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穿越历史看飞度

2020年07月07日 18:04:02
分享到:
来源:禾颜阅车

【导语 :飞度的独到之处,是具有“独属”魅力,即把车做成了一种“唯美”形态,深度吸引用户。所以,飞度所提供的不仅是车,还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虽小众,但清流。这就是飞度为何成功的原因,而且是全球性的畅销车,把小而美做到了极致。】

撰文|颜光明、编辑|钱 蕾

小车在中国一直没有很好地被待见过。原因不外乎受制于面子、价值、观念等加持,演变至今,就像文明的冲突,呈现了当今对于汽车消费的认知和生活的态度,折射了不同时代的背影。

飞度为何是“文化现象”

回顾小车在中国的历史,如同在审视过往的历史和正在变化的生活。好在中国私人有车的历史并不长,但足以从这简短的历史中读懂中国。一场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轿车文明的批判”还历历在目,而由此引发轿车进入家庭的举国讨论,如暴风骤雨,撞开了人们的“轿车梦”。小车曾作为试水的棋子淌过路,探过险,尝试过不同廉价的形态试图实现民有民享民乐,不亚于一场“观念革命”,似乎还没有走远。

不过,最终还是被“十万元家轿”一锤定音,敲开了中国家轿大门。故小车贡献不可没,但起决定因素的并不是小,而是文化属性——品牌,是“小别克”帮了大忙,事实上却怠慢了实际品牌——赛欧。而在现实的消费中早已不重要了。关键是踮起脚能摘到了“现实”足矣。回过头来看,先前做出努力的小车事实上从未入过流(自主品牌),受到过尊重,倒是成为一些车企跻身汽车圈的敲门砖,一旦站稳脚跟也就被舍弃,甚至放言不再做小车,理由是不赚钱。而消费导向则视大车为面子或需求,延续至今也不曾改变,业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所以,小车在中国的命运,不仅曲折,还被歧视,除了生存环境艰难之外,还有舆论诱导偏离,与认知迷失不无关联。所以,今天能存活下来的小车都是英雄,而且都是精品,其中飞度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今天回想起来,与飞度同时推出的小车几乎找不出几个,先前的也基本没有踪影,而今能活跃在人们视野里的更是少之甚少。于是,提起飞度,就回想到车迷、时尚、年轻、懂生活等一连串的“生活场景”。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如果能看到一辆飞度就会有回头率,理由不外乎是挂的是沪牌,其次是灵动的外型格外清爽,再是车主的识货令人刮目。这就决定了这款小车的与众不同。

有人说,在阅车无数的今天,能瞥见一辆飞度出现在车海人流中会感觉一种亲切。不是因为小,而是清新,没有油腻。说如今还有人开飞度,一般都是粉丝,超越了年龄,跨过了年代,忠诚用户一点都不为过。原因很简单,其特征是摆脱了功利化消费的洒脱,带有个性化自由的超脱,属于“文化现象”。统计数据显示,飞度自2004年在中国推出至今,用户已经超过120余万, 畅销至今,堪称“神车”。

飞度为何受青睐

近闻第四代飞度即将问世。据试驾过这款车的媒体说,“这是好车”,“小车之王”,“平民跑车”,“都市大玩具”,等等。从专业的角度看,无疑是小车精品,超越驾驶愉悦和操控的快感,关键是好玩,无论是谁,只要接触过这款小车就会心动,想买一辆。从设计的角度看,无疑是当作了“艺术”,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和车厢空间的舒适。在公众审美里,这是一个具有灵性的机器“宠物”。

最近,我也试驾了这款小车,审视和体验了一番。从产品定位,品相质感,用途多样性等维度来看,认同“用之美的小巧”,这与设计中“小就是好”的思维不谋而合。如果去过欧洲,就会体悟到这句话的含义并不局限于器物的设计和物品的使用,而是哲学理念在器物审美中的体现。我曾有过种体验。一是十余年前在意大利波河畔置身菲亚特500车迷集会,看到了小车的精彩世界,居然是一种富有激情的生活方式;其次是在奥地利沃尔冈小镇,看到一位老太驾驶飞度停在面包房前下车时的优雅身姿,留在了温馨的清晨。从此,我在欧美留意起小车,看到人们对小车的尊重和喜爱,超越了年龄和性别,亲密无间,须臾不离。

反观国内的小车境遇截然不同。从产业到消费,再从政府到车企等,都把小车当作“廉价车”,或“民生车”,以“买得起,用得起”的宣传来刺激汽车消费,促进产业发展,却忽视了对小车的尊重和文化植入。但起步时,小车因质次价廉就遭到消费排斥,伤害了消费自尊和信心。有人分析,这是把汽车消费当作“阶层划分”,或“富贵贫贱”之别,看似与消费导向和价值取向有关,但深层原因还是对汽车消费时代到来没有做好准备,尚未形成健康的汽车消费风气,以至无序混乱,一直被舆论诟病的话题。

正因为此,人们对飞度还能坚持一代一代推出新车,紧跟时代,不断刷新形象表示惊讶,看到一代比一代精致的飞度越来越可爱感到欣喜。认为这是目前仅存的小车硕果之一,还能畅销,受到追捧,不是奇迹,也是特例。

飞度是广本的战略车

本世纪初,引进小车曾是一种战略,被合资厂家所看好。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小车不赚钱,弄不好还要赔钱。最典型的是波罗的导入,被认为是小贵族,成本高,售价贵,市场卖不动,即便是派力奥和雅丽斯等售价在10万元以内消费者还是嫌贵,销量始终不见起色。而飞度则以出色的技术性能和运动基因,改装优势,可靠性好,残产值率高等口碑,在同级小车中出类拔萃,成为懂车者追慕的小车备受关注,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应。

如果回到历史现场,实事求是来看,小车卖不好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期望相违背有关。大多数消费者都倾向于性价比高的车型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高性价比更是趋之若鹜。所以,像波罗和富康及夏利等车型,为了迎合这种需求,曾一度在原型车上改成三厢车,成为画虎不成反成犬的笑柄就是佐证。再比如,上汽大众引进的两门小型车高尔试图低价造势,始终未能火起来,结果草草退市停产。

所以,引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波罗能活下来,全凭上汽大众赞助“POLO杯”的支撑,打的是赛车牌。而飞度能有今天是靠口碑,同样,也是靠厂家养着。严格地说,小车不赚钱这是事实。据介绍,就目前飞度的技术性能和制造成本及配置,尤其是对精致程度的要求和标准,想获得利润的空间其实有限。那么,厂家为何还重视小车?为了基盘客户。

这就是战略。对厂家而言,是在做品牌,不仅是口碑,还有车企的态度和形象。事实上,飞度的用户都是一些懂车的,是真正了解汽车的群体,不限于年轻,而且都是不缺钱的主,其粉丝日后多半都成了广本的忠诚用户。正如飞度的设计师所说,这是一辆日常中最“舒适”体验+“好用”功能的车,“在拥有基本功能的同时也注意展现恰到好处的美”。

点评

这就是飞度的独到之处,散发出“独属”的魅力,把车做成了一种“唯美”形态,深度吸引用户。所以,飞度所提供的不仅是车,还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虽小众,但清流。这就是飞度为何成功的原因,而且是全球性的畅销车,把小而美做到了极致。反观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小车为何被淘汰和淹没,甚至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市场不接受或消费观念差异等托词,而是态度和坚持,是对战略眼光和文化属性的检验。在这一点上,广本似乎站在了更高层面看需求,把产品做成了文化思维。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