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大众重金押注江淮背后,是跨国车企的“司马昭之心”

2021年09月17日 14:19:20
分享到:
来源:优视汽车

近日,根据路透社消息,大众汽车目前正在与江淮汽车谈判,收购江淮在合肥的一间工厂。而在去年的时候,大众就已经收购了江淮汽车的一家工厂了。虽然这个消息,没有得到当事各方的回应和证实。但以大众这两年在国内紧锣密鼓的部署动作来看,丝毫不需要去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将全面取消。而国内新能源车的“战事”也即将进入下半场,谋求独立或者控股,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车时代获取最大的自主权,此时此刻大众的司马昭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

说得再直白一点,在外资限制取消之后,大众希望自己能够独享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红利。毕竟今时已不同往日,30年前的燃油车时代,大众对中国市场还一无所知,需要与国内的合作伙伴相互协作扶持;30年后的新能源时代,大众自认为已经足够了解中国市场,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单飞”了。

是以收购和控股的形式与江淮这样相对弱势的一方合作?还是试图从一汽上汽两个老牌国字号企业的手上通过调整股比,拿到更多的话语权和利润?哪条路线更容易实现,大众显然心里有数。又或许是看到了特斯拉在国内独资建厂的成功,于是就有了大众安徽的诞生。

2020年5月,大众宣布大众中国将投资10亿欧元获取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集团50%股权,同时大众中国将通过增资方式将持有的江淮大众股权由50%提高至75%,成为后者控股股东。2020年12月,增资交易完成,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主要生产电动车。

有着“单飞”野心的不止是大众汽车。同为德系品牌的宝马,行动比大众更早。

早在2018年,宝马就与华晨正式签署协议,宝马将增股华晨宝马股权至75%,成为控股方。该协议在2022年生效,时间点卡得刚刚好,说明宝马提前四年就开始做好了部署。

而随着如今华晨集团的破产清算工作推进,宝马又开始计划收购华晨中华的生产设备等资产。这显然是在为将来电动车产能的扩充做准备。破产的华晨一方已再无任何话语权可言,未来华晨宝马剩余的25%的股份会不会落入宝马之手,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大众宝马相比,奥迪的动作似乎低调很多,甚至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今年1月,奥迪大众汽车集团及中国一汽共同宣布成立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落户长春。

值得注意的是,奥迪大众汽车集团将持有这家合资公司60%的股份,虽然没有独资,也没有达到宝马那样的股份比例,但至少也实现了控股。未来这家公司也将是生产基于PP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

这些分别在国内的大众市场和豪华市场都占据前列的强势车企,在谋求独资控股的道路上是最激进,也是最有信心的。但其他相对弱势的跨国车企也正在亦步亦趋地寻求在华独资的可能。

已经“两进两出”中国市场的雷诺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尽管雷诺这个品牌在与东风集团合资后,从未在中国市场上掀起过多大的声浪,最终以退出中国市场收场,但这似乎并未影响雷诺对中国市场的“迷恋”。而雷诺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上的成功,也让其再次燃起了征战中国市场的希望。

就在8月份,雷诺宣布了与吉利的合作,这次合作双方仅仅只是基于新能源产品技术开发层面,这意味着第三次进军中国市场的雷诺,最终将会是以独资建厂的方式来完成本地化生产。

而前不久“广汽集团将向Stellantis集团转让广汽菲克20%股份”的传闻,也让Stellantis旗下的Jeep品牌在华以独资的形式继续寻求发展成为可能。年底前Stellantis将会正式公布电动化战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吉利控股的沃尔沃正在推进IPO,似乎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只在电视剧中看到过的可能:沃尔沃独立上市后,吉利的股份被稀释,某国外资金入场,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明争暗夺后,吉利丢掉了大股东的地位,沃尔沃成功脱离吉利?我承认我脑洞开得太大了。

看上去,只有日系车企们在独资这件事情上依然是不显山露水,这符合日本人一贯的做事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日系在新能源领域的反应迟缓所导致。在电动化产品规划尚不清晰的情况下,日系车企对于独资的欲望并没有那么迫切,但这并不代表日系车企在独资的这条路上就无牌可打。

早在2019年的时候就有报道称,日产汽车计划收购一家中国造车新势力公司的股份,并已有技术专家在做收购目标的评估工作。当时这一消息也被视为是日产在提前规划2022年后新能源时代下的中国独资大局。只不过后来或许是因为卡洛斯·戈恩被捕、高层换人等事件的影响,让这一计划搁置至今。

而每年都传出国产消息却一直从未国产的雷克萨斯,理论上也有在国内独资建厂的可能。毕竟,独资建厂进行本地化生产,无论是从控制权、品牌形象、品质要求还是利润的角度,都能够满足雷克萨斯的要求。

不难看出,借助外资限制的取消,电动化时代的到来,跨国车企无论是强势大厂,还是小众品牌,都有可能借机以独资收购或者控股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轮新能源竞争的布局。特别是在燃油车时代淘汰下来的一批车企,以及不断在新能源战争中败下阵来的新势力,产生了大量的闲置生产资源,给跨国车企的全资收购创造了条件。而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最终演变成包含新势力在内的自主车企对决跨国车企。好戏才刚刚开始上演。(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