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推进至2019年,在上一年度销量萎靡不振的国产汽车,突然仿佛被打了激素一般“雄起”了——传言吉利要收购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品牌,还有媒体报道长城汽车正在接触塔塔汽车,洽谈收购捷豹路虎事宜。2019年,自主车企突然再次张开了收购獠牙,对方同意了吗?
关于收购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一事已经被吉利官方明确否认,并表示2019年将优先聚焦内部发展。而长城汽车与捷豹路虎双方亦相继辟谣,捷豹路虎表示“该信息仅为媒体猜测,并无事实根据”。长城汽车高层也回应“我们并没有听说此消息,但2019年长城汽车将变得更加开放”。
事实上,江湖上的很多传说都并非空穴来风。相比吉利收购玛莎拉蒂等品牌,此次长城收购捷豹路虎的传闻更加刺激媒体人敏感的神经,毕竟绯闻中的两大主角有着相当多的契合属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主汽车企业也在迅速壮大。近年来,中国车企收购国外品牌已不在少数,除了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还有上汽收购了罗孚,而其最出名的汽车就是荣威和名爵;北汽收购萨博,生产了绅宝,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中国企业收购了国外品牌。显然,中国企业正积极通过并购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近年中国车企在海外进行的那些收购/并购案例,看看哪些“水土不服”,哪些开创了新局面。
那些年被收购的海外汽车品牌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2004年,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应当是第一个案例,在国内掀起相当大的轰动,它甚至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而后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双龙汽车经营不善,不得不寻求出售。在花了约40亿人民币的代价以后,因为双龙最终申请破产保护导致上汽这一笔资金打了水漂。可见收购容易整合难,中国车企的海外扩张并非一路坦途。不过上汽并未就此止步,紧接着就收入了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MGR),并成功打造为现在的名爵和荣威两个品牌,跻身主流品牌的行列。
沃尔沃应该是国内最成功的海外车企收购案,2010年8月,吉利汽车以18亿美金的价格从福特手上接过了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为此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6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沃尔沃由此成为吉利旗下汽车品牌。在外界看来,吉利与沃尔沃给人“蛇吞象”的感觉,能不能“消化”是一个问题,可吉利很快用行动打消人们的顾虑。这次国内最大规模的收购汽车外企行为几乎并未对沃尔沃汽车的任何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反而让沃尔沃扭亏为盈,销量更是逐年提升,2018年的全球销量超过了64万辆。
2017年5月24日,吉利正式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而吉利也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这是继沃尔沃之后,吉利又一“买买买”大动作。至此,吉利控股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宝腾和路特斯(莲花)六个汽车品牌,也为吉利打开东南亚市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并计划在武汉将路特斯正式投入国产。
2012年,华人富商蒋大龙在瑞典成立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收购了萨博的核心资产和知识产权。前不久,恒大集团又宣布以以9.3亿美元成功并购NEVS公司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恒大收购NEVS,进一步明确了通过收购落子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图。
当然,这也不是萨博第一次被中国车企看中。除经销商企业庞大集团此前意图收购萨博未果外,2009年,北汽耗资1.97亿美元,收购了瑞典萨博部分知识产权,也就是说本次收购主要是针对技术层面,其中包括萨博9-5和9-3等三个整车平台、两个发动机系列、两款变速箱以及79项专利。后来北汽将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绅宝系列车型,绅宝品牌不少车型都基于萨博95、萨博93平台改造而来,例如北汽也曾发布基于SAAB技术打造的全新M-trix中高端轿车平台。
近年来,随着中国车企的海外扩张行动越来越频繁,大家也似乎开始有点见多不怪。除此以外,当然还包括福田集团收购德国宝沃品牌、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闹剧,以及最近吉利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都是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品牌的案例,虽然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都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至于其他一些中国车企的并购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收购,就不在本次的讨论范围之内了。比如青年汽车当初推出莲花轿车,但其并未收购英国的莲花汽车,只是买下提供汽车技术服务的莲花工程公司,其品牌标识和莲花汽车也截然不同。东风汽车尽管注资8亿欧元入股PSA,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控股方,只能算是投资行为,PSA旗下的品牌也并未被东风收购。2013年,吉利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也只是参与设计TX电动出租车,也不存在成熟汽车品牌引进的话题。
汽车品牌收购到底带来了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自主车企寻求海外品牌收购究竟能为他们带来什么?看了这么多并购之后笔者发现,自主车企对于外国汽车企业的并购,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技术二字。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各板块的技术积累有限。出于中国车企对于先进技术的渴求,吉利也好,奇瑞也罢,都是从模仿开始起步,尽管诸多自主车企一直坚持研发自己的发动机,但是其性能上还是和本田、大众等国际车企有一定差距。发动机、底盘等技术的研发,绝非朝夕之功,当中国车企试图挑战大众、奥迪等国际车企的时候,就必须要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收购国外汽车品牌,获得他们的发动机技术、生产线、造车平台等等,这无疑是一个捷径。
最好的例子就是在1994年宝马收购了罗孚后,利用罗孚公司旗下路虎品牌在SUV领域的丰富经验为自己的SUV车型发展做铺垫,宝马首款SUV X5的两段式尾门的设计就是受到了路虎揽胜车型的启发。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自主汽车收购案中很好的例子,这两年吉利汽车性能的提升,不能说和沃尔沃一点关系没有,例如领克01/02/03三款车型就都诞生自沃尔沃CMA模块化平台。
其次出于对打开国际市场和“走出去”的需要,如吉利并购沃尔沃,就成功将其版图扩展到欧美市场。中国车企想要做大做强,仅仅将目光放在中国市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出去进入海外市场。但想要在“别人的地盘上撒野”谈何容易,且不说车型的产品力是否能与对手匹敌,光品牌知名度就要差一大截。收购海外品牌以后,除了获得所收购的品牌带来的利润,更可以借其衣钵将自己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同样,吉利拿下宝腾的理由也与此类似,未来东南亚市场可能会成为吉利的新主场。
最后,那就是借收购海外品牌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如北汽拿下部分萨博的平台和技术,就迅速推出了北汽绅宝。在宣传该品牌时,北汽就直言不讳的表示是“源自萨博的技术”。南汽集团收购罗孚后,立即将名爵品牌在中国“复活”,宣传时自称是源自英国高端品牌的传承。有数据显示,沃尔沃本身的价值不超过20亿美元,而沃尔沃品牌的价值却高达上百亿美元。同理,沃尔沃的汽车品牌将会直接将吉利的品牌带上更高的等级。
存量时代,车企们的较量将更加惨烈,收购也许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必然的产物。可仔细想想,在自主车企对海外品牌完成并购入主后,双方能迅速形成积极化学作用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其中,上汽更是花了40亿元买了个教训,告诉人们并购有风险,投资要谨慎。而在荣威和MG两个品牌经营方面,上汽也是经过几年的摸索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作为经典案例,吉利和沃尔沃如今过了七年之痒,但豪华品牌里,它也仍然处于第二梯队,还需要努力。试想假如说长城真的收购了捷豹路虎,到时的哈弗或者WEY品牌车型有着与路虎同样的血统或者技术,您是否会更愿意为它买单呢?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