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你好2021:冰与火的年代

2020年12月22日 09:25:04
分享到:
来源:

汽车行业正在诞生最多的出局者,而更多躬身入局者,将在这场变革中赢得机遇

作者 | 吴 静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截至2020年11月底,车市已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这是中国车市近3年来少有的积极信号。因为疫情,从今年3季度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出现超预期反弹,创造了近几年罕见的10%同比增速。

这是否意味着,本轮车市下行期临近尾声?

如果说,今年后半段车市增速与疫情相关,那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中国车市的强劲势头能否延续?2021年中国车市及未来又将向何处去?

很多事物几乎难以预测,世界不是按人们预想的状态运行。不断袭来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一直颠覆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判断。

即便如此,预测和现实的偏差依然宝贵。只有不断预测,并不断修正预测,才能逼近市场发展的本质,通往正确认知的必由之路。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简称预测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代表,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知名高校专家和部分整车企业代表,对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500万辆,同比降幅可能收窄到2%以内,大大好于年初预期。”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未来五年汽车市场将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

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将经历一轮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

其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加速推进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新技术的跨界融合、以大数据为主要载体的“软件驱动汽车”正快速提升产品的迭代速度,汽车正逐步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

这个转变将对汽车消费者,特别是80后、90后群体具备巨大的吸引力,这也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

其二,中国汽车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一方面,一二三线城市由于人口的净增长,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在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挖掘。

目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汽车行业是扩大国内循环,实现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必将推动汽车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

其三,生活水平提高拉动汽车消费升级。

汽车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换购、增购中,1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汽车销量占比逐年增长。

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了一批竞争力不强的弱势企业,但消费升级也给汽车产业带来新机遇。一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近两年迅速崛起,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逐步发力新能源市场。市场竞争的加剧正促进车企加速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自汽车工业诞生以来,这个行业正在诞生最多的出局者。

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更多躬身入局者,将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勇气,在这场百年未有的变革中赢得机遇。

多位资深专家、行业人士和整车企业代表对未来中国车市充满期待和信心。

经过27年的迅猛爬坡,中国车市在2017年达到顶峰2888万辆,自此,便掉头往下。对此,上汽集团质量和经济运行部市场与品牌管理总监郝鸿表示,当汽车市场进入150辆以上千人保有量之后,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先导市场都经历过类似调整,其周期一般为3-4年,德国是1年,然后再往上走。

“整个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车市的年增长率将至少是4.4%。”在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看来,中国车市未来可期。

理由有三。第一,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48辆,汽车消费普及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了汽车保有量提升是必然。

第二,疫情期间,中国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汽车行业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第三,政策支持,目前,促内需消费政策都优先围绕汽车行业展开。

车市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车市增长能否再次借力于政策?

短期来看,车市受疫情打击迅速滑向谷底,但强刺激政策依然没有实质浮出水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疫情有效控制下,车市快速恢复,市场依靠供需调整顽强地回到了正常轨道。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需求旺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力。

长期来看,车市发展至今已进入普及后期,未来汽车市场也将践行双循环发展理念,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在此背景下,马振山认为,汽车市场永恒驱动力必将是需求而非政策引导,而中国汽车产业也应该戒除“等、靠、要”等心理,回到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来赢得客户这条正确轨道上来。

汽车行业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即便如此,其背后的趋势和规律却有迹可循。

增换购与首购分庭抗礼,强势合资品牌会凭借多年口碑继续挤压弱势品牌,品牌分化现象更加明显;特斯拉等进一步国产化将跨豪华、合资双向竞争,再次卷入竞争内部;日资厂商高歌猛进,本田丰田向百万目标冲击;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减少,十四五开局之后国家会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激活乡村市场需求,自主品牌迎来利好……

在郝鸿看来,在疫情、政策透支、产品更迭、结构变化等不确定的市场中,依然存在很多确定的机会。

一是硬与软。造车新势力商业模式的活力已经显现。未来,汽车行业商业模式更像商业电子。目前,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硬件盈利很低,新车基本不盈利,那靠什么赚钱?靠的是软件。

特斯拉和小鹏汽车车辆选装的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包为例,特斯拉售价8千美元,小鹏汽车3万元。截至目前,据小鹏发布数据,购买辅助驾驶的用户已经将近90%,开启率也达到了90%以上。未来,智能驾驶及整个软件生态的逐步构建,已显示出强烈信号。

二是热与冷。汽车变革重心转向智能化。在新能源车方向日渐清晰下,智能化正在接棒成为汽车变革和增长主要驱动力量。

智能人机交互是未来汽车产品竞争力胜负手,像智能手机一样,只要做得足够好,这个技术优势就将迅速转换成市场号召力,进而赢得消费者。

郝鸿进一步表示,正常情况下,在语音操控非常灵敏的环境中,只需要半小时,用户就会对语音控制产生强烈依赖,这真正符合人性,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是信与达。整个营销模式进入新境界,厂商和用户之间由交车即为终点,转变为交车为起点,通过关爱建立信任,再达成新的交易机会。

如何洞察消费者、连接消费者、提供终身服务将成为车企核心的命题,只有建立信任才能达成交易,而不是通过不断促销、降价来达成。

卖车只是一个连接的开始,蔚来在这一领域是前行者,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正在不断反思目前商业模式存在的缺陷,进而寻求改变。

四是近与远。未来城市展厅呈现化整为零、大小结合的趋势。经销商运营成本越来越高,离市中心亦越来越远。未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将在高流量地区设置城市展厅。

大城市4S店转型方向日渐清晰,此外,通过贴近生活商圈建立体验中心和远郊建立交付中心相结合的模式将是趋势。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