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2019智能汽车时代要来了,但是我能看见的起点还不够扎实

2019年01月27日 22:51:48
分享到:
来源:MiVo车研院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那就是华人运通公司举行了全球首条智能化道路示范项目发布会,宣布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化城市道路——“智路”示范项目,于江苏盐城开通试运行。

null


据了解,项目一期全长约8公里,预计今年上半年具备正式运营条件,未来将向城市骨干道路扩展,进一步推广建设和使用的范围,目前二期的项目建设已在规划中。

再加上2018年双十二的时候在长三角地区构建出来的“环淀山湖智能车企生态圈”,以及在济南和重庆都已经开始试点的无人城市公交运输系统,我们已经初步在中国的大地上看到了未来智能汽车未来的雏形了。

2019年必将是中国智能汽车的年。

但是我觉得,即使是吉利现在都已经把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下放到了10万元的级别上,我们离“信任”智能汽车乃至未来的智能出行,还有着根本性的距离。这个“信任”,让我们哪怕知道自己的车开在路上可以自动跟车自动维持车道,你也不会去主动开这个功能。

null


因为我觉得现阶段内,能让消费者接受的智能汽车,至少有3条标准:

第一、品质稳定性;第二,功能实用性;第三,服务持续性。


坦白说,前两条,其实是作为一台优秀的智能汽车必须做到的前提。目前来看,基本上能够在配备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上都能做到,而各大厂商对此也都格外重视。相信经过在系数、指数、精度等硬件指标的不断努力与持续改进之下,在这个2019都是可以做到,而且必然会越做越好的。

但是第三条则是最大的难点,也就是前面说的“信任”转化问题。举个例子,许多服务、许多功能其实起初的用户体验还是非常好的,也很实用,但用户用着用着发觉无法升级了,或者开始收费了,有些服务甚至下线了。我们大家当然知道这是车企受制于“成本”,但是这给到消费者的体验会非常不好。

没错,我们的消费者们,至今依然觉得,我买了车了,我车上的所有服务就应该是免费的。

另外啊,这还导致了服务的可持续性不佳,也就无法使服务形成商业化模式。如果服务无法形成相应的模式,那么服务价值也就很难被认可,很难被接受并推广。这,就演变成了没有盈利延续性。君不见,我国智能车机延续最好的,大概也就是安吉星一家而已。

null


不过这里不得不说,一旦智能汽车时代从今年起步,那么在智能的道路上,车企是独木难支的。这需要牵涉诸多相关行业,包括通讯、电子、城建管理等等各个领域。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跨行业的宏观视野,以及对科技趋势、政策趋势、消费趋势的靠谱预判,才能提前布局,不仅把智能汽车的产品做好、功能和服务做好,更要把这种“好的体验”延续下去,最终形成智能移动生活生态圈,并通过生态圈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但是别忘了,这只是起步,我觉得集中在3个更大的方向: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共享。没错,这三个方向直接对标三个不同的落地诉求,而这样的诉求直接嫁接了消费者-消费市场服务商-消费品生产者。

在汽车产品本身层面,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智能驾驶。个人一向觉得,智能驾驶,不仅要让驾乘更轻松,还要让驾车更有乐趣。驾驭和操控的快乐,不应被智能化取代,反而应该是被智能驾驶所强化。而且最核心的,智能化要警惕向娱乐化发展。不知道什么时候驾驶过程中的享受(听歌听相声听广播)变成了所谓“释放双手”。这就大错特错了,智能驾驶应该解放双手,让双手更加关注于驾驶安全,这样才对。

在智能体系建设层面,我们努力的方向依然是智能网联。按照现在的节奏,我们只是将“云”层面的东西完成了初步的“汽车与服务”相连接。而这个2019的步伐,应当是将智能汽车作为一个子体系,更好地去融入智能移动生活生态圈,将众多与出行相关的功能与服务,往智能汽车上进行集成。简单地说,从2019起,我们要把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化”:一方面,使智能汽车能够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智能终端,另一方面,通过汽车的智能网联实现主要的日常服务,并通过服务体系想智能手机一样链接终端服务商。

null


在智能出行服务层面,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智能共享。当然,这部分才是最难的。因为智能共享的核心是如何提升共享的效率与用户体验,这就牵扯到了需要有能够打破车机互联壁垒的一个服务存在。理论上不论你开着荣威还是名爵还是雪铁龙,只要你是使用着斑马系统,你系统里的路况、车况、行驶路线都可以被系统迅速共享更其他车主,这样把出行就可以融合在真正的“体系”里。

不过这样的壁垒几乎不可能在2019年就打破,松松土是有可能的。毕竟别说是在车机系统上打破壁垒了,就算是在出行这个简单的路况构架上,想要松土,都需要这么一家“华人运通”做起点,都需要在连三线城市都算不上的盐城打地基。

公平地说,目前国内的交通环境和条件并不符合智能出行推广的需要,不仅是道路条件、通讯条件、停车条件、充电条件等硬件条件的不足,还包括用户的用车习惯与出行习惯,以及相关的立法与行业规则的滞后等等,可以说,还很难马上就支撑起一个繁荣健康的共享出行的商业运营体系。

null


不过,从行业趋势来看,实现智能出行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从厂商、用户到交通管理者,各参与方都有做好智能出行的明确诉求;而在技术层面上,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持续提升的潜力非常大。

就在上个月,前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讲到,要让小区收取合理的充电服务费,从而让新能源汽车能够更好地进小区,更好地利用充电资源,从而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我觉得万部长的这番讲话代表了官方的“构架体系”思路。这意味着我前面说的“壁垒”不是不可以打破的。只要一旦官方能站队,就一定可以在2019就开始松土。

所以,我还会刚开始的那句话:2019将会是中国智能汽车的元年了,不论是我前面说的那一条,都等着这一次的松土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