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智能汽车时代的第一次芯片“荒”,是危机也是机遇

2021年01月15日 00:27:01
分享到:
来源:
正在加载中...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产量锐减,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得当,下半年中国率先迎来消费市场复苏,带动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不过,在报复式消费增长中,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2020年12月,南北大众就曾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的问题进入大众视野,而这也不是汽车行业“缺芯”的第一次。早在去年5月,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就出现在商用车市场,紧接着8月,著名半导体公司恩智浦向整车制造商发出车载芯片供应不足的信号,供应商上调价格、汽车制造商量化生产。即便这样,半年时间后,车载芯片短缺的窘境还是传到了乘用车市场。

今年年初,“芯片断供,15家汽车工厂停产,中国芯片涨价30%”的消息传出,汽车行业“缺芯”的问题再次走到了舆论的中央。

提起芯片缺失,很多人不免会联想到华为,美国政府的一纸禁令,让华为Mate 40系列手机成为了麒麟芯片的绝唱,芯片短缺,让几千块的手机都搞起了加价。再说回汽车行业,本次芯片断供,主要集中在车身控制系统方面(ESP、ECU等芯片),这直接导致了行车电脑无法正常使用、整车生产滞后。

不过,和华为手机被美国政府“扼住喉咙”不同的是,此次汽车芯片的缺失并不是由于芯片封锁,而是国内汽车芯片的需求量增加大大超过了预期,部分车企对市场预判不足,使得部分产能向电子产品转移。并且截止到目前,市面上真正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自动驾驶芯片的只有英伟达、Mobileye和特斯拉,汽车芯片进口率超过90%,所以在事关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方面,国内厂商始终处于被动。

短期来看,这次芯片断供可能会对今年上半年新车交付产生影响。所幸此次芯片断供几乎不涉及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层面,所以长期来看影响也十分有限。尽管如此,这次芯片危机也再次为国内汽车行业敲响了“自研芯片”的警钟。

在汽车新四化的背景下,汽车已经由之前的“硬件主导”变成了由“软件定义”。随着电动化时代的来临,近些年,汽车行业对于芯片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甚至接近了电子产品行业的体量。毋庸置疑,未来无论是在整车智能化还是自动驾驶层面,芯片都起着愈发关键的作用。

在自研芯片这条路上,特斯拉就是很好的范例。如今,特斯拉之所以能成为目前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车公司,其强大的芯片自研和软件开发能力功不可没。从2017年马斯克决定自研芯片,到2019年推出 HW3.0芯片并量产上车,特斯拉在芯片成本和自动驾驶层面再次走在了行业前列。

自研芯片的优势对于一个车企来说毋庸置疑,但是与许多传统产业不同,芯片作为一个高度集成化的高精尖产业,从原材料转变成芯片的制造流程有多个步骤,并且在后期还要涉及算法迭代等诸多问题。所以,在自研芯片这条路上,除了要花费巨额的研发费用外,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稍不小心还有可能功亏一篑,这样的风险也不是每个车企都可以承受。

尽管如此,自研芯片仍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经之路,汽车芯片,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去年9月,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紧接着10月底,蔚来集结了芯片等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组建团队研发自动驾驶芯片,而后领跑汽车也正式发布了首款全国产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除此之外,吉利比亚迪等传统车企也纷纷走向自研芯片的跑道。

在汽车生活看来,此次车载控制芯片断供表面上是汽车行业的短暂危机,实际上是一次呼吁国内汽车厂商自研芯片的绝好契机。但是,这绝不是让所有的主机厂一窝蜂的去自研芯片,毕竟现阶段大多数汽车厂家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如果再背上研发芯片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元气大伤。

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先要有“单条腿走路”的风险意识,再慢慢的和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经验,逐步转变为自研和采购“两条腿走路”的局面,并且在未来逐步提高自研芯片所占比重,将核心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芯片不会再只是供应商的专属,国内车企想要拿下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要投身到自研芯片的蓝海中。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品牌官方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