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终结汽油车的,可能还真不是特斯拉

2020年11月12日 19:54:01
分享到:
来源:

前几天,大众连同国内的两位合资伙伴,连续三天在不同的地点举办了三场活动,但活动的主角其实都是同一个:大众MEB纯电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ID.4。只不过为了有所区分,一汽大众的叫ID.4 CROZZ,上汽大众的叫ID.4 X,外观和配置略有不同。

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车型介绍早已铺天盖地,我就不多说了。我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对大众这次真正入局国内电动车市场的一些看法。

我先抛出我的两个观点,或者说是推断吧:第一,大众对电动车的巨大投入,无论结果成败,都很可能会改变国内电动车市场的格局,中低端电动车最受冲击;第二,普通消费者很可能因大众ID系列电动车的入局,开始逐步接受电动车。

或许有人看到这里已经想开喷了。先别急,等我说完理由再喷也不迟。

先说第一点。其实在ID.4之前,大众在国内也推出过纯电版本的高尔夫、朗逸和宝来。但谁都能看出来,大众实际上没花多大的精力在上面,甚至也没制定明确的销量目标,更多只是对外展示一种姿态而已。

原因无他,大家心知肚明,国内市场仍未成熟,而那几台“油改电”的产品,充其量只是投石问路,不管和自主品牌的电动车,还是新势力的同级别车型相比,售价、性能以及服务上,都并无多少竞争力。

但ID系列车型则不一样了,根正苗红的全新MEB纯电平台产品,也是全球化的产品,算得上是大众集团赌上未来身家性命的产物,不可同日而语。上一波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操作,就是大众的“TSI+DSG”了。

的确,从目前南北大众披露的产品信息中不难看出,两款ID.4车型在各项参数和性能方面,或许算不上惊艳甚至颠覆,但绝对也是目前的主流水平,这也是大众车型一向以来的特点。

我认为,大众此次决定成败的胜负手,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服务”,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指的服务,包括充电和车主服务。

在这次的发布活动上,我关注到了一个很容易被忽略,但非常重要的信息点:大众牵头成立了CAMS服务品牌,目标是到2021年底,在中国电动车应用范围较广的7个城市,实现“每五公里必有一个超级充电站”的目标。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超级充电站”,不是普通的快充。按照大众公布的数据,国内两款ID.4最大支持100kW的直流快充,45分钟可充电80%。

说实话,虽说两家合资企业都有强大的社会能量,也不缺钱,但我心底里对这个宏大的目标是还有点保留的,毕竟光是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要实现每五公里一个超充站的话,那总数得是多大的一个数字啊?按密度计算,估计能超过现在加油站的数量了。

但如果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真的实现了呢?再加上现有的充电设施,和未来国家铺设的充电网络,那电动车主的“充电焦虑症”相信能治愈个八九成了吧?

光是冲着这点,大众的电动车就足够香了。要知道,现在即使是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有自建超充站的品牌,在一线大城市里,超充站的密度都远远达不到每五公里一个如此密集的水平。

由于大众品牌的定位,以及走量的需要,决定了大众的ID系列电动车并不会走高端和豪华的路线,反而有足够的成本控制能力,去冲击中低端市场。

现在除了近期红得发紫的五菱宏光MINI EV之外,其他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包括比亚迪在内,暂时都没有月销能过万辆级别的单一爆款。而很多二三线的新势力品牌,每月交付量还停留在1000台以下。在品牌知名度和体系能力还远不及大众的情况下,如何能保证生存的空间呢?

我敢说,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这些品牌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严峻。

再来说说第二个推断。

中国的消费者有多么“热爱”大众品牌?用数字说话吧,大众品牌去年在国内市场卖出了超过300万辆新车,而国内整个乘用车销量才2000万辆出头。换句话说,每卖出的7辆车里面,就有一台挂着大众的LOGO。

不管你喜不喜欢大众这个品牌以及它的产品,不管你如何吐槽,市场销量就摆在那儿。

存在就是合理的。没有人能够否认,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这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相当扎实的群众基础,尤其对于那些二三线或以下的城市,对大众或者合资品牌都存在一种天然的“信任”,有点只会买贵不会买错的意思。

或许你觉得这很盲目,但的确就是现实。

这种品牌信任度,当然也会延伸到纯电动车上面。现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依旧会对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心存疑虑,所以无论是电动车企业,还是电池生产厂商,都为此殚精竭虑,尽全力去博取消费者的信任。

基于这信任基础,只要大众ID车型不“作死”,出现重大质量或者安全问题,估计部分本来比较保守或者处于观望态度的消费者也会愿意作出尝试。

只有在20万元以下的电动车销量能起来,电动车的春天才真的算到来了。

当然,大众也会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其中既包括了上面提及到的一些“前提条件”能不能实现,电池和电驱动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竞争对手的不断变化等等。这估计是连大众的高层们都无法把控的事情了,就更不是我这个车评人能推测的了。

但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举德国大众和两家合资企业之力,都未能如愿的话 ,那电动车未来发展方向,或许就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了。

很多人都喜欢拿当年的苹果和诺基亚来做例子。但我想说的是,苹果的力量毋庸置疑,但真正把诺基亚干趴下的,是众多的采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们。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