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业内新闻>正文

2014“BMW中国文化之旅”黔乡纪事

2014年12月15日 07:00:02
分享到:
来源:网通社 作者:未知

相信承接过去、惠泽未来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使命。在今年的文化之旅中,我们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承”的含义,更因每一位文化守望者的执着信念深深动容。同时,我们也再一次见证并亲身感受了中国先贤所留下的古老智慧和精神财富,是可以通过个人、家庭乃至整个民族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而传承不辍、生生不息的。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先生

贵州,一个多姿多彩的锦绣之地,49个民族在此和谐共生,从而孕育出了一片独特的精神沃土。2014年,已连续开展了八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将目光投向贵州,组织了两支探访车队前往黔乡腹地,深入挖掘和保护那些跨越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8天2000多公里的行程中,车队成员行走于贵州的大小村寨,聆听芦笙铜鼓之声,感受天籁大歌之韵,探寻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技艺,品味相互交融的民族饮食风华,一路前行,一路捐助,一路宣扬,一路守护,为公众勾画出了一个更加立体与鲜活、同时也更具风骨与韧性的贵州。

深入醉美黔乡,守护和谐多彩的精神家园

从“酸甜麻辣总相宜”的地方饮食,到“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多彩民俗;从手法高超的民间巧技,到缤纷多彩的民族歌舞,2014“BMW中国文化之旅”围绕着 “食、俗、技、艺”四大重点领域,感悟黔贵大地上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其中,东线车队着重探访了黔东南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以“技、艺”为重点探访对象:在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队员们走进传承人水仙家中,聆听宋大姐为保护水族马尾绣而四处奔走,并自建家庭博物馆的传承故事;在大山深处的黄岗、地扪侗寨,队员们则领略了宛若天籁的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以及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当车队抵达朗德苗寨时,队员们更伴随着浑厚深沉的铜鼓声,亲身感受了苗族铜鼓舞、踩鼓舞等当地原生态的民族音乐与舞蹈类文化遗产。

在东线行程结束后,西线车队则循着另一条探访路线,前往黄平、都匀、安顺、贞丰等地,对沿途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了重点探访:队员们于“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亲手制作黄平泥塑、品味苗族长桌宴,并在古朴的苗族板凳舞、亻革家山歌中感受当地人的诚挚情怀;走进“大明朝遗落的桃花源”——天龙屯堡,在青石瓦房间寻找传唱了六百余年的安顺地戏;拜访岩鱼古寨,聆听布依八音、勒尤小调,与布依族老乡共同制作五彩糯米饭,品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醇美乐章。

在深度挖掘黔贵大地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BMW也诚邀多位文化专家加入车队,并举办四场各具特色的文化论坛,深入解读贵州厚重久远的民族文化。为了使更多人了解这些大山深处的文化瑰宝,BMW还于12月9日至12月15日期间,在北京的人文风尚汇——三里屯太古里橙色大厅举办2014“BMW中国文化之旅”回顾展,吸引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目光,共同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用心守护,传续民族文化瑰宝

在纷繁嘈杂的现代生活中,守护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每一个人的心灵归属。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最为珍贵、最具特色的文化精髓,也是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而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则是广大的传承人。在今年的文化之旅中,车队成员见到了众多令人感动的“文化守望者”群体。在这当中,既有个人“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也有“全家老幼齐上阵”的家族传承,更有整个族群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世代守护。千百年来,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付出,这些文化瑰宝才得以完好的保留至今,并依然充满活力。

1963年出生于贵州雷山西江控拜银匠世家的杨光宾,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代表。杨光宾是家族的第五代传人,因生活条件艰苦,两个哥哥很早就参军入伍,杨光宾便成为家中唯一“子承父业”的银匠师傅。或许在银饰制作的火塘边和敲打声中长大的原因,杨光宾从小就对这门手艺有着特殊的感情,六、七岁就给父亲当帮手,十三岁正式跟随父亲学习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数十年间,杨光宾以打银为生,走遍了雷山的各个苗族村寨,并远涉广西、湖南等地。为了让这门手艺不断传承,他还自费办起了工作室,收徒授艺。在这里,杨光宾可以随时给予徒弟们指导并亲手示范,徒弟们通过直观地学习和临摹,也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精髓。

除了个人,家庭作为社会中的基本单位,对传统文化的世代相传、承上启下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贵州丹寨县石桥村,有着一个王姓造纸世家,王兴武就是家传古法造纸术的第19代传人。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生产给这种家庭小作坊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重振这一家族老行当,2008年,王兴武带领数十位村民成立了石桥黔山造纸专业合作社,并革新传统,运用古法造纸工艺流程生产花草纸、云龙纸、皱纹纸等特色手工纸张。王兴武所研制的迎春苗纸还被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指定为古籍文物修缮专用纸。传承了千百年的石桥古法造纸工艺,依靠一个个如王兴武家般的“小家庭”,融聚成了一股坚韧不拔的“大力量”,古老的手艺和老行当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心口相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苗族长篇史诗《亚鲁王》便是依靠这种方式得以传承。在2009年以前,《亚鲁王》长久的沉寂于民间,只靠苗族歌师“东郎们”口口相传,而且当地人使用的“西部苗语”相当艰涩,外人很难听懂。而《亚鲁王》最初的发掘、整理和翻译者,却是一位苗族“80后”——杨正江。多年来,杨正江带领他的队友,秉承着亚鲁王英勇无畏、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苗语和汉语之间完成了一次次“痛并快乐”的穿越,为翻译《亚鲁王》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不为人知的辛苦。

一直以来,散布在山乡田野间的文化瑰宝,正是依靠着杨光宾、王兴武、杨正江这些“文化守望者”的不懈努力才得以不断传续,在这些古老的技艺中所蕴含着的民族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到现代生活之中。而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到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也是我们不断保护、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所在。

持续守护,分享文明传承之悦

自2007年拉开“BMW中国文化之旅”的序幕后,BMW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作为企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典范,“BMW中国文化之旅”在八年间跋涉一万七千多公里,足迹遍布中国21个省及直辖市,探访了2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中77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800万的捐助。

“BMW中国文化之旅”的持续开展,不仅唤起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也为社会各界构建了一个交流、学习与分享的平台,使传统文化能够跟随时代的脚步而历久弥新,永绽光彩。BMW亦希望通过此项目,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关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探寻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从中汲取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这也生动诠释了BMW所倡导的文明传承之悦。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