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必须尊重技术人才 实力才能提高
2009年10月26日 07:11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写于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千万辆之际

10月20日,今年国产累计第1000万辆汽车下线,全年国产汽车有望突破1200万辆,中国稳居世界汽车产量第一大国。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一件大事。记得十多年前,我们还在感叹全国汽车年产量顶不上通用当时一个月的产量;也记得十年前,当时的上海通用执行副总经理墨斐在纸上画着人均收入和汽车销量的曲线图,和我一起展望着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中国汽车市场就会进入起飞阶段……

回首过去的十年,“任何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都显得保守”,而即使最乐观的人也猜不到2009年的中国车市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迎来“井喷”。

1000万辆、全球第一,自然值得高兴一下,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这个成绩的取得,更多地可能还是市场的推动,而不是行业的引领。值得高兴的是,大家似乎对中国还不是一个汽车强国——顶多只是一个汽车大国有了共识。那么如何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我想说的是,按照目前的情形,这个转变实现起来有点难。

做出这个判断,我只是基于一点很肤浅的看法:汽车行业要真正强大起来,当然离不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全面提升,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技术。只有在技术上不断实现创新和超越,才能言及强大;而技术上的超越,靠什么?当然是人。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目前,起码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国内的汽车企业,技术人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国内各大集团、主流汽车厂家,有多少高层是搞技术出身?大多数不是行政出身,就是搞市场、搞财务、搞采购的。我的两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到了一家主流的合资汽车企业,但是两年内都相继跳槽离开。我询问他们原因。答曰:“没有前途。因为合资企业并不真正需要搞技术的。在合资企业,只有两种人有前途,一是走行政路线,去当官;二是去搞市场、搞营销,能赚钱。”

这也许是合资企业的情况,那么本土品牌呢?实事求是地说,本土品牌也许会好一些。起码,搞技术的年轻人相对机会会多一些。但是相对国际上的那些著名品牌,技术人才依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地位。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小例子是:某次在北京车展某本土品牌的展台休息室,采访他们的一位海归技术副总裁,聊着聊着,这位副总声音突然低了八度,我一回头,原来他的老板进来了……

也许是我有些过敏,但事过多年,我依然印象深刻,因为这正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技术人才真实境况的写照——即使你都副总裁了,在老板眼里,依然如同无物。一个行业,技术人员缺乏自我认同;工程师整天都梦想有机会去做做公关、管管经销商;设计师也永远不是在为未来,而是为领导设计产品……这样的行业,能强大起来吗?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青主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