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案》,车尔摩斯全新栏目,侦探“苏先生”带你探秘那些表面背后的故事。
就算到了2019年,汽车发明后的133年,女人开车这件事儿还是会时不时的成为热点。
所以今天趁着“三八妇女节”,我看看能不能为女性司机朋友们说些什么。
女司机能“混成”今天这个地步,作为高速互联网信息的传递者,媒体“功不可没”。
在媒体的报道中,“女司机”三个字的出镜率远高于男司机,甚至经常以标题党的形式出现在报道题目中。所以带给民众的感觉是,在交通事故中,发生事故的女司机更多。
但事实上,参考2016年杭州、南京、济南市三城发布的现实统计数据显示,发生事故的男司机是女司机的4.6倍,这个比例与媒体呈现出来的恰好相反。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女司机”搜索出的相关结果超过1200万条,也远超输入“男司机”的搜索结果。
虽然部分地区和搜索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国,但是从真实事故与曝光不对等的情况你也能看出,称女司机为“马路杀手”,显然对女司机来说有点不公平。
那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女性司机开车比较危险”的印象呢?
有数据显示,当女司机发生事故时,标题多提及肇事原因或者造成伤亡的词语,例如“逃逸”、“油门”、“撞倒”、“碾压”。
甚至在肇事司机为男性的时候,新闻标题也会想方设法的带上女司机。
归根结底,在于“女司机”三个字所带来的“流量红利”。
标题是我们对新闻报道的第一印象,当肇事司机为女性时,新闻会倾向把性别当成报道的关注点放在性别上,并利用标题进行强调,博人眼球,这就更加重了“女司机常常发生交通事故”的印象了。
在汽车媒体行业的我,也曾追逐过女司机带来的“流量红利”。但显然,这种“红利”是畸形的,目前社会对女司机的这种认知也是畸形的。
另一方面,媒体通过对报道内容的方向及数量,对一个话题进行强调,这与大家心中所认为的重要议题,又有很强的关联性。
久而久之,人们对某个事物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加以推广,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从而忽视个体差异。
女司机=女杀手的“刻板印象”随之而出。
当然,有一点是我不否认的是,大多数女性对于这些冰冷机器的敏感度要远低于男性,这会让她们在驾驶汽车这个技能上存在天生的劣势。
但遗憾的是,这种劣势却成为了媒体和男人们眼中的“流量”与“笑柄“。
男性天生对于空间、速度的感知是很多女性难以企及的,但也造就了他们驾车时”胆肥“的风格。
而雷厉风行从来不是女司机驾车时的作风,心细的她们也没有男性司机开车时的冒失,平稳、安全在她们心里永远是第一选择。
这也是女司机事故远远低于男司机的主要原因。
所以交通事故的发生其实根本无关性别,在对待”女司机“这个问题上,也更要求我们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她们,多一分礼让,多一分尊重。
就像在爱情里,看似柔弱的女人理应被男人照顾一样。
至少在男司机制造的事故还没有低于女司机事故前,我一直是这个观点。
小编提示:该点赞了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