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汽车讯 继电动汽车之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爆发之势越来越浓。
3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表示在2021年-2025年开启氢时代,聚焦氢示范;2025年-2035年,发展氢经济,开放氢生态;2035-2050年,建成氢社会,贡献碳中和。
同一天,亿华通发布公告表示与丰田汽车共同出资设立并经营,以燃料电池(FC)的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合营公司。
而在本月初,现代汽车全球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和销售基地在广州投产,不仅生产氢燃料电池堆和氢燃料电池系统,同时还包含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该基地规划年产6,5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将视中国市场和政策需求适时扩大生产供应能力。
仅仅一个月时间,长城汽车、丰田和现代汽车均在氢燃料电池产业领域布下重局。氢燃料电池产业的竞争已经剑拔弩张。
面对氢燃料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的丰田和现代汽车,长城汽车的竞争实力如何?相比较中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长城汽车的碳中和目标整整提前了10年。作为一家民营汽车企业,长城汽车是否真具有这样的能力?
在氢能源战略发布前,凤凰网汽车与长城汽车氢战略的主要执行主体,即长城控股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天羽和总裁陈雪松进行了深入探讨。解读长城汽车氢战略背后的具体思考。
技术:与日韩水平并肩
在此次战略发布会上,长城汽车不仅构建了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还推出了一套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此外,长城汽车宣布今年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
“现在已经开发了三代车型,现在我们即将面市的是第三代技术“,对于即将推出的氢燃料电池SUV , 长城控股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羽表示,他透露后续有更多的车型推出来,以匹配动力总成零部件的供应。
据了解,长城汽车早在2016年开始正式涉足氢燃料电池领域。起初,在长城汽车内容成立XEV项目组开始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2017年,长城汽车加入国际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协会。2018年建立氢能技术中心,是国内首个拥有全套检测和试制设备的氢能技术中心。
6年时间,投入超20亿。“长城汽车靠自身的投入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我们把技术和产品都打通了。”长城控股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雪松表示。在谈到具体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时,他表示:“从长城汽车自身来说,我觉得我们MEV水平,2016年大概跟丰田差5年,现在跟他们也就差两年,所以我们一直缩小这个差距。我觉得长汽车城膜电极方面应该是及格的。”
此外,张天羽补充到:“我们有日本的金属双极板专家,也有北美做石墨板的专家,他们之前都曾就职于国际上最好的两家公司,从事这两种板的开发。我相信我们技术能力上和他们(丰田和现代汽车)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成本:5-8年下降80%
其实,从去年开始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已经掀起一股热潮,参与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的企业数量陡增。
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9月份,中国氢燃料电池相关企业注册量超过2200家。其中,2020年中国加氢站相关企业注册量为703家,同比增长299.4%。但是,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1182辆,同比下降56.8%,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保有量仅为7355辆。保有量下滑、加氢站数量猛增,导致大部分加氢站处于亏损状态。
即使这样,行业也普遍看好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未来发展。
“市场很热,但是销量不太好。这个也可以不必讳的说,这是政策影响、疫情影响。”张天羽对此表示。“因为财政示范城市政策从去年初开始释放,疫情期间大家不敢上班。我们希望未来几个月政策能下发下来,我认为还是会有一个快速上量的阶段。”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20%左右,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按照规划,未来4年内,中国氢燃料电池保有量将从现在的不到1万辆增长到10万辆,超过10倍的增幅。示范城市政策的落地,将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唯一路径。
对比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有些行业观点,认为燃料电池成本下降和过去十年动力电池相近,十年下降80%。”张天羽表示“我们更有信心一些,我们认为可能5到8年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风口:示范城市
张天羽口中所说的示范城市,正是去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该《通知》被业内称为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十城千辆”。
不过,直到目前该示范城市名单仍未正式公布。不过,在《通知》发布后,全国各地方政府以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下已经闻风而动。
目前,广东、山东、湖北、江苏、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已经官宣申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5个城市群参与了示范申报。
除了申报示范城市外,不少地方还制定了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的发展规划。比如,去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5万台、整车产能2万辆。去年9月,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力争2025年前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辆。
在此次战略发布会上,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表示,未来三年内将再投资30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成为全球三大氢能源汽车销售商之一。
剑指全球前三的长城汽车,将在今年推出首批 100辆49吨氢能重卡,这些车辆将服务于雄安新区,逐步开始氢燃料电池车的落地和商业化推广。
“实际上我们今年收到的订单就已经上千台了,但是我们不希望现在推出这么多的车。”张天羽透露,“在产品推出的节奏上,我们和合作伙伴想尽可能按照持续向上成长、接近于商业化运行的状态去规划发展。”
推广:基础设施和法规成最大障碍
按照目前上千台的订单量,长城汽车已经具备商业化推广的基础,但作为起步阶段的氢燃料电池产业,仍面临较大的阻碍。
“从产品成熟度来说,我觉得至少从车端应该没有问题。”对当前全球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现状,陈雪松指出。他认为“客户的体验不满意多数还是加氢不方便。”
根据示范城市要求,除对氢燃料电池车推广数量进行限定外,示范城市内还需“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准加氢站15座”,加氢站的问题将随着示范城市的落地而得到改善。但是,加氢站的落地并非易事。
“我们液氢加氢站在2019年已经到位了,没有快速运营起来的原因,是液氢的获取。”张天羽表示,“虽然在军方航空领域液氢使用很频繁,但在民用领域还比较少。”
对此,陈雪松举了个例子补充到,“如同液氢的4型瓶,咱们国家从安全考虑,还没有国标发布。我们开发的4型氢瓶产品目前也无法商业化,因为没有标准,法规不允许,只能自己研发用。”
对于制约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应用的瓶颈“不在两头,在中间”,是车下运氢、车载储氢和氢能加注上。因此,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提升,前提是法规的落地。
总结:当下,氢燃料电池产业正处于爆发的前夜,与之前的纯电动汽车产业不同的是,行业内已经具备像长城汽车这样积累起技术、产业链整合,以及整车研发生产的能力。产业的快速发展只待政策和法规的落地“东风”。此次氢燃料战略的发布,长城汽车已经准备好成为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的龙头的准备。(文/朱琴)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