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总理访华后明牌:德国车企“向东”,没有退路

2022年11月07日 12:52:01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评论 访问北京后,朔尔茨一行人乘专机回到柏林。降落时间已是当地凌晨2点45分,但仅过几个小时后,他就精神抖擞出现在社民党的大会上参加政策讨论,向大家报告这次访华的成果。

他的态度很鲜明:“中国仍是德国和欧洲重要的经贸伙伴,德国不想也不能与中国脱钩。”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携“总裁团”访华,成为自疫情以来,首位访华的欧盟和西方国家领导人。

超过100家企业的竞争中,宝马董事长齐普策与大众汽车总裁奥博穆,得到了随访的12个珍贵席位中的两位。

盖因,中国是德国汽车最大的市场。 德国总理访华,对车业释放了怎样的信号?中国市场,对德国车企到底有多重要?

德国“向东”

“没有中国,德国会变得更穷。”在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前夕,德国工商总会长万斯勒本的一席话,代表了德企的心声。

实际上,这次访华是朔尔茨顶住各方压力,带队访问北京。在他出发前,有超过100家德国企业申请随行。

最终与他一起抵华的,由宝马集团、大众集团、默克集团、拜耳集团、拜恩泰科(BionNTech)公司、巴斯夫集团、瓦克化学集团、德意志银行、GeoClimaDesign、西门子、喜宝集团、阿迪达斯的企业高管组成,行业覆盖化工、汽车、医药生物科技、金融、能源、制造、食品、运动用品领域。

据了解,在朔尔茨团队抵达北京的当天,中德企业家就与中国汽车企业就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绿色液体能源、内燃机、中德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将汽车技术、战略等方面的发展融合借鉴。

“此次朔尔茨总理访问中国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德中两国将继续加强经贸合作。在宝马看来,德中两国间双边联系以及合作依然有着巨大潜力,并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和提高,我对此充满信心。”就此次访华,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如是说。

诚如他所言,对德国汽车业来说,中国这片土地举足轻重。四成德国汽车年产量在华销售,75%的德国车企在关键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上依赖中国。

在整个欧盟中,德国与中国的联系最为深入。据统计,欧盟流入中国的最大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在过去4年里,平均贡献了中国总投资的43%。

2022年前三季度,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增长114.3%,逆势持续走高。其中,汽车是两国合作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海外研究机构Rhodium报告指出,近两年在欧洲所有对华直接投资中,汽车行业的占比达1/3。

2022年,德国车企在华多次大手笔投资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德国汽车业越来越重要。

2022 年上半年,德对中的直接投资,达100 亿欧元。以大众宝马为首的车企,对华单笔“最大”投资的数据不断被刷新。

2022年6月,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在长春奠基。项目总投资26亿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83亿元。该基地是奥迪在中国第一家仅生产纯电动车的工厂,规划年产能15万辆,将在2024年底实现投产。

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博士表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是奥迪中国全新企业战略‘奥迪中国进取2030战略’的重要基石。随着中国第一家奥迪纯电动工厂的落地,我们正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得益于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奥迪预计到2030年,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超过燃油车。作为奥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将对推进四环品牌的电气化转型发挥关键作用。

同样在6月,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是宝马在中国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2021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年产量首次突破70万辆。随着里达工厂的投产,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年产能将增至83万辆,这里也将成为宝马集团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不久前有消息称,宝马将再投资百亿人民币扩建其在沈阳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扩大在中国的电池项目投入,该中心将成为宝马集团在德国本土之外第一家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另根据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宝马在牛津工厂的MINI电动车产线将迁至中国。

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达了继续投资中国的坚定立场,他表示:“加强跨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仍是全球主题,德中两国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合作就是绝佳范例。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

10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将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并控股。本次合作计划投资约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68亿元,这是大众进入中国40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中国市场充满活力,是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业务区域。与地平线的合作是集团在华推进战略转型,强化在华业务的核心基石。本土研发将赋予我们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领先位置。”

除了主机厂之外,汽车零部件厂商也在加大在华投资力度。7月,汽车电子与照明系统海拉在常州的新工厂正式落成。这是他们在中国的第三家工厂,投资额超千万欧元,初期年产量约为60万套。

8月,采埃孚集团宣布计划投资1亿美元,扩建公司在张家港基地的现有业务。此前,他们宣布在山东日照投资建厂,总投资6000万欧元。另外,采埃孚位于上海安亭镇的现有工厂也将扩建,总投资高达3.2亿元。

齐普策曾说过,中国是推动新兴技术超大规模应用的热土,如果某项技术能在中国形成规模,就能在全世界规模化应用。

超500亿元的投资也表明了,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之下,德国车企若想继续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势必要与中国市场紧密合作。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一骑绝尘”的今天,绑定相对“脱钩”而言,是更现实、也更明智的选择。

BBA,在过冬

能源危机,正在倒逼德国车企寻找出路。

目前,能源消耗量高的德国企业停产,包括1/4的化工企业和1/6的汽车制造商,同时,17%的汽车制造商目前正考虑将生产转移到国外。

有评论人士指出,从2020年延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和今年的欧洲大旱,已经对整个欧洲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俄乌战争、疫情、美元加息、股市疲软等一系列现象的影响下,大量欧洲资本开始外逃,欧洲经济“中空化”趋势明显。

危险就在眼前。投资银行瑞银预测称,在2022年三季度后,欧洲制造企业的业绩将急剧恶化。2023年,欧美大型制造商的每股收益将下降约50% 。

该机构预计,欧洲制造商将受到汽车供应过剩;产品定价压力;消费降级与疲软;通货膨胀走高及资产价值缩水四大挑战。

万斯勒本直言:“在这一系列不利局面的影响下,和中国加强贸易关系,是德国能够摆脱困境的重要方法。”

他表示:“没有中国就没有世界”,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在很多方面都依赖中国,以解决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紧迫的问题。“没有中国,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中德两国在汽车领域有着超强的产业合作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上海汽车公司与德国大众合作,让大众汽车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企业。

过去几十年,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发展一直表现很强劲。目前,德系汽车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份额占比最大,占到80%左右。

2021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国内的销售总量为330.5万台左右,全球销量为888.2万台左右,国内的销量就占据了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豪华品牌保时捷的国内市场销量在9.5万台;奥迪的销售量为70万台;宝马为84.6万台;奔驰为78.27万台。

在来华前,巴斯夫CEO回应了国内对其在中国投入巨资新建工厂的批评。这句话,用来评论“脱钩主义者”也相当契合。“与其抱怨,还不如仔细审视一下自身不足。”

毕竟,互补共赢,比起脱钩“独美”要更动听得多。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