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合资2.0时代,“光束”照亮了谁?

2019年12月15日 17:00:02
分享到:
来源:路由社

光束将“在中国,为全球”的理念进一步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了研发环节。

撰 文 | 草薙素子

编 辑 | 司马问刀

11月29日,伴随着礼炮轰鸣,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合资成立的光束汽车项目正式启动。

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光都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寄予。光让这个世界敞亮,那么光束,又将让什么敞亮起来?

光束汽车承载的,是宝马集团MINI车型的纯电动化与国产化;是长城汽车走出国门的又一契机;是新时代的中外车企合资模式探索;也是宝马集团在中国经营哲学的落实与升级......

幕后英雄

先从光束汽车的主角,MINI纯电动车说起。

罕有人知的是,在宝马集团电动化转型的历程中,MINI的“辈分”其实很高。

2007年,宝马集团推进电动化转型的Project i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中的i3,是一款将大规模生产的纯电动城市车型。5年之前,通用汽车在纯电动车型上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实际使用体验与用户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Project i计划的团队,显然从中吸取了教训。

与此同时,为了获得真实的使用反馈,宝马集团基于MINI打造了电动版车型,取名MINI E,进行公开的测试验证工作。到2010年时,宝马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投入600辆MINI E进行测试,这在当时使宝马拥有了最大规模的纯电动汽车测试车队。

2010年下半年,这项活动进入中国,宝马集团分别从北京、深圳招募了50名车主,进行实际道路测试。测试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建议——比如,当时的用户希望纯电动车续航里程至少要达到220公里,以及车辆需要快充功能,等等。

基于MINI E测试中获得的反馈,宝马最终打造出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型BMW i3。2013年上市的BMW i3日后获奖无数,它的诞生亦使宝马集团的电动化转型领先了竞争对手一个身位。这个过程当中,MINI E实际上充当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在完成集团赋予的使命后,MINI E将舞台留给了BMW i3,自己退居幕后。2012年,在中国进行测试的50辆MINI E也被回收。MINI纯电动车,日后与中国这个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联系,渐渐淡化了。

直到7年后,一道光束重新照亮了中国舞台上的纯电动MINI

再当先锋

11月29日,江苏省张家港市,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总投资51亿元,其规划年产能为16万台。届时,生产的车型不止供应中国市场,还将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供应国外。

在现场,宝马集团财务董事彼得博士用很朴实的话描述了光束成立的现实意义,“光束汽车将使我们进一步提升产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MINI纯电动汽车。”

但对于曾经在幕后为宝马的电动汽车研发立下赫赫战功的MINI来说,光束的成立更是一个对其价值补正的里程碑——经由光束,MINI将实现国产化与电动化两个战略目标,这将是MINI未来在中国乃至在全球赢取更大市场的保障。

事实证明,MINI作为先锋探索道路的特质,并没有随着时代变迁而淡化,反而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任务:探索一条全新的中外车企合资道路。

光束是中国放开汽车合资股比后,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车企。与传统合资车企主要引入外方产品进行本地化生产的旧模式不同,光束汽车有更深层次的优势互补,与更全面的互惠互利性质。

对于MINI品牌本身来说,宝马集团的品牌、技术与品质背书,毫无疑问是MINI产品力的基底。而长城汽车数十年来在SUV市场积累的成功经验,有望给同样定位SUV的MINI纯电动车注入新的用户和市场理解。

对于宝马集团来说,光束不仅仅是将MINI纯电动车引入中国生产,还将成为其全球研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研发”,被双方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傅乐希先生在现场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相信中国的创新力量,在汽车的电动化和数字化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加强跨地域、跨企业的研发,将为我们实现共同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显然,光束对“智能电动”命题的回答,也将为宝马集团提供解题的多一重参考。

而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光束有望成为其品牌进阶的又一通道。通过此番合作,满足宝马集团的高标准、高要求,并学习豪华品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过程中,长城在品牌高端化、业务国际化的道路上,或将加快步伐。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话中,不难看到这种期望:“光束汽车项目将会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质量最高、最具创新和影响力的中外合作典范之一。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合资,对长城汽车的全球化战略是强有力的支撑,是实力派的强强联合。”

诚如魏建军所言,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此次牵手,有了更多强强联合的意味。如果说,传统合资车企遵循的是合资1.0模式。那么,光束的成立,既标志着合资2.0时代的到来,它本身也是适应中国汽车产业变迁的产物。

这其中,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令人欣喜,而宝马作为国际车企,对中国产业环境变化的精准洞察和不断融入中国的努力,亦值得赞叹。

“在中国,为中国,为全球”

宝马中国的经营哲学中,有一条过去常常被提起——“在中国,为中国”。

去年,宝马集团入华25周年之际,总共录得超过400万辆的销售成绩。宝马中国业绩的辉煌,离不开2003年华晨宝马的成立。实现产品国产后,宝马真正做到了“在中国”。无论是在消费者心理上,还是价格上,由中国生产的宝马汽车拥有显著的优势。

但在去年与今年不断下探的中国车市中,当大多数同样实现国产的合资品牌销量齐齐下滑时,宝马集团的销量却不减反增。这绝非仅仅是“在中国”就可以实现的。

宝马的成功哲学,恰恰就是“在中国”的基础上,做到“为中国”。

宝马集团BMW品牌产品的调整中,可以观察到宝马“在中国,为中国”的内涵——当中国消费者对空间、舒适性的刚性需求与BMW的运动特性存在“不合拍”时,宝马没有固执地要求消费者削足适履,而是通过提升车辆轴距、加大车辆尺寸,同时辅以新驾控技术大量运用的方式,在运动的品牌icon和消费者主流需求之间,求取了平衡。

近两年,迎着中国市场特定的消费升级浪潮,宝马又相继发起了“大型豪华车之年”、“X之年”的产品攻势。尤其是针对中国年轻消费者特定的智能网联需求,BMW新产品全系导入L2级自动驾驶、智能语音助手、智能交互等新一代技术。

今年,“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在销量上进一步回馈了宝马。1-11月,中国汽车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降9.1%。与此同时, 宝马集团前11个月在华累计交付新车65.6万辆,同比增长13.6%。

宝马集团董事彼得博士的话中,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归属感显露无疑,“中国就是宝马集团的家”。

而随着光束汽车的成立,这个“家”的地位进一步升级——实际上,这意味着宝马将中国作为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战略高地。宝马中国的经营哲学,也适时地从“在中国,为中国”升级为“在中国,为中国,为全球”。

事实上,宝马集团早已针对中国产业环境的变化制定了“2+4”战略,2指与不同伙伴合作的BMW和MINI两大品牌,4指在ACES新四化领域的本土研发和联合创新。显然,光束汽车项目的启动,是宝马落实这一战略的又一里程碑。上文已经提到,由光束汽车研发生产的车型,在销往中国市场的同时,也会供应全球市场。

稍早时候,宝马集团“在中国,为中国,为全球”的理念已经可以感知。去年10月,当宝马集团进一步注资华晨宝马时,即宣布BMW核心系列的首款纯电动车型——BMW iX3将搭载第五代BMW电力驱动科技,并在沈阳工厂投产,同时,也将出口国际市场。

区别在于,光束将“在中国,为全球”的理念进一步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了研发环节。这也恰能说明宝马集团的再度与时俱进。

结语:

近日,各家车企纷纷公布了11月销量数据,大多数仍在业绩下滑中苦苦求索。宝马集团却再一次迎来了业绩新高。11月,宝马集团在华售出6.8万台汽车。若继续保持此节奏,宝马集团今年有望问鼎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尤为值得关注的是,11月的销售成绩中,BMW新能源车型销量创下了今年的单月销量纪录。

在中国车市的风云变幻中,对于宝马集团的业绩逆势上扬,人们赞叹“疾风知劲草”。而人们可能并不清楚的是,当许多车企行至艰难求生的困苦境地之时,面向未来的光束已经整装待发,方晓“路遥知马力”。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