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放弃吧,没人能逃得过“去机械化”

2019年12月26日 14:22:01
分享到:
来源:车辙

“去机械化”浪潮来得实在太太太太猛烈了。关于这个命题,车辙君算是有了深刻的感受。

比如我的某米手环在十一黄金周拥挤的人潮中走丢了。手腕上突然空出了装备栏,焦躁感让我又把机械腕表从摇表器里取出来,重新带回到手腕上。原本我以为这会是一场甜蜜的重逢,但我着实找不回初恋的感觉了。

这支表是度蜜月时购买的,情怀价值远大于实际价值。它品牌一般,带不出“收租大爷”般的豪气;份量十足,时刻提醒你它的存在;机芯老化,每两天就会有一分钟的误差。看来我的手腕彻底被电子设备娇惯坏了,没办法适应工业时代的产品了。

▲智能穿戴的最大功能在于能完美隐藏身份,因为它适合任何阶级的人

如你我所见,身边越来越多的机械正在被电子所取代。

作为一名机械工科生身处“去机械化”浪潮,当然会觉得有些许伤感。对比想想一些再日常不过的东西,会发现汽车工业“中毒”都不算深。

乔布斯的遗祸?

先来看看有哪些东西已经完成了去机械化。

乔布斯抛弃了翻盖和物理按键,让手机完成了“去机械化”的大踏步前进。Home键在iPhone X上消失了,至此在手机上无法体会按下一颗全尺寸物理按键的美妙感受了。

▲折叠屏算不算翻盖机的复兴?

去年为了强行全面屏,某些品牌发明了精密的弹出式结构,让人恍惚觉得机械在手机上的逆袭。但因为居高不下的故障率,和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发展,恐怕在明年的手机上不会再看到了。

▲这样的设计就和混合动力一样,只是过渡方案

最近的几款手机都用上了曲率很高的瀑布屏,手机的侧面都可以触控了。这使得物理音量键都取消了。至此,手机去机械化的进度条已经完成了99%,最后的1%仅存在于相机的机械变焦。

手机的“去机械化”彻底且成功。

▲就这么着,连音量键都没收了

不光是手机,用来码这篇文章的surface电脑严格来说是块平板,键盘靠磁铁与屏幕相连,没有风扇和硬盘转动的声音,唯一可见的机械结构是支架上的铰链;微单为了追求轻便,舍弃了单反上的五棱镜和反光板,光学取景改成了电子取景。

▲surface上唯一可见的机械结构

不说这些,就连我们的审美都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玩金属摇滚的少了,靠合成器和电脑制作的电音迷乱着鼓膜;前几年大火的《尼尔:机械纪元》中描绘的机械世界简单且硬核,今年最流行的游戏则变成了花里胡哨的赛博朋克。

▲硬核机械配长腿御姐,猛男必玩

▲花里胡哨的赛博朋克,莫得灵魂

机械之痛

韩寒在节目里说过:“中学的时候我练长跑,但我不喜欢长跑,因为跑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力感。我之所以喜欢赛车,是因为机械是自身力量的衍生,弥补了无力感。”

人类肌肉所产生的力量,大约是体重的10%。这样的数字显然在自然界是没有竞争力的。羸弱似蚂蚁,也能够举起体重400倍的东西。

与肉体相比,人类大脑大约只开发出了全部机能的4%。凭借自己的高智慧,人类学会了利用机械使出“巧劲”。

古埃及人用最简单的滑轮杠杆就建造出了金字塔,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更是让人类彻底解放双手,社会生产力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类发明了机械,机械也成就了人类。从这个角度看,“去机械化”这股风气似乎应该压一压了。

但,这些还不足以让机械成为人类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

电子化给人类带来的冲击力,是傻大黑粗的铁憨憨想象不到的。

首先,电子化大大降低了机械结构的复杂程度。

电控系统能使机械完成一些特别复杂的动作,甚至是纯机械结构无法完成的指令和操作。这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和运输和难度,而这就是实打实的成本降低。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三体》中秦始皇模拟的“人列计算机”,三千万大军模拟出的计算,只需放在一块CPU中就可以。

另外,电子化系统的衰退程度相比机械会小很多。

机械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损,细致的保养对机械来说能够“延年益寿”,但却不能“长生不老”。而电子化系统很少需要人为保养,系统的运转效率基本保持恒定。唯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电子迁移”现象,这是CPU为什么会越用越慢的原因。但这也仅限于微电子领域。

▲电路板老化后,针脚表面会变得凹凸不平,就是电子迁移造成的

最后,就是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机械不仅需要强大的化石能源作为驱动力,而且其本身的加工制造对环境的消耗也很大。

矿石开采、金属冶炼、开模塑形……每一项都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费。

反观电子系统,原材料来源只要铲沙子,然后制成二氧化硅,再掺一点通过金属用作导电就行。“去机械化”的确对地球母亲的伤害更小,更何况“环境友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近似“无脑”的政治正确。

▲富铁矿中含铁量约50%-60%,而从沙子到二氧化硅的制取率能有92%

低成本、低磨损、低能耗,看上去哪一样都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为什么偏偏放在汽车上让人心不甘情不愿呢?我觉得其实和技术上的孰优孰劣没什么关系,只是一场争夺话语权的游戏罢了。

权力的游戏

这场话语权争论的战场从高校专业配置上就可见端倪。特意上母校的官网,查阅本专业现在的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两门课程的课时相比8年前压缩了40%,另外增加了互联通讯、电力驱动等相关课程。

再看看其他兄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从三个班级压缩到了两个班,计算机专业却扩招了1个班。

校园里烧电焊、开机床的机械猛男逐渐式微,却多了劈里啪啦打代码的程序员。

▲母校的机械类专业只剩下了两个,还都变成了海外合作的捞钱项目

机械专业在高校里受到冷落,在就业市场就会产生链锁反应。

车辙君原本就职于合资车企,在技术岗位勤勤恳恳了5年后,想要跳出舒适圈去发现难以破局。面试时,几乎都会被追问是否有车联网和电动化相关工作经验。每每被这样的问题“灵魂拷问”,感觉自己就像个当代孔乙己。

四处碰壁才发现知识的更新是如此重要,自己好不容易熟悉的那点专业领域,似乎已经被时代扫进了垃圾堆,还是“不可回收”的那种。

▲这些知识会消失一段时间,再次相见将会是在历史课本里

其实像车辙君这样的绝对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现在能从事汽车媒体行业,已经算得上是不忘初心了。

毕业5年后,过半的同学都已离开车圈了。小学教师、公务员、培训师……干什么的都有,甚至汽车已经不再是群聊话题。上个星期,我的伴郎也在某发动机工厂坚守了8年后,毅然决然地在而立之年脱掉工服、挤进西装卖起了保险。

问他,他只回答四个字——时代变了。

越来越多旧时代的人被遣散,话语权与主导权旁落。经济需要消费刺激,国家需要弯道超车,地球需要生态保护……机械纵有万般好,但在全民高涨的声势下,只能做时代背景下的配角。

11月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向媒体开放,国产Model 3有望今年年底就能够小批量交付。

就在大洋彼岸的马斯克还在酝酿这波怎么吹的时候,第二天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就在城市的另一边宣告落成,61万平方米的工厂,同样只用了12个月的时间。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中国推进电动化的决心。

与工厂一起完工的还有ID.量产版,这也坐实了MK8末代高尔夫的预言。大众终究还是偏心,给了它好看的皮囊。或许等到它国产的时候,已经无力呼风唤雨。算算自己的储蓄计划,应该能买一辆吧,即使灵魂无趣,我也原谅它了。

甚至我常常思考,原本“电器与电子设备”只是作为组成汽车4大模块之一,现在没有了内燃机,汽车到底算是机械还是电器?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未来的汽车如果都和丰田e-Palette一样,一个底部铺满电池的大箱子,前后两个电机直接怼在车轮上,到那时机械就从配角变成“匪兵乙”了。

更快的加速,更轻松的驾驶,更宽敞的空间,更环保的使用……“去机械化”让汽车站上了新的高度,建立了行业的新秩序。“机电一体化”这样的蜜月期就快要结束了,未来已经照亮。人类依赖化石能源大约还有75年,一代人的时间。

趁现在开一开五菱宏光,转一转机械腕表的表冠,听一听不加修饰的金属摇滚,玩一玩《尼尔》和《机械迷航》,我们说不定将会是地球上最后的“机械原住民”了。

我们只专注原创汽车内容的生产,想要变得更懂车,可以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车辙(ID:cartracks)。目前已经集聚了数十万的粉丝,等你!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