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是日本人的「欲望表达」

2020年04月15日 21:53:01
分享到:
来源:车文驿

近几年,随着日系车新一轮换代,坊间对日系车造型设计夸张的争论开始成为行业的焦点之一,而关于日系车设计太过“鬼畜”的观点占据了大多数。

与此同时,以欧洲车为代表的欧式简约设计在一轮又一轮设计营销的作用下,让欧式设计持续上演着“真香”定律。 不仅如此,欧洲车对设计的营销对中国品牌影响巨大——过去几年,中国品牌纷纷开始强化设计营销。

时隔数年后,如今市场上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欧洲车的“简约设计”正在式微,而曾经那些被誉为“鬼畜”的日系车造型反而越来越受推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丰田Alpha一面是日系车炸裂设计的代表,另一方面也是市场上的“加价王者”。

没错,日系车上那些曾经被认为是突破传统的炸裂的设计,在看了几年后,开始顺眼起来。 倒是那些直白而极简主义的欧式设计,多少让人有些审美疲劳了。

我清楚地记得,在2017年丰田推出第八代凯美瑞时,即便是汽车媒体,也有不少认为其设计太过“激进与怪异“,甚至以同级的大众迈腾为正面例子来说全新一代凯美瑞的造型更多适应北美市场,中国消费者依然难以接受这种风格的B级车。

3年过去,事实上,如今再看第八代凯美瑞的造型,是不是觉得满满的高级感和跳出传统B级车造型桎梏的“小惊艳”。 从一定角度说,这恰恰是设计的一种前瞻性。

几年前,大概也就是在欧洲车的简约式设计“真香”的时候,韩国车也全面的进行了一次欧化的改变——基于欧洲设计中心所打造而来的韩国车,沿着欧洲人的设计逻辑定义了一系列销量还都不错的产品。

譬如说起亚K5,在刚刚亮相的时候,还真的是凭借着这个简约同时又充满未来感的设计狠狠的刷了一波存在感。

不过,也似乎是在一瞬间,起亚K5的造型出现了审美疲劳的取向,以至于让随后登场的新一代车型,失去了造型层面上的关注度。

于是,现在看到韩国车,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作为日系车小弟的样子,在新一代的产品造型语音的定义上,呈现出了“炸裂”的取向。比如说,全新一代的索纳塔以及伊兰特。

日系车的炸裂设计从不被接受,到现在的“真香”,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认为,日系车的炸裂设计,是和日本社会的“无欲”不无关系的。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泡沫经济被无情的戳破之后,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的日本人开始收起了那些在泡沫经济时代下天马行空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开始朝着低欲望的方面在发展。

年轻人不再愿意背负着几千万日元的房贷去买一套自己的住房,也没有兴趣再去养育一个孩子。 甚至对于“拥有物质”这件事上,都变得无欲无求。 所以,现在看到低欲望文化,我们的脑海里往往想到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日本。

市场就是这样,低欲望社会背后,必然会催生刺激欲望产业的发展。比如,日本一方面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情色产业,但日本人性生活满意度却是全球倒数第一。

低欲望的社会,刺激了高欲望的“发展”。 而这也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日本车都热衷于用一种炸裂的设计来定义其造型语音——这种刺激欲望的炸裂式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高欲望需求下的整个社会环境。

再比如,在空气中就散发着热情的东南亚,日本车的出现往往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当地的环境里,而不至于会像欧洲车那样显得格格不入。当然,在以性冷淡的街景为主的欧洲,传统的日系车也同样会有些格格不入。

那么,问题就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为什么日系车的这种炸裂式的设计,并不会像其他派系的车型偶尔进行的炸裂设计那样,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审美疲劳呢? 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低欲望社会中,人们对设计变得更加专注,汽车造型设计师也不例外。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以雷克萨斯的设计作为一个代表。毕竟,在几年前当雷克萨斯的纺锤体家族化前脸横空出世的时候,所遭到的非议是最大的,而在经历了几代车型的演变之后,雷克萨斯的纺锤型前脸已然成为了设计圈的一大经典。

同样是大嘴式进气格栅设计,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雷克萨斯的这一家族化设计已经跳出了欧洲车的那种单纯以图形来定义语音的维度,而是成为了整车形体和型面变化的起点; 以此为起点发散而来的曲面,构成了雷克萨斯旗下车型的形体。 所有型面变化、光影变化以及线型的变化,都被整合到了一个完善的整体中。

雷克萨斯的设计,我们也很难再用欧洲车设计里那种直白的几何体划分体系来评价其比例的点。

实事求是地说,雷克萨斯的设计已经跳出欧洲车那种公式化的死板比例。而如今一些山寨雷克萨斯设计的“东施效颦”者,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试图用欧洲车设计的那种公式来复刻雷克萨斯的设计。很显然,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很低的。

雷克萨斯的设计所复刻的,其实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在东方的文化体系里,“快”以及“直白”从来都不是被推崇的,“慢”与“写意”才是最高级的。

这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理念作用到现实中,就是欧洲车的设计是比例下的产物,它的美是纯理性层面的,而日系车的美,像雷克萨斯的设计,更多是一种写意美。

在东方,关于“工”与“意”的差异,很早就有过不同探讨。 闻名遐迩的宋朝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其真实且恢弘的场面及精湛的画功而备受赞誉,但彼时也有观点认为,张择端的画太过于“工”,缺少写意之美。

在崇文抑武的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主要作用是对社会生活记录,尽管惟妙惟肖,但缺少美。所以,即便是到现在在真正“写意”美这个件事情上,更多人更愿意把同朝代的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奉为经典之作。

当 然,日本人在文化领域受宋朝影响较大,所以也对写意之美情有独钟。 说句题外话,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就收藏于日本,大约是2018年曾经拍出4亿港元的“天价”。

在一定程度上说,设计是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回到汽车设计本身,之所以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于欧洲车产生了一种近乎于偏执的青睐,大抵也会和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的研究每一张型面的细节,也没有时间在各个角度和光照条件下去研究设计的精妙。所以,直白的欧洲车设计再配上一个不错的车标,就成为了选车的全部。

所以,相比于直白的欧洲车,日系车的设计,就有了更多对于细节的专注。 当我们的生活开始慢下来的时候,这种细节的设计也就成为日系车的“炸裂感“去避免审美疲劳的关键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系车的炸裂,更多的是一种前瞻,而并非是一种迎合。 慢下来或者说“写意”,或许才是工业设计的灵魂。 愚以为,在汽车造型设计上,我们看到的日系车的“炸裂”是他们 对内心 欲望的一种“表达”,抑或说是对生活、生命释放热情的一种独特方式。

注:图片源自网络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