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35年风雨,吉利的中国汽车梦

2021年08月11日 13:01:07
分享到:
来源:车图腾

文/刘小闷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2021年7月,在星越L上市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布了吉利品牌全新品牌价值主张——“因快乐而伟大”。

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造每个人的精品车”,再到“科技吉利4.0全面架构造车时代”的“因快乐而伟大”,吉利汽车在不同阶段提出的不同口号,折射的正是它的成长历程。这既是吉利汽车的奋斗史,也是光荣史。吉利汽车的35年,绝对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最经典案例。

-1-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某一天,李书福到访成都,参观了退役特种兵李君佑创办的天驹汽车有限公司。

彼时,天驹汽车红极一时。在奥拓售价都将近10万元的年代,天驹根据起亚普莱特仿制而成的第一款夜明珠轿车,售价低至2.85万元,一口气卖出5000辆,创造了奇迹。

(成都天驹汽车旧址)

李君佑不会想到,这位来自浙江台州的年轻人及其后来创办的吉利汽车,在20多年后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实力顶流。而李君佑的天驹汽车,则在短短几年后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当时,距离新中国制造出第一辆小轿车——东风金龙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中国的汽车工业却几乎在原地踏步。

期间也有过两次大事件。一是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全国范围内曾掀起了造车潮,几乎每个省份都试制过小轿车,包括北京的井冈山牌、东方红牌轿车,天津的和平牌轿车,西藏的昆仑牌轿车,重庆的先进牌轿车,浙江的灯塔牌轿车等等,但却都是昙花一现。由于技术薄弱,资源匮乏,加之生产工艺落后,靠手工敲打而成的样车几乎都没能量产,最终只剩下红旗轿车和上海牌轿车,用于外事接待和公务出行。

(1959年,两辆天津和平牌轿车、3辆硬顶版北京牌轿车、4辆红旗CA72在天安门广场展出)

二是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家放开了限制,允许海外汽车企业在国内合资建厂。一时间,包括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东风神龙、一汽-大众长安铃木等在内的诸多合资车企应运而生,国内的轿车供应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国企和军工企业也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始或重新开始了汽车“生产”之路,要么用国家统一下发的212图纸造车,要么仿制海外车型,要么为水货贴牌,典型的有湛江三星、大同塞北箭、抚州富奇、保定天马等等,不过随着后来政策收紧、海关严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到90年代中后期,这些企业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涉足“9898”案的湛江三星,更是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在了公众视野。

(曾经的粤西骏马--湛江三星汽车)

中国的民营资本也在看到我国汽车产品的巨大缺口后,开始进入汽车制造业,并开始了大浪淘沙。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成都夜明珠,还有海宁奇观,河南长剑,温州叶丰,武汉神箭等等。

1988年,河南焦作农民姚大军仿照桑塔纳打造出了长剑牌微型轿车,1993年一度卖出6000多辆,甚至还请了大红大紫的巩俐代言。但到1996年年底,长剑便因管理混乱和严重的质量问题,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停产。

1988年,温州人叶文贵开始着手研发新能源汽车,并陆续推出了叶丰1号、叶丰2号、叶丰3号纯电动汽车,以及叶丰HEV。1995年,因耗尽家财,难以为继,叶文贵被迫放弃了造车梦。

(叶文贵驾驶者其耗资数千万元打造的叶丰牌纯电动小轿车)

1993年,曾仁安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县成立了神箭汽车。1994年,仿照桑塔纳打造的第一台“神箭”样车下线。1997年,因“规模太小,没有资质”,神箭汽车被勒令停产。

……

虽然这些先行者几乎都没能走到最后,但他们却鼓舞和激励了后来者,也让后来者少走了一些弯路,其中就包括李书福。

-2-

1994年,国家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开始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但它在鼓励私家车的同时,也开始对轿车生产实施目录化管理,对造车进行了明确限制。

受此影响,当时的很多民营汽车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产品质量不过关,管理混乱,资金缺乏外,最大制约是——没有生产资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准生证”。

在1994年之前和《政策》发布后的缓冲期,绝大多数没有轿车生产资质的汽车生产企业都打过擦边球,用6字头轻型客车资质生产7字头轿车。强大如吉利汽车,也是如此。

1997年,李书福在浙江台州创办了吉利汽车,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业,同年通过收购四川德阳汽车厂,获得了6字头轻型客车生产资质。1998年8月8日,吉利自主研发的第一辆轿车——豪情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

当时,距离李书福1986年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创业已有十余年时间。其业务也迅速扩充至生产电冰箱、电冰柜、高档装璜材料和摩托车等。

(1994年,吉利进军摩托车行业,并生产了我国第一辆豪华踏板摩托车)

那时,李书福的摩托车业务已经达到了每年几十万辆的规模,在业务顺风顺水的时刻进军充满未知又需要高投入的汽车制造业,很多人并不理解。但李书福的嗅觉一向敏锐,他认为,汽车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但当时汽车售价过高,抑制了人们的消费,等到政策放开就会有大作为。而在等待期,吉利汽车要做的,就是好好研究技术。

期间,吉利汽车历经波折,缺钱、缺人、缺地、缺资质,吉利汽车在1998年生产的100辆豪情也并没有投放市场,而是被李书福销毁了,原因是质量不过关。单从这一点,也能看到李书福的决绝与坚持。

一年后,吉利重新打造的豪情正式上市,一口气卖出2000辆,对热销的夏利形成了有力冲击。在当时,吉利豪情的最大卖点是实惠,这也是李书福造车的初衷——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这句话,也伴随了吉利汽车的整个1.0时代。

2001年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意义非凡。11月9日,在中国加入WTO前夕,吉利汽车成功获得轿车生产资质,成为我国首家拿到准生证的民营车企。同年,靠着第二款车型美日,吉利汽车实现了盈亏平衡;李书福也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最执着的人物”。在笔者看来,无论是获得生产资质还是盈亏平衡,都离不开李书福的执着。

(2002年10月1日,柯受良驾驶吉利美日轿车飞跃布达拉宫广场)

此后,吉利陆续推出了首款三厢轿车优利欧,中国第一跑美人豹,以及自由舰、金刚、远景等车型,并依靠这一系列产品,进入了中国汽车企业前十之列(2005年销售新车近15万辆,2006年销售新车20万辆),净利润也持续增长,2004年近2亿元,2005年2.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和同期很多自主车企只知道一味模仿不同,吉利在自主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李书福的这种坚持,也成为了吉利汽车后来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5月,吉利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顺利装车,成为当时国内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2006年8月8日,吉利自主研发的JL4G18发动机正式投产,成为我国第一款CVVT发动机。此后,吉利先后创办了吉利大学、三亚学院、湘潭理工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民办院校,之前所遭遇的人才荒也不再是问题。

简单来说,在1.0时代,依靠价格优势、多样的产品和不错的产品力,吉利汽车很快在中国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并进入了中国自主品牌第一梯队。

(2005年8月,车主张先生驾驶吉利自由舰成功登上海拔5217米的珠峰大本营,成为第一款登上珠峰大本营的轿车)

-3-

2007年5月,吉利汽车联合80家经销商发布《宁波宣言》,正式宣布战略转型,由单纯的成本领先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发展,口号也由“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升级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有人把吉利的这次战略转型概括为,从过去的价格为主,转为以质量为主、品牌为主、技术为主,从战略布局上走出浙江,走到全国,走向全球。

吉利汽车之所以如此,首先在于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低价车的利润越来越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次在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汽车产品的需求不再仅限于代步,人们对品质、安全性等有了新的要求。

但走出舒适区,“革”自己的“命”,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勇气。

吉利汽车先是淘汰了豪情、美日、优利欧的生产线,同时新建了远景、金刚、自由舰生产线。据说仅这个动作,李书福就花了8亿元。

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吉利从2007年开始进行的战略转型现在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我认为当时做起来是非常痛苦的:眼看着蛋糕吃不到,而且还要把已经蒸熟的馒头扔掉,企业家做这么样的一个决策就是要忍受住割肉般的痛苦和煎熬。”

2009年,在战略转型两年后,吉利汽车第一款完全正向开发的A级轿车——帝豪EC7问世,并在两年后一“撞”成名。

2011年,帝豪EC7在获得C-NCAP碰撞测试五星安全评定后,在年底获得了欧洲E-NCAP碰撞测试4星安全评级,成为最安全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而如果按照2009年新标实施前的测试标准,帝豪EC7其实可以获得E-NCAP 5星评级。

这是值得记入中国汽车工业史册的事件。

帝豪的市场表现也随着用户的口口相传持续提升。2010年,帝豪EC7单月销量破5000台;2011年,月销量达到1万台;2012年,月销量超过1.5万台;2013年,月销量直逼2万台。

也是从2013年起,帝豪成为年度销量最高的中国自主品牌轿车,2016年起进入年度全国轿车销量前十,成为TOP10中唯一的自主轿车。而此前曾风靡一时的比亚迪F3长城腾翼C30、奇瑞旗云、一汽夏利等等,早已难觅踪影。

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是,在2013年到2014年,随着国内SUV市场的快速成长,很多中国自主品牌为了抢占SUV红利,把有限的资源倾斜给了SUV,而放弃了利润相对较低的轿车,这也造成了后来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集体失语。但吉利却并没有因为SUV市场的高速增长而放弃轿车,反而推出了更具品质、更具时代感且科技感强的新帝豪,由此开始了在轿车市场的“单打独斗”。

纵观吉利汽车的2.0时代,“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的口号,在帝豪上一一实现,而且它还在高手如云、被主流合资车企霸占的A级轿车市场撕开了一个缺口,用出色的产品力,补上了中国品牌汽车品质上的“缺”。

要知道,帝豪所处的A级轿车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竞争最惨烈的红海市场,所有主流合资车企在这个市场都有布局,前有捷达、宝来、卡罗拉,后有朗逸、英朗、轩逸、福克斯。而且在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A级轿车的份额高达31.4%,在轿车市场更是占到了63%的比例。

“得A级车者,得天下”,从来都是有道理的。

-4-

相较于家用为主的A级轿车,B级轿车更能代表一家车企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形象。简单来说就是既代表里子,还代表面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不少地区都曾做过这样的“面子”工程,前面提到的天津和平牌轿车、西藏昆仑牌轿车、重庆先进牌轿车等等,就是典型代表。不过这一轮尝试并没有激起多大涟漪。除了现实的原因外,最主要的是没有足够的“里子”。

进入21世纪,中国自主品牌开始了新一轮尝试。2003年,奇瑞推出东方之子;2004年和2006年,华晨推出中华尊驰和骏捷;同样是在2006年,奔腾B70荣威750上市;2007年,MG7上市;2008年,江淮宾悦开始销售。不过它们都在短暂的辉煌后便坠入低谷,希望再次破灭。如今,这七款车中有六款已经退市。

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自主B级轿车迎来了新的爆发,奔腾B90(2012年)、荣威950(2012年)、广汽传祺GA6(2014年)等车型相继问世,不过依旧惨淡。如今,这三款车中有两款已然退市。

这种窘境,随着2015年4月“最美中国车”吉利博瑞的上市,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在收购沃尔沃汽车5年后,吉利汽车将沃尔沃享誉全球的安全技术理念引入博瑞,使博瑞拥有了全方位立体防护,通过全面的主被动安全配置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构建了强大的360°立体安全识别圈,将中国自主汽车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博瑞在智能科技、造型设计、舒适性、驾驶体验等方面也塑造了全新标杆。它搭载的吉利汽车自主研发的1.8TD涡轮增压发动机,账面数据甚至比同排量的的奥迪A4L还要优秀。

出色的产品力,使得吉利博瑞一骑绝尘。2016年,在博瑞的第一个完整销售年,销量便突破5万辆,在细分市场排名第九,超过了包括现代索纳塔9、起亚K5、马自达6阿特兹、本田思铂睿标致508雪铁龙C5等在内的一众合资B级车,其在自主B级车的市场份额则达到了42%,毫无争议的成为了自主B级轿车一哥。

吉利博瑞的头雁作用,迅速唤醒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的群体意识。它引发的连锁反应,也让中国消费者在不久后便享受到了时代红利。

彼时,距离吉利汽车再次战略升级刚刚过去两年。

2014年,吉利汽车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造每个人的精品车”,明确了打造高颜值、高技术、高品质车型的战略目标。吉利也进入了精品车3.0时代。

博瑞,正是吉利精品车3.0时代的扛鼎之作。

在博瑞上市后的第二年(2016年),一句“你好,博越”开启了智能SUV的新篇章。凭借好看、好开、好智能的三好品质,博越迅速成为“网红”车,吸引了大批拥趸。

除了博瑞和博越,吉利汽车精品车3.0时代还推出了诸多爆款车型,包括帝豪GL、帝豪GS、缤瑞、缤越、嘉际等等,几乎实现了全品牌的精品化升级。

吉利汽车的这次战略升级成果如何?消费者们用真金白银给出了答案。

2015年,吉利汽车年销量为50.7万辆;2016年79.92万辆,2017年一举进入百万辆俱乐部,达到了124.7万辆,成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其中,博越售出28.7万辆,占比23%。吉利汽车就是这样多款车齐头并进,即使博越很火,但也并非只靠这一款车撑门面。

此后,吉利汽车持续增长,2018年销售新车150万辆。此后两年,在车市寒冬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叠加下,虽然销量稍有下滑(136万辆和132万辆),但市场份额依旧在增长,还蝉联了中国品牌车企销量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开始,吉利汽车在全国车企销量总榜中的位置跃升至第四,仅次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而且这个顶流没有运气的成分,而是靠实力一点点打下来的。

回顾吉利汽车3.0精品车时代,可以看到,凭借“3.0精品车”,吉利重构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引领了中国汽车品牌的集体向上。从此,中国汽车品牌有了与合资车企正面PK的硬核实力,同时也开始向主流合资车企发起了冲击。在博瑞和博越之前,这是中国汽车品牌想都不敢想的。

由此也可以想见,吉利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虽千万人,吾往矣。

-5-

2019年9月,在西博会开幕式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首次披露了吉利的研发投入:10年1000亿元。如此高额的投入,正是吉利汽车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吉利汽车在研发方面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是2013年2月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CEVT)。大名鼎鼎的CMA,便诞生于2016年的CEVT。它是由沃尔沃主导、吉利沃尔沃共同研发的基础模块架构,是面向全球工业4.0的产品诞生体,由来自25个国家的2000多名顶级汽车工程师共同开发而成。

CMA一经亮相便引发业界轰动,被称为全球最先进的三大造车模块化架构之一。

由于是沃尔沃主导研发,CMA架构并非吉利汽车独享,而是还应用到了沃尔沃、极星、领克等品牌上,而且至今已打造了数十款车型,包括沃尔沃XC40、极星2、领克01/02/03/05/06等。

吉利汽车品牌旗下首款基于CMA架构打造的车型是星越,它于2019年上市,并迅速刷爆了朋友圈,成为年度最吸睛车型之一,连续多月蝉联中国品牌轿跑SUV销量冠军,而且高达45%的换购来自合资品牌,甚至“试驾过星越的用户,基本都成为了星越的车主”。这,就是星越的魅力。

星越的贡献,还在于它彻底打破了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车三大件不信任的固有认知:其搭载的智擎2.0TD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爱信8AT变速箱,以及CMA模块化架构开发的运动底盘和博格华纳第五代电液式四驱系统,想挑刺都很难。

2020年6月8日,在基于CMA架构打造的汽车销量突破60万辆之际,吉利汽车宣布正式进入“科技吉利4.0全面架构造车时代”。吉利汽车再次战略升级。

为什么选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吉利汽车在2020年将成为第一个拥有1000万用户的自主品牌,同时也将开始另一个千万的新征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转型,合情合理;

二是,在收购宝腾后,吉利汽车的全球化版图初步成型,全球化扩张势在必行;

三是,基于CMA架构打造的产品已占领市场,并成为了各自细分市场的佼佼者。简单来说就是,CMA在成就沃尔沃、极星、领克之后,开始普惠到吉利品牌。这是吉利汽车的机遇。

11月,基于CMA架构打造的吉利首款轿车星瑞上市。作为行业首款实现整车OTA的燃油车,凭借精美的造型,沃尔沃Drive-E系列2.0TD动力,以及11.37-14.97万元的亲民指导价,星瑞在上市首月便达成了7017辆的销量,在第一个完整销售月销量便破万,达到了12077辆。

进入2021年,吉利星瑞持续走高,上半年售出66311辆,月均1.1万辆,成了名副其实的“家轿颠覆者”,吉利开始引领中国汽车品牌在轿车市场向主流合资车企发起反击。

2021年7月10日,星越的升级版车型,星越S正式上市。短短10天后,7月20日,基于吉利CMA架构的全新旗舰SUV——星越L也宣告上市。同时吉利汽车还宣布,吉利品牌CMA高端系列正式命名为“中国星”。

为什么推出中国星?中国星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中国星是吉利品牌着力打造的高端向上系列产品,虽然已经有了领克,但吉利也是会继续往上走。这就像大众,虽然有奥迪这样的高端品牌,但却并不妨碍其推出途锐这样的豪华SUV。更重要的是,“中国星”在架构造车、安全、性能、智能、节能、健康和用户体验、用户服务等方面,已拥有了全面超越强势合资品牌车型的硬实力。

此前,中国自主品牌即使推出高端产品,用的营销词汇也大都是“看齐”或“比肩”主流合资车型。这不是中国车企不自信,而是在研发时便将主流合资车型作为假想竞品来进行产品标定。

但中国星不是,它源自全球领先、比肩丰田TNGA的CMA架构,代表了当下中国汽车品牌的最高水准,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旗舰”,直接促使吉利成为了“中国汽车全球领跑者”。中国星的任务,也升级为不断用高端产品,在全球汽车市场为“中国汽车价值”而战。

这正是吉利汽车4.0全面架构造车时代的使命。

回望35年的发展历程,从吉利汽车1.0时代开始,它就在致力于提升产品品质、缩小与合资车企的差距。到了现在的4.0时代,已经拥有打造世界一流好车硬实力的吉利汽车,开始代表中国汽车品牌正面硬扛主流合资车。

可以看到,吉利汽车一直在以引领者的身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而升级,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不变的,则是吉利汽车一直以来在技术研发方面不计成本的高投入,和吉利汽车的“快乐”基因。

“快乐人生,吉利相伴”,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

从1.0到4.0时代的产品升级,到向用户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的转型,吉利汽车始终坚持的理念便是创造“快乐”,不断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享受便捷、舒适、安全、愉悦的用车生活。而随着吉利带来的产品价值提升,用户对“快乐”的感知也越来越强烈。

从人物画像来看,吉利汽车的用户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年轻有为、敢于奋斗、敢于担当,是社会主流力量,他们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在奋斗中创造自己的快乐与价值。随着吉利汽车完成1000万辆的跨越,千万级用户的快乐,便汇聚成了全社会的快乐。而当一个人的快乐点亮一群人的快乐,一群人的快乐点亮整个社会的快乐,快乐就有了“伟大的力量”。

2021年7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布的吉利品牌全新品牌价值主张——“因快乐而伟大”,便由此而来。

-6-

在李书福看来,吉利的产品,要为用户创造更加愉悦的使用体验,不仅要“好开”,还要“好安全”,更要让人们的生活“好吉利”!

这样的信心,来自于吉利全球的研发、制造体系和销售网络,以及在新能源、车联网、智能驾驶、低轨卫星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和布局。

“造车技术的进步必须建立在人才竞争力基础之上,我指的人才竞争力不是指四处挖人、东拼西凑,而是指原生态、成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森林,根深叶茂,自成一体,只有原始森林,才是生生不息的,任何的人工移植都很难与原始森林相媲美。”李书福的这番话,让人们知道了吉利得以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

他认为,作为一家整车制造企业,技师技工的培养培训更加重要,“一辆好车的出厂,既是技术体系、质量体系、工艺装 备能力的体现,更是技师技工能力水平的体现。”而且吉利的很多技术人才,包括技师技工都是在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

简直不要太任性!

正是一个个吉利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吉利,他们用自己的快乐工作,开创了伟大的汽车事业。

吉利的快乐,还在于快递爱和责任。

从精准扶贫,到发布《吉利共同富裕计划行动纲领》,再到近期向河南遭遇强降雨自然灾害地区的3000万元捐款,启动7x24小时紧急道路救援通道,开通紧急维修绿色通道等等,都是吉利的常规动作。

同样,在“因快乐而伟大”的品牌价值主张下,中国星系列的使命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因快乐而伟大”的品牌主张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吉利携手用户、员工、合作伙伴创造快乐,进而为整个社会创造快乐的过程。其内在驱动力,是吉利汽车不断演进的技术,一直坚持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和服务理念,以及始终在贯彻的产业报国信念。

仔细想想,通过“因快乐而伟大”,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的改变。在35年前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对汽车的追求主要是“代步”,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品质、安全性和驾驶感受开始有要求,而且这种要求逐年提升。发展到后来,人们开始更注重内心深处的感受。这个过程如果用汽车消费来概括,可以简化为性价比->品价比->价值感。这种变化,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折射,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国人的追求。

这一次,吉利又走在了前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