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宁德新能源共涉及17条竞业限制纠纷,15条劳动争议,被指竞业协议限制范围涉及超60家公司。
应届入职的底层离职员工也卷入劳动诉讼,员工反馈称,离职后“没地方去”。
月薪8000,竞业赔偿高达100万。多人选择反诉,结果大多是维持原判。
凤凰网汽车讯 一周内股价下跌17%后,宁德时代坐不住了。一边报警,一边起诉了竞争对手。
2月14日,宁德新能源对蜂巢能源及其关联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提起诉讼。公开信息显示,共有9名签过竞业协议的宁德时代前员工,疑似转投蜂巢能源麾下。
其实在此之前,这9名员工,作为个体已经被宁德时代告过一轮。这9名员工分别在宁德新能源担任“主任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和市场专员”等职务。
一审结果表明,每位员工得到的竞业补偿金约在3-10万不等,但违约需赔偿宁德新能源一百万。
以市场专员Y某一案为例,Y在宁德新能源工作1年11个月,竞业限制期限从2018年6月开始,为期24个月。
2018年7月11日,Y某某入职保定亿新。
宁德时代认为,Y某企图通过入职关联公司的方式规避合同义务,跳槽一事“毫无契约精神”。此外,100万的赔偿金额还具有“惩罚功能”,目的是“维护契约精神,提高合同履约率,降低违约行为发生”。
Y某在反诉中指出,自己在宁德新能源公司的月工资为8000元,其总共获得的劳动报酬18万元。一审判令Y某支付100万元违约金,明显违背公平合理这一基本法律原则。
在百万赔偿面前,多人选择反诉,结果大多是维持原判。
多人反馈:“新能源与汽车行业的上下游及关联方都在协议里,”也就意味着离职后无处可去。
人才争夺暗涌下,是动力电池商战的晦暗B面。
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达96.7GWh,以32.6%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伴随着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争夺战中,企业们展开人才厮杀。后来者希望通过挖角取胜,宁德时代作为业内头部科技公司,利用竞业协议合理保护知识产权无可厚非。但百万赔偿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
或将影响蜂巢能源上市进程
宁德时代诉讼蜂巢能源、保定艺新和无锡天宏的不正当竞争案,定为2022年2月23日开庭。
蜂巢能源回应称,公司一直合法、合规经营,公司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准备开庭应诉,相信法律会有公正的判决。
蜂巢能源前身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近期启动上市辅导。而此次陷入诉讼,或将影响上市进程。
保定艺新和无锡天宏之所以被认定为关联公司,是因为宁德新能源举证表示,蜂巢能源公司工商信息,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蜂巢能源公司与保定亿新工商信息存在相似。
宁德时代还提供了拨打保定亿新工商登记电话形成的录音、拨打蜂巢能源公司对外公布的招聘电话形成的录音。
此外,保定亿新的法定代表人杨红新,系蜂巢能源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负责人,且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及保定亿新的历史注册地址及目前注册地址一致。
就上述举证,法院认定保定亿新与蜂巢能源公司存在着实质性的关联关系。
天眼查显示,保定亿新已于2021年6月注销。
而无锡天宏与蜂巢能源之间的关系则更加隐秘。
长城控股公司全资设立持有蜂巢能源公司股权97.83%,华怡旅游公司与长城控股公司的2019年度报告上的企业联系电话一致,而无锡天宏公司是由华怡旅游公司全资设立的,故无锡天宏公司与蜂巢能源公司有关联。
“滥用”竞业协议?
宁德时代在诉讼文件中表示,动力电池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正处于行业竞争激烈状态,各类新能源电池企业大量诞生,新能源电池的技术秘密是新能源电池企业根本利益所在。
“一旦掌握关键技术秘密的员工跳槽到竞争企业,可能导致公司重大利益受损,损害远非违约金所能弥补,因此100万元的违约金额合理。”
汽车分析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在汽车业中,人员流动速度较大,挖人是行业普遍现象。宁德时代选择状告蜂巢能源,或希望是通过诉讼,避免跳槽频繁发生。
他认为,胜诉对宁德时代来说有两种好处。其一,是提高宁德时代企业知名度,以此案例避免员工跳槽频繁发生。其二,是蜂巢能源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展速度较快,对宁德时代业务造成一定威胁。
通过简单的网络搜索便能发现,宁德时代不止一次被控“使用”竞业协议。
有多名曾经供职于宁德时代的员工反馈称,离职后“没地方去”。竞业协议的“限制范围包括新能源行业、汽车行业、汽车配件行业等,涉及超过60家公司。”
这一条款意味着,除动力电池企业外,离职员工也无法加入整车厂。
并且,竞业协议限制不只针对管理层。有内部人士透露,宁德时代职级共划分为五级,许多大学刚毕业应届入职的底层离职员工也卷入劳动诉讼。
普通本科校招进入宁德时代一般定级为5级,985本科在6-7级,硕士则可以定到8级以上。
竞业协议主要针对7级及以上的员工,入职满一年执行竞业协议。研发岗位的限制期在一年以上,非研发类在6个月-1年之间,具体时长取决于总监判断。
此外,宁德时代还被指扩大竞品范围。
前述人士指出,“哪怕你入职的公司经营范围和宁德时代完全不一样,宁德时代也会想办法,去找你们公司的所有股东,是否投资过其他和他经营范围一致的公司”。
他表示,一旦新加入的企业被认定是关联方,就会被起诉索赔一百万。在扣除加班补贴等福利后,“补偿金最低压到月收入的20%”。
这场“隐形游戏”,从2019年开始初露端倪。
2020年3月,宁德时代起诉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称涉案金额达1.2亿元。
官方表示,“具体涉案专利是电池防爆相关的一项很重要的专利,关系到电池生产和使用的安全。”
此后传出宁德时代严查竞业协议的传闻,“从2018年离职并签订协议的员工开始查”。2019年开始,宁德时代对6名离职员工提出仲裁申请,并要求他们按协议退还竞业限制补偿金、支付违约金,金额合计超628万元。涉及蜂巢能源、力信能源与国轩高科等多家企业。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发稿日,宁德新能源共涉及17条竞业限制纠纷,15条劳动争议。
入职科技公司需要签竞业协议,不是新鲜事。
《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是保护用人单位权益,为减少和限制商业秘密泄露所签署的协议。一般会在入职时与合同一起签约,竞业约定期限不超过两年。为补偿就业自由,公司也会按离职前12月平均工资的30%,逐月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直至期满。
法律人士指出,业内针对竞业协议的纠纷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竞业协议限制范围是否宽泛。第二,是员工是否属于适用竞业限制义务的主体,是否存在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行为以及是否应向前公司支付违约金。第三,是双方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是否合理。
涉及竞业纠纷时,宁德新能源搜证举证的方式也非常多样。
2016年3月,宁德新能源举证林某领取竞业补偿金后,提交虚假在职证明。
时任研究院资深工程师的林某离开宁德新能源,加入合肥国骋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含有“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研发、检测、服务与咨询”,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需要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因此国骋公司与宁德新能源之间存在业务交叉。
巧合的是,国轩高科还有一位林某。
这位林某在国轩公司成为部分专利的发明人、代表公司参与项目合作交流,并作为公司承担基金项目的共同作者发表论文。而这位林某,被熟人指认曾就职于宁德新能源。
竞业协议的初衷,原本是为避免公司机密外泄,适用范围在高级技术人员及高管中。但由于科技公司与互联网公司之间存在业务竞争的情况越发普遍。
自2014年起,“竞业限制纠纷”有关的案件数量出现明显的增长,索赔主体多为大型互联网企业或科技企业。
以百度为例,有消息显示,其竞业协议中约定的企业不仅囊括主流互联网公司,也包括了格灵深瞳、地平线等创业公司,几乎杜绝了离开的员工再次入职同级别大厂。
与此同时,竞业调查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探访离职员工工作地点,通过照片及视频拍摄证明。向离职员工邮寄快递,地址填写竞对公司的办公地点,收件人填写离职员工,显示“本人签收”即是违约证据。
目前,新能源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业务竞争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宁德时代划定的“竞品”范围是否合理,百万索赔到底多不多,值得深思。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