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吉利沃尔沃拟重组:找钱省钱,为了明天能挣钱

2020年02月15日 17:14:01
分享到:
来源:路由社

撰文 | 熊宇翔 编辑 | 老司机

收购沃尔沃十年后,吉利沃尔沃或将迎来进一步的融合。

2月10日晚,吉利汽车一则公告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公告称,吉利沃尔沃的管理层正在进行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并“拟将合并后的业务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双方将成立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制定重组建议书。尽管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考虑到吉利沃尔沃的紧密联系,业界认为此次业务合并重组有很大概率成功。

资本市场对此也表现出极大热情。2月11日,吉利汽车为港股升幅最大蓝筹股,并带动大市上扬。截止到下午休市,吉利汽车股价涨至14.48港元,涨幅近6%。

吉利沃尔沃,这是双方进一步融合,打造一个全球性汽车集团的契机;于全球汽车产业,这是大整合趋势到来的又一例证。

“找钱”刻不容缓

上市的第一目标,永远是融资,吉利沃尔沃的重组计划亦然。放眼当下,吉利沃尔沃都处于急需用钱的当口。

先说吉利。在过去十年中,吉利大众集团以及曾经的通用集团为目标,竭力以买买买的方式打造一个全球汽车集团。无论是十年前收购沃尔沃,还是后来并购宝腾、莲花,以及向戴姆勒的大举入股,自身实力尚不十分壮大的吉利,为了完成这些并购,常使用杠杆操作。

典型的,在测算价值约90亿美元的对戴姆勒股票收购中,吉利就使用了杠杆工具,使其支付了远少于实际股票价值的现金就完成了收购。但在股价下跌时,此举会引发较大的风险,需要收购方有足够的现金予以对冲。而戴姆勒去年的股价下跌,正在让这种风险显露。

另外,2018年及之前,吉利高歌猛进的业绩让资本市场对其充满信心,即便使用高风险的杠杆,出于乐观预期,资本市场也仍对吉利予以了支持。但在2019年中国车市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吉利的业绩遭受挫折,并影响了资本市场对其信心,吉利汽车股价从2018年20港元+的高位重回10-20港元区间震荡。

在前景不容乐观的2020年,吉利需要足够的资金储备,去应对早前买买买大扩张策略日后可能暴露的风险。推动优质资产沃尔沃的重组上市,是吉利目前找钱的最佳手段。

再看沃尔沃。在被吉利收购后,沃尔沃汽车逐渐成长为一个年销量70万辆的豪华品牌,在全球豪华品牌中排名第五,成绩显著。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沃尔沃如要更进一步,需要更多资金拓展渠道、研发新技术、新平台。比如,沃尔沃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平台SPA2.0,就是又一只吞金兽(作为参考,吉利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平台总计耗资200亿人民币)。

沃尔沃若成功上市,将为其发展争取到更多弹药。

事实上,早在2018年,沃尔沃就试图独立上市,但当时市场给出的估值仅为120-180亿美元,远低于吉利沃尔沃期望的300-400亿美元估值,加之或许还有在何地上市的争论,最终沃尔沃推迟IPO。

如今,正值传统车企股价低迷之时,吉利沃尔沃仍坚持推动重组上市,可见由于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留给双方另择时机的空间已经很小。

坐上巨头的牌桌

除了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吉利沃尔沃选择合并重组上市而非沃尔沃独立上市,公告中也写明了缘由—— “实现成本结构与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以应对未来挑战”。

在过去十年中,或许由于文化隔阂,或许出于品牌区隔考虑,吉利沃尔沃处于“有限融合”的状态。双方的合作主要呈现为合资公司,以及联合研发机构吉利中欧汽车技术中心。尽管,吉利沃尔沃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沃尔沃也让吉利吸收了一部分技术,但总体而言双方对融合保持了克制。

但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日益严峻的排放法规,还是新四化转型提出的大量新技术投资需求,都要求车企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与协同效应。

去年,吉利沃尔沃已经率先推动发动机业务的合并,吹响了进一步融合的前奏。在业务全面重组后,吉利沃尔沃将成为年销量突破200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这将使其在新技术竞赛与全球化竞争中,能够上得了与巨头竞争的牌桌。

尽管,吉利沃尔沃合并之后,沃尔沃吉利、极星、领克各品牌将继续保持独立,但在后台,原本相对独立的技术研发,甚至是生产管理,都有望进一步收拢,双方的供应链也有望进一步共享、融合。在未来,我们大概率还会看到吉利沃尔沃有更多车型采用共同的平台生产。

当然,想在融合过程中既要发挥协同效应、又要理顺诸多品牌的区隔防止“内讧”,在一定时期内将极大考验整合后的新集团的管理能力。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各品牌各司其职,但仍有不小的概率会有品牌被战略性放弃,以服务于集团整体利益。

勇立整合潮头

吉利沃尔沃商讨合并重组,是全球汽车产业整合浪潮在2020年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金军告诉路由社,“车企只有做大规模才有出路”。在国内,它表现为各车企整合加速。比如,去年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国企在技术研发以及出行业务探索中的抱团,以及年末上汽与广汽的搭伙。在全球,则表现为跨国战略联盟的加速形成,典型的例子是戴姆勒已成为一个多车企交叉持股的企业,同样大众福特的松散联盟,FCA与PSA的紧密结盟也是例证。

当然,整合浪潮不仅仅只源于车企对掌控自身命运的自觉,还有外部势力的虎视眈眈。金军认为,“车厂将迎接技术驱动者(BATH)和资金方入股”。手握海量现金以及AI、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ICT企业、科技公司,很可能将扮演车企转型、整合大浪中的X因素。

以国内的案例来看,科技公司对汽车产业的渗透,已经尝试过像改造后市场、扶持新造车代理人等方式,近两年的热门形式则是以技术合作的模式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还有以合资公司的形式重构车联网服务。

当然,更直接但也更关键的科技公司大举入股传统车企的案例,目前在国内尚未出现。但即便封闭如通信运营商行业,都能出现联通引入BAT资金的混改。眼下,同时面临转型与开放两大艰深命题的汽车行业,又如何能拒绝BATH们手中随时可能撒出的钞票呢?

不过,即使科技公司们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慷慨解囊,仍有以产业资本、地方政府基金为主的各类资金方在观察着汽车行业的变动,随时准备“躬身入局”。

于内于外,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都走到了无可回避的关口。抱团求存,寻求外援,还是无奈退场?以吉利沃尔沃商讨合并重组为肇始,今年汽车行业的大新闻将更加精彩纷呈,我们拭目以待。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