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汽车评论(文/小林)
几天前,以4D成像雷达为主传感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几何伙伴,正式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博世旗下市场化投资平台博原资本独家投资。
从去年华为高调入局,到今年CES上喧宾夺主,再到如今一直独角兽企业冉冉升起,似乎预示着4D成像雷达或将成为又一个市场宠儿。
内卷下的汽车市场,硬是卷出了一条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的车用雷达赛道。而4D成像雷达的出现,无疑会让这种内卷进一步加深。
只是过渡方案?还是会成为主流路线之一?
会替代激光雷达?还是会带来一场价格革命?
传统Tier-1纷纷加码
实际上,4D成像雷达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新技术。在过去的两年里,市场已经进行了多次“预热”。
时间回到2020年3月,Waymo发布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感知方案,将毫米波雷达升级为4D成像雷达,并且其架构、硬件、软件均为Waymo自主研发。这是4D成像雷达首次被应用至车端,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2020年9月,大陆集团联合赛灵思发布了ARS540。这是全球首款可量产的4D成像雷达,其最大探测距离可达300米,水平视场角为±60度,共有192个虚拟通道。ARS540的推出,标志着4D成像雷达正式进入量产纪元。
到了2021年,4D成像雷达市场热度陡然提升。先是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安波福发布公司首款4D成像雷达FLR4+,探测距离超过300米,并且通过机器学习支持真正的高程目标识别。
随后,采埃孚也推出了一款4D成像雷达,并获得了上汽集团的订单,计划在2022年向后者提供长距离成像雷达。这款产品的探测距离同样超过300米,拥有192个接收通道,是传统雷达的16倍。
这一年,不仅传统汽车Tier-1巨头先后在该领域完成布局,华为也推出了高分辨4D成像雷达,采用12T24R的大阵列,比常规毫米波提升24倍,是目前可量产的最大天线配置成像雷达,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傲酷(Oculii)则在5月拿到了B轮5500万美元的融资后,又在9月获得通用汽车的战略投资。他们推出的Eagle前向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角分辨率的商用4D成像雷达,Falcon角雷达是世界上最小巧的4D成像雷达。
来自以色列的Arbe虽然是一家初创公司,但却是首家实现IPO的4D成像雷达公司,他们在2021年10月以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敲钟,标志着4D成像雷达正式进入了资本市场的视线范围内。
目前,该公司已经推出完整的4D成像雷达芯片组解决方案Phoenix,以及及4D成像雷达开发平台,并计划于2022年通过与Tier1、OEM及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合作实现量产。
在2022年的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荷兰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恩智浦宣布,业界首款采用16nm制程的成像雷达处理器S32R45已经投入量产,并发布了与为升科(CubTEK)基于共同打造的4D成像雷达。
不到两年的时间,4D成像雷达的话题度已经不亚于一直处于热议中的激光雷达了。
将取代传统毫米波雷达?
距离、速度、角度是传统毫米波雷达的三大性能维度。
由于传统的毫米波雷达缺乏测高能力、角度分辨率低、点云稀疏,且忽略静态物体,所以在自动驾驶系统中仅起到支持性的安全冗余之用。在L3级以下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中尚可,但面向更高阶的自动驾驶会显得力不从心。
因为成本的问题,传统毫米波雷达在维度、精度、静态物体检测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自成体系独立支撑整个自动驾驶感知系统。
中金公司认为,4D成像雷达能够全方位提升毫米波雷达性能,有望使毫米波雷达成为ADAS系统中的核心传感器之一,是毫米波雷达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博原资本管理合伙人及CEO朱璘也认为,毫米波雷达是智能汽车的核心传感器之一,纵观全球毫米波雷达大厂们的产品迭代和技术路线,其升级演进方向便是4D成像雷达。
升级主要体现在,4D成像雷达不仅可以检测到物体的距离、相对速度和方位角,还可以检测到前方物体的垂直高度以及前方静止和横向移动物体。
传统的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测距、测速的功能,但由于其角分辨率较低,无法实现高密度点云成像,即便与摄像头开启交叉验证,对于小的物体、行人、静止物体等依然无法做出绝对精准的检测,并不能满足高阶自动驾驶的需求。
4D成像雷达保留了传统雷达的全天候探测特性,同时能够探测静止物体且可以输出高密度的点云数据,非常适用于L3/L4自动驾驶下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也定会成为自动驾驶安全冗余的重要手段。
4D成像雷达在普通毫米波雷达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目标高度维度数据的探测和解析,也就是在传统毫米波雷达X轴、Y轴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Z轴的数据,从而能够实现距离、方位、高度以及速度四个维度的信息感知。
与此同时,4D成像雷达还增加了天线的数量与密度,使得角度、速度分辨率均得到了优化,且输出的点云图像更加致密,能够刻画更为真实的环境图像。
当下的主流观点认为,4D成像雷达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传统毫米波雷达的性能短板,是毫米波雷达的主流发展方向。随着自动驾驶感知方案的不断升级,4D成像雷达将逐渐替代现有的毫米波雷达。
能替代激光雷达吗?
Mobileye CEO Amnon Shashua曾说过,4D成像毫米波雷达是消费级自动驾驶车辆重要推动因素之一,而激光雷达不再是关键。他的这句话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有分析指出,4D成像雷达的成本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近,性能方面可以媲美低线束激光雷达,更符合当下的量产需求,但能否完全替代激光雷达目前还无法判断。
激光雷达的劣势很明显,那就是大雾、雨雪天气效果差,并且无法获得外界图像。相比而言,4D成像雷达继承了毫米波雷达全天候抗干扰的优势,并且不受光线、烟雾、灰尘、雾霾的影响,在夜晚、雨雪等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适应性更强。
此外,激光雷达高昂的成本也是其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这方面来看,目前4D成像雷达还未进入规模量产期,所以价格仍处于高点。据SystemPlus测算,大陆集团ARS540的售价为2276美元。
不过根据Arbe公司上市前的路演材料,预计2021-2025年其 4D成像雷达产品单价将从1333美元降至111美元,年均复合下降46%。
中金公司认为,4D成像雷达实现规模销售后,合理价位应在100-150美元。
同样的,目前激光雷达受限于量产规模,也没有到达价格低点。图达通即将量产的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后价格约在500-1000美元;小鹏P5搭载的Livox Horizon车规级激光雷达,官方售价为7199 元。
不过随着激光雷达逐渐提升量产交付能力,价格也将不断下降。华为曾公开表示,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也就是说,未来4D成像雷达的成本与激光雷达不会相差太大,即便有优势也不会很明显。
“4D成像雷达在短时间内不会成为主流,因为它距离商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成本究竟会下降到什么程度还很难判断。但未来的确会成为一种选择,相比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多种信号采集的方式可以形成互补融合的关系。” 汽车分析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凤凰网汽车。
的确,目前呼声比较高的一种观点认为,多传感融合是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安全冗余的关键,4D成像雷达显然会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与激光雷达不会形成替代关系,更大的可能是形成互补关系。
将会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交付的上汽飞凡R7,就采用了像素级点云融合方案,包含一颗来自Luminar的激光雷达、2颗PREMIUM 4D成像雷达、6颗长距点云雷达、12个摄像头和12颗超声波雷达。
写在最后:
虽然很多车企和传统Tier-1厂商都注意到了4D成像雷达的市场前景,并且开始着手布局,但是布局时间尚短。除了上汽飞凡R7之外,宝马、北汽、长安、长城的产品也将搭载4D成像雷达,但落地时间还不能确定。
所以从量产和定点的情况来看,目前4D成像雷达市场仍处于初期培育阶段,距离真正的爆发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认为,4D成像雷达将从2023年初开始小规模前装导入,预计到2023年突破百万颗搭载量。中金公司预计,至2025年中国车载4D成像雷达市场规模,乐观情况下有望达到5.4亿美元。
2021年,激光雷达赛道热度激增,搭载一颗以上的车型呈几何倍数增长,资本市场也在持续加码。4D成像雷达的出现,虽然可能会让这种内卷出来的热度进一步升温,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选项。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