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传闻下的人人车,还OK吗?
文▍宋双辉
就在我准备滴滴裁员重组的稿件时,微信里各个媒体群开始讨论关于人人车的这则传闻:
我第一反应是去看了一眼人人车内部人士的朋友圈,感觉倒是一切正常,也没看到有人离职,所以第一判断是,应该是假消息。
而在微博大V发布的这则传闻下面,就有人人车官博的辟谣,称公司经营正常。
不久后官博正式发布了一则辟谣声明,称所谓的破产、关闭所有站点和资金链断裂都是假消息,而且属于“有人要害朕”,已经报案。
随后我们直接与人人车CEO李健求证此事,他也表示这件事就是友商在恶意造谣,这种行为简直没有底线。
二手车从业者之间的互相拆台抹黑可能也让大家见怪不怪了,不过直接把对方说破产了也确实是相当恶劣的行为。当然我们不是警察,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也无法判断。
只不过不管是人人车在“造谣帖”下面的回复,还是正式发布的声明,下面的评论却有些“歪楼了”,许多自称员工的网友继续评论爆料,说自己被拖欠工资,所在公司被解散,业务也暂停了。
在“人人车回复破产传闻”的热搜话题下,也有自称各地分公司员工的网友爆料讨说法,还发了视频为证。
官方辟谣并没有平息网上对此事的热议,因为人们明显感觉所谓的裁员和关店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一句“假消息”并不能解释大家的疑问。
终于,人人车发表了一份CEO李健的内部信,把舆论引向了另一个方向:人人车确实在进行业务调整,因为公司启动了新的战略。换句话说,所谓的关店裁员也都是业务调整的一部分。
而李健在信中也同时提到,变革总会伴随流言蜚语和造谣污蔑,一笑置之就行了。
显然,事态的发展并非如李健所想的那样轻松,如果人人车能在员工网上大规模讨说法之前,先将公司战略调整一事公布于众,可能舆论会对它更加有利一些。
抛开公关危机的处理方式不谈,人人车所谓的业务调整究竟是要做什么,它又会不会重蹈ofo和锤子科技那样的“辟谣后再打脸”的覆辙呢?
首先,人人车的经营肯定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因为这并不是它一家所面临的问题。从去年ofo的风波,到不久前滴滴出行宣布裁员2000人、收缩业务,互联网企业在此轮资本寒冬中遭遇了很大的打击。
我最后一次与人人车沟通,还是去年4月北京车展的时候,那次他们宣布拿到了高盛领投、腾讯和滴滴跟投的一笔3亿美元的新投资,此外就是重点和大家谈了一下牵手滴滴之后的业务成绩。
彼时李健还在畅谈城市覆盖规模的大规模扩张为人人车带来了业务的巨大增长,2017年只覆盖几十个城市的人人车,到去年4月已经覆盖100多个城市了。
而现在,滴滴自身难保,人人车再想借力滴滴已经不显示。而大规模业务扩张的重资产模式显然也不是资本寒冬中该有的过冬方式。
所以人人车进行了调整,它所谓的合伙人新战略,就是对原本重资产模式的改变。所谓合伙人制度,就是让员工变成合伙人,自掏腰包来购买所在城市的资源包,人人车为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来帮助合伙人开展保卖业务。
为此人人车拿出了8千万来扶持合伙人,并且去年已经在杭州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并且认为效果很好,所以现在全国推广。
但是并非所有员工都能拿得出钱来做合伙人,所以必然有大批指望传统方式干活领工资的人要离职,也就是上面许多网友反馈的“被裁员”。而与合伙人制度配套的新零售门店推广开来,也就意味原来覆盖100多个城市的地方站中大部分会被关停,转型,只保留几个重点城市。
在上面提到的内部信中还有一句话需要注意,那就是李健提到接下来还会“加大品牌广告投放”,所以我们应该还会继续在各大卫视和广告牌上见到黄渤的身影,听到他用青岛普通话说着“靠谱、划算”。
既然还能拿出钱来投广告,人人车显然没到破产边缘,虽然公司的资金链压力并不算小。而在腾讯市值都蒸发了2万亿港币的今天,指望人人车还能顺利拉到大笔投资,肯定也不现实。
现在它能指望的,可能就是地方政府了,上个月李健发过朋友圈,拿到了成都市金牛区政府提供的40亿资金支持,要在成都建第二总部。
综上所述,人人车并没有传闻中所说的已经破产、资金链断裂或倒闭,至少现阶段还没有。只是它和其他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过得并不easy,所以也及时悬崖勒马,抛弃了此前重资产广撒网的发展模式,改为了自己做流量平台的合伙人制度,而这个过程中,裁员关店就在所难免。
至于接下来这种新模式能否成功,人人车能否熬过寒冬苦尽甘来,谁也无法预测。当然中国新车增长已经受挫,我们当然希望看到二手车行业能够迅速壮大起来,也希望人人车能够走出一条新路。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