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这么大的中国,为什么就是没有汽车文化?

2020年03月07日 12:16:01
分享到:
来源:懂车师哥

曾经,自行车的盛行造就了80年代中国“自行车大国”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脚步匆匆向前,从遍地的自行车到摩托车、电瓶车的流行,再到私家车遍地跑。现如今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汽车,有些地方甚至还发展到了停车难的地步了,以至于一些大城市不得不采取限行的措施。但是呢,到了节假日照样还是一个字:堵!

很明显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大国的行列了,但是让人遗憾的是,中国拥有如此多的汽车,却一直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汽车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或是习惯。大家都是同样的习惯就形成了习俗,习俗也就是文化。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形成文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外国人吃饭有的用刀叉、有的用手抓。中国主要是炒、煮、蒸,外国主要是烤、煎、炸。这就是饮食文化。那么汽车工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长达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同样也有着属于它自己的文化。

什么是汽车文化?

在美国,有很多像美国人身躯一样粗狂的大排量肌肉车、皮卡、全尺寸SUV和房车等等。而且大家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开着自己心爱的车,行驶在美国的66号公路上面,这就是汽车文化。

在德国,凭借严谨的机械和精密的设计,盛产各种高品质的轿车。他们开着历史悠久的老爷车浩浩荡荡的穿过上百个村庄和40多个城镇,接受沿途上百万车迷们的欢呼,这也是汽车文化。

在日本,K-car和JDM改装闻名于世,《头文字D》里面拓海开的那辆AE86在秋名山漂移时的激情画面,到现在还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还有,其它地方那些拉力赛、F1方程式赛车等等这些关于汽车的,全都是汽车文化。

显然,目前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汽车文化。但是在中国,尽管我们的汽车工业已经发展壮大,但这么大一个群体,这么大一个财富,却始终还是形成不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汽车文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觉得和下面这三种人有关。

第一种人:制造者

中国汽车的更新比外面卖的衣服还快,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造壳上,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销量,快速回笼资金。不把汽车当成一种工业产品,更不是当成艺术品,而是当成了一种融资的工具。投入汽车产业不是为了把车造好,而是把汽车当成一种来钱快的手段,因此,这就缺乏了一种所谓的“工匠精神”,没有了“工匠精神”也就没有了对工业产品那最起码的敬畏之情。

第二种人:使用者

有的人把汽车当成了“富有”的代名词,有的人把汽车当成了“权力”的象征,而更多的人则把汽车当成了一种简简单单的交通工具。很少有人会像对待饮食或对待书画那样去对待汽车。但在国外,有些人把汽车当成一种艺术品,不仅爱好汽车,还自己动手去修理汽车。这就像有些人学习烹饪一样,当成是一种享受。为什么中国的烹饪历史悠久得以传承,这就得益于许多人将烹饪作为文化去学习去研究,并且乐在其中。

第三种人:管理者

在美国底特律特洛伊汽车展览上,你可以看到车主开着他祖母在1929年买的福特T型车参展,而在中国,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真正的汽车博物馆也都很少见。按照现在的标准,私家车超过15年每半年就要年审一次,如果年审环保不达标是不允许上路的,会被强制报废。所以,现在你在中国还能找到30年前的红旗、上海和北京吉普吗?而且我国对汽车改装管控得也比较严,而改装却正是汽车文化最直接又最重要的外在体现!所以综上所述,中国又怎么可能会有汽车文化的存在呢?

中国难道就真的一点汽车文化都没有吗?

如果你一定要深究属于中国的汽车文化,那我觉得应该是买了新车都会绑红绳儿,放鞭炮庆祝等等。我先不说这些行为到底是好是坏,但是这些行为真的只有在中国才可以看得到。所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属于中国的汽车文化呢?

另外,像五菱宏光系列其实也可以算是中国特有的汽车文化,它是我们国家劳动人民发家致富的一大好帮手,虽然比不上日本和美国的那些车,但是好歹也算是中国所独有的。不过要真的像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一样,形成自己独特且优质的汽车文化,那中国的汽车路还有很长很长呢。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