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汽车研发虚与实:28家车企一年“烧”4800亿

2022年06月21日 18:20:07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评论 (文/子涵 编/青竹)

时代变了,车企们除了在销量和营收上较劲,研发支出也“卷”得更激烈。

巨头全面押注智能化“守王座”,新势力为技术买单“争上游”,中国品牌加码科技值再“练小号”。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认为特斯拉最舍得搞研发,传统车企则显得更“吝啬”;传统国产车企的研发开支,可能比不上造车新势力。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下,究竟哪家车企最舍得“砸钱”?谁又是空有“嘴炮”,罕见行动?车企搞研发,投入的真相是?

凤凰网汽车进行了一场「反常识」地统计,试图找到车企研发费用背后的真相。

4800亿,谁花得最多?

以特蔚小理零威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平均一年约“烧”51.6亿元搞研发,平均研发营收比为20%。其中特斯拉投入数额最高,为163.41亿元。

14家已上市的传统中国车企,年平均研发支出近39亿元,平均研发营收比为8%。最“大手笔”的一家是上汽,年投入近200亿元。头部的上汽比亚迪长城等亦不逊于新造车。

德日美系传统巨头们,更是砸钱年平均研发支出为502亿元,平均占营收总额的5%。最激进的企业是大众,投入达1113.6亿元。

各家虽然思路相异,但整体殊途同归。

在「全球车企研发支出TOP15」的排名中,名列前9名都是传统车企。大众丰田与通用代表德日美系,摘得前三甲。其中,大众的投入更是超越第二名近一倍之多。

TOP15榜中,传统中国车企有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与长城汽车入围,分别位列第9、13与15名。

而“研发大户”特斯拉,位列第10,也是排名最靠前的新能源车企。紧随其后的11名,是刚刚在3月完成新能源全面转型的比亚迪。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是唯一上榜的“独苗”位列第14名。

从排名中,可以看出研发支出,与企业规模基本成正比。其中,纯电车型销量比重不高的车企,加码投入时也更“冲动”。例如大众丰田与通用,基本都放过要“投资超百亿,布局几十款的车型”的狠话。

那么,在“天价”研发费背后,车企们的钱都花在哪,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钱,花得值吗?

跨国车企才真真钞能力,but……

2019年,马斯克公开称,过去10年,特斯拉在研发上的支出约为200亿美元,这是其他传统车企所没有的投入。

但实际上,近年来在电动浪潮下面临着“大象转身”传统车企们,早就开始玩命砸钱搞研发。大家的研发方向或许不尽相同,但是对标特斯拉的“Flag”殊途同归。

“榜一”大众集团的CEO赫伯特·迪斯,曾在2021年底表示:“有史以来,我们首次将总支出的一半以上,也就是890亿欧元,用于投资未来科技。”

在未来5年的投资中,大众将以技术为核心展开。大众集团预计,到2026年,大众集团售出的汽车中,有25%将拥有纯电系统。

大众在MEB平台投入的70亿欧元,就已3倍于特斯拉2021年的研发费用。同时,转型却也小有成效。例如,2021年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暴涨,达45.29万辆,同比增长约1倍。

宝马集团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在研发中投入超过50亿欧元(约每年53亿美元)。虽然谈不上远超,但也“小胜”特斯拉。到2025年底,宝马集团计划累计交付200万辆纯电动车。到2030年,宝马集团计划向客户累计交付1000万辆纯电动车。

在看到特斯拉近乎“疯狂”地增长后,投资人也急了。

此前,Inyova投资首席投资官CristianvonAngerer曾表示,“董事长齐普斯依然在游说政府保留燃油车,然而却徒劳无功,这严重威胁宝马集团过去塑造的环保声誉”。

他认为,“宝马该转变思维了,否则很可能会变成汽车产业的黑莓手机,被时代淘汰”。

其他传统巨头,也纷纷调整目标。4月,福特CEO吉姆·法利也表示“希望(福特)超过特斯拉”,到2026年每年生产200万辆电动汽车,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2022年5月,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谈到,“通用将会在电动汽车领域超过特斯拉。”不一定只制造高端产品,还将推出价格为3万美元,大家可以负担得起的纯电动车。

日系车企同样开始调整战略。在2021财年中,包括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斯巴鲁三菱汽车在内的6家主要车企的投入将同比增长7%。其中,丰田本田两家车企的研发费用创下历史新高。

2021年12月,丰田发布了最新电动化战略,计划投入8万亿日元,其中有一半用于纯电动方向的研究。

2022年4月,本田发布了2030战略,未来10年投入约8万亿日元研发经费,其中在电动化和软件领域共计投入约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36亿元)。

根据日产“2030愿景”,公司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54亿元)。

可以看出,日系车企虽然在电动化转型上显得相对保守。但近两年,也已经在全面提速。

新势力的军备赛

新势力的主基调,是挣得不多,但投入豪放。

在新造车研发费用中,特斯拉一骑绝尘。2021年,特斯拉的研发投入比2020年增长了11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了74%。

根据英国金融交易分析公司 StockApps 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斯拉在研发上的投入远远超过其竞争对手。每辆汽车投资 2984 美元,在行业中排名第一。

马斯克在2022开年就公布,暂无发布新车型的计划。“特斯拉今年的基本重点是扩大产量。”

短期内,特斯拉的战略目标是尽快扩大市场份额。叠加供应链问题,不惜放缓新车推出计划,保证供应。

中期,特斯拉始终坚持自己的产品为王的策略,“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车辆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可购买性”,特斯拉在自己的年报文件中如是说。

对于国内新势力来说,研发的大头在新车型身上。

尽管“科技感”标签贴在小鹏汽车身上,但在“蔚小理”三者中最舍得花钱的新势力,还是蔚来汽车。2021年,蔚来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4.6%。

2022年,“蔚小理”都在进一步拓展产品阵容。

例如,蔚来将在今年迎来产品大年,公司在售产品将由三款产品扩充至六款。除了即将交付的ET7和ET5外。近期,蔚来还发布中大型SUVES7,并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实现交付。

同时,小鹏汽车也规划,将在2022年第三季度G9正式上市,2023年发布两个全新汽车平台,2023年XPilot4.0正式推送。

对于理想来说,投入规模相对保守,占总营收的12%左右。2022年一季度,理想研发费用接近 14 亿元,对比全年 33 亿元研发支出算是猛增。

同时,理想在2022年一季度研发支出与新车L9开发的周期密切相关。从费用支出上,也可以看出理想在战略路线上的调整。全力加码研发,放缓渠道扩张节奏。

身处第二梯队的威马与零跑,尽管在金额的投入上显得较为“含蓄”,但金额占营收的比例都超过20%。即使是“不搞军备竞赛”的哪吒汽车,CEO张勇也计划在未来投入一百亿用以智能技术的开发。

在智能驾驶上,软件算法与硬件激光雷达的全面布局。特别是造车新势力之间,颇有一股“军备竞赛”的味道。

2022年,“蔚小理”计划推出的新产品上,激光雷达、高阶驾驶辅助、大算力芯片成为产品的共性。并且,三家的新车都会搭载激光雷达。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小鹏G9将配备2颗目前业内算力最强的英伟达OrinX芯片,蔚来ET7、ET5则会配备4颗。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表示,在今年的第四季度能在某些区域给一部分用户开通高阶驾驶辅助NAD的订阅服务。小鹏汽车则计划于今年在部分区域开放城市NGP功能。理想则在L9上采用了自研的NOA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有分析称,L9的硬件水平能够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

中国车企:抢跑与超车

传统中国车企中,上汽位列第一,豪掷超196亿,摆出了“我全都要”的态度。

投入最多的上汽集团在财报中指出,202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较大,主要系公司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智能网联、数字化等技术的研发投入所致。

三电方面,目前上汽在车电分离、换电、储能及锂电池回收等领域均有布局。2021年,公司持续开发平台化电池、800V快充与电池包系统等项目。同时,在燃料电池领域也发布了新品。

此外,上汽的“四大战略项目”智己L7、飞凡R7、RoboTaxi及L4级智能重卡项目,在2021年均有落地的产品出现。

复盘过去三年,各家研发营收比都处于逐年递增状态。中国品牌们未来的投入规划,也都在千亿级别。

长城汽车与广汽集团,都计划投入1000千亿,用于新能源与智能化等领域的研发。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在产业链投入1500亿元,其中近一半用于研发。

根据长安汽车今年4月提出的规划,到2025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5万辆,占总销量比例达35%。除新成立的电动品牌外,既有的长安、欧尚、凯程等品牌也将向电气化转型。

2021年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总计55亿元,同比增长16.1%,过去5年合计研发总投入共计256亿,2022年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产品上的研发投入。

结语

整体来看,车企研发主要有三大趋势,快充、智能驾驶及智能制造。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要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难题,需要更大功率的快充技术,超级快充是大势所趋,行业需要推进新能源汽车采用≥800V的更高电压平台。

目前,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例如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纷纷进行800V快充平台的布局。同时,具有自营的超级快充桩支持,甚至自建超级充电站。

同时,重视研发的策略,也源于市场的驱动力。新车的智能化水平也成为了用户购车的重点考虑因素之一。腾讯发布的《90后购车偏好调查》报告中指出,有超过61%的90后认为,高科技是购车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在J.D.Power的《2021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报告》中也显示,在未来半年内有购车意向的人群中,近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智能化体验作为最重要的购车决策因素。

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化配置的需求高涨。在影响购车决策的七要素中,汽车智能化体验占据了14%的权重,且有24%的意向购车者认为汽车的智能化体验是其最重要的购车考虑因素。同时,研究也发现,缺乏新技术或科技感已成为潜客人群第三大购车顾虑。

同时,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量,研发也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指标。

有业内人士指出,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国内新造车赴美上市“受阻”。因此,转投港股是多数新势力的选择。而研发投入,也成为近期港交所对企业上市最核心的考量标准。对企业来说,最直观的指标,就是研发费用的多少与占比。

无论是押注未来,“讨好”资本,抑或者是谋求转型。在一场注定是“马拉松式”竞赛的投入长跑中,“能省会花”,找准方向的玩家才能第一位冲线。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