一粒水银经过两个半月后,质量仅从0.2022克下降到0.1986克。如果没有人为干预,0.2克汞大约需要3年才能挥发完。

除此之外,他还第一时间去了医院进行检测,在拿到检测结果之后,依然是第一时间公布于众,并且提出的诉求思路也非常清晰,就是“希望理想和李想能给我公开道歉,并且把这脏车拉回去,退还车款”。

这个厂家总在变

相比于车主的冷静与理智,理想汽车似乎更关注事件的舆论影响,关注点不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是如何证明车主说谎上。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起来是一场扯不清的乱成一团。实际上,还是可以看出来每一回合的套路。

一开始,理想汽车就处于一种愤怒甚至歇斯底里的状态,尤其是李想。在7月5日中午删除那条“脑子里装满了水银”的微博三个小时后,李想又在个人微博上发文:“连用水银(汞)投毒的栽赃视频都能拍摄出来,还大规模传播出来,实在厉害!谁在操作?”

看起来,李想对车主所说的事情很难接受。他不仅觉得此事不真,而且还觉得是在栽赃。一件车辆维权事件竟然演变成了扑朔迷离的推理,真是一层绕一层。

不过,在7月6日当事车主与理想汽车总部人员一起取到检测结果,证实车座椅里疑似水银的物质确为水银之后,理想汽车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当晚理想汽车和座椅供应商回应称,“理想汽车在零部件、生产、制造等所有环节,对于汞的使用和采购为零”,并认为车上汞的存在是外部使用或投毒造成。

而李想也在微博喊话车主,“理想汽车100%支持你去报案,因为汞投毒属于情节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请务必、务必、务必使用法律的手段,绝不要心慈手软”。

在7月19日应车主要求,在理想汽车维修中心进行主驾驶座椅检测时发现主驾驶座椅也有水银之后,理想和李想的态度又变了。他们认为是第三方投毒。

而在7月30日车主公布他在医院的检测结果之后,目前理想和李想都没有任何回复。

车辆安全无小事

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是汞,俗称水银。是唯一一种在常温下以液态存在的金属,有强致癌性。关于汞中毒最有名的当属1953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集体中毒事件。因为村民们误食了含有有机汞的贝壳等食物,造成水银入侵脑细胞。

那么,汽车在制造过程中究竟是否会使用到水银呢?答案是肯定的。汞在许多电子或电器产品中有大量应用。另外,汞化合物还会广泛存在于车辆的各种传感器内,如温控器、继电器等等。同时,根据国内有关部门制定的生产标准,汞也可以作为少量的添加剂,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车内部分塑料件中。

相比于汞,车内甲醛超标更值得关注。早在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数据统计显示,车内异味/污染物超标已成为车主投诉最为集中的一个问题。

而污染物超标主要指的是甲醛。通常甲醛存在于塑料内饰或座椅套、脚垫等装饰品中。曾经有车主投诉奔驰甲醛超标,称德国原厂奔驰B级车在提车6个月行驶9000公里后,检测发现甲醛严重超标达8.4倍,TVOC超标达3.6倍。也曾经有奔驰SLK跑车因为受不了了车内异味更换地毯,从德国订购了其他批次奔驰地毯,可是换了之后异味问题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根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车内空气检测的物质还有苯、甲醛、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等8种。国家规定标准为车内甲醛含量不超过0.1mg/m3,车内污染尤其会危害孕妇、病人和儿童等敏感个体。

通常,我们潜意识里会觉得新车有点气味很正常,开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这些气味不只是散发到了空气中,更是进入到了我们的身体里。不能觉得新车有气味很正常,这是不正常的。我们也不能觉得多放点炭包就好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仍然觉得有味道一定要去做检测。

写在最后:曾经有人质疑这次事件是否是理想的高级公关,也有人质疑是否是车主故意碰瓷。我们无法从网络上一来一回的声明中获得真相,也无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可以确定的是,事情终究有真相,而问题也终究会解决。更加可以确定的是,相比于关注双方之争,车主的身体安全更值得关注。无论是车、主机厂,还是配件商,都应该多花点心思在车内环境安全上,多多关注甲醛超标等问题。尽管汞超标目前看只是个例,但仍然值得警醒。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